專題探究(2 / 2)

專題三、《茶館》的人物

《茶館》中出場的人物眾多,各有特色,請針對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人物進行評價。

掌櫃王利發

如果說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話,那麼一個茶館就是舊社會的一幅縮影。話劇《茶館》濃縮了三個時代,上演了大大小小的悲劇。《茶館》中出場的人物極多,如果說很多人物隻是一個過客的話,那麼王利發就是貫穿始終的人物,這是一個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人。

首先,他精明強幹,善於變通。

王利發是以裕泰茶館的新掌櫃這個身份出場的。在第一幕裏,他剛從父親手裏繼承了茶館的生意,這時他正年富力強,所以顯得精神飽滿,信心百倍:“我按著我父親遺留下來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認為自己能夠把茶館經營得有聲有色。他逢迎來到茶館的各色人物,隻為了將茶館經營得更好。麵對世道的變換,他積極應對,進行“改良”,裕泰茶館的生意也因此紅火了一段時間。在晚年,為了讓茶館撐下去,他還打算添女招待。

第二,他謹小慎微。

作為一個社會底層人物,王利發具有謹小慎微的一麵。在說話時,他往往左右逢源。如在常四爺和秦仲義起了衝突時,他這樣說:“常四爺,您是積德行好,賞給她們麵吃!可是,我告訴您:這路事太多了,太多了!誰也管不了!”這就把常四爺的行為定義為“積德行好”,表明了自己讚揚的態度,平息了常四爺的怒火。轉過來他又對秦仲義說:“二爺,您看我說的對不對!”這就給足了秦仲義麵子。對於自己最鄙夷不屑的唐鐵嘴和劉麻子,他也不輕易得罪。

當然,他還有心地善良的一麵。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最終卻走向了死亡,不得不說是對那個時代的控訴。

一進門是櫃台與爐灶——為省點事,我們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爐灶;後麵有些鍋勺的響聲也就夠了。屋子非常高大,擺著長桌與方桌,長凳與小凳,都是茶座兒。隔窗可見後院,高搭著涼棚,棚下也有茶座兒。屋裏和涼棚下都有掛鳥籠的地方。各處都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

康六 姑娘!順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辦呢?你不找個吃飯的地方,你餓死!我不弄到手幾兩銀子,就得叫東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順子,認命吧,積德吧!

康順子 我,我……(說不出話來)

王利發 老總們,實在對不起,還沒開張,要不然,諸位住在這兒,一定歡迎!(遞鈔票給巡警)

巡警 (轉遞給兵們)得啦,老總們多原諒,他實在沒法招待諸位!

大兵! 屌誰要鈔票?要現大洋!

王利發 老總們,讓我哪兒找現洋去呢?

大兵! 屌揍他個小舅子!

巡警 快!再添點!

常四爺提著小筐進來,筐裏有些紙錢和花生米。他雖年過七十,可是腰板還不太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