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文說到這兒,村主任見喬燕她們仍是一臉懵懂的樣子,便插言道:“是這樣的,我們村上再也找不到一塊平地能修幾戶人的房子,何況幾十戶人呢?上麵天盆離鄉政府三裏遠的地方,叫桃樹坪,原來是鄉供銷社搞多種經營的。供銷社不是早垮了嗎?張書記就去找鄉政府協調,把那塊地拿了過來!這還不算,挨著桃樹坪正好有一麵斜坡,坡度隻有二三十度,麵積有二三百畝,是林場的,張書記又去和林場協調,把那麵斜坡也要了過來。張書記還從城裏找來幾輛大型機械,用了半個月時間,把那麵斜坡開墾了出來。搬到桃樹坪的人,每戶可以分到兩到三畝土地。那些貧困戶可高興了,紛紛要求搬上去……”村主任還沒說完,張嵐文打斷了他的話,道:“好了,等聚居點建好了,歡迎大家來參觀……”一語未了,村支書來喊吃飯,張嵐文馬上說:“好,先吃飯,這麼大一上午,也把你們餓著了!等會兒吃飯時,我再給你們介紹我們村一位脫貧巾幗英雄,她的事跡那才感人呢。”說著便叫村主任到村委會辦公室喊鍾師傅,自己則帶著喬燕幾個往前麵走去。
走了四五百米,拐上了一條通戶的水泥路,來到一座漂亮的樓房前,還沒進入院子,喬燕便聞到一股花香。抬頭一看,院子外邊有一個長方形花壇,上麵開滿了或白或粉或赤的花。喬燕如同見了寶貝般,興奮得幾步跑到了院子裏。鄭萍、金蓉和丹梅也驚訝不已,跑到院子裏圍著花壇叫了起來:“喲,好漂亮的花兒!”村主任道:“這是張書記號召村民種的。”喬燕指了指花壇說:“隻有這個花我知道,叫木芙蓉。這兩種叫什麼花?”村主任道:“這種花叫月見草……”一語未了,丹梅道:“我聽說月見草是見月開花,月落就凋謝了,怎麼這個月見草白天也開花?”村主任說:“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們那山上有的是!”張嵐文道:“這是美麗月見草,是月見草的一種,你們回去查查書就知道!”鄭萍又指了另一種花對張嵐文問:“這是什麼花?”張嵐文說:“雞蛋花。這花從夏天開到秋天,不但花期長,而且特別香呢!”喬燕等人急忙將鼻子湊到花瓣上去聞,果然一股清香濃鬱的味道撲麵而來。幾個人深深地吸了一口,這才起來,隨張嵐文和村主任往屋子裏走去。
走進去一看,客廳布置得十分簡潔、大方,除沙發、桌子和一台液晶電視外,最醒目的還有一個小百貨櫃,櫃架上擺了一些小百貨。正麵牆上兩個鏡框裏鑲著獎狀,一張是市政府頒發的“脫貧攻堅之星”,一張是縣委、縣政府頒發的“自主脫貧模範”。喬燕一看,便急忙問張嵐文:“這就是你剛才說的那位‘脫貧巾幗英雄’的家裏?”張嵐文說:“可不是,等會兒叫她慢慢給你們講吧。”
正說著,村支書和村主任從廚房裏端出大盤小盤的菜,擺了滿滿一桌子。張嵐文招呼眾人坐了,這才朝廚房裏喊道:“英姿,你出來!”話音一落,便從廚房裏出來一個年輕女人,看樣子二十多歲,一張鴨梨形臉蛋,身材有些瘦削,穿一件粉色棉質長袖襯衫,最上麵的一顆紐扣沒扣,露出了貼身的白色T恤的圓領。襯衫的衣袖高高挽著,攔腰拴一條藍色圍裙,頭發在腦後綁成一根馬尾,給人十分幹練的感覺。她朝大家笑了笑,正要說什麼,張嵐文搶在了前頭道:“你來坐下,給我幾個妹子講一講你的故事!”英姿忽然紅了臉,對張嵐文道:“有什麼可講的?我再去給大家炒個素菜來!”說著轉身又進了廚房。
張嵐文又對喬燕她們道:“你們看,她不願意宣傳自己,怎麼辦?”喬燕立即纏著她道:“那你就給我們講呀!”鄭萍、金蓉和丹梅也道:“對,離了大哥還有二哥呢!”張嵐文道:“我可沒她自己講得生動……”眾人忙道:“不要緊,大姐可別吊我們胃口了!”張嵐文想了想,便道:“那好吧,我講不好,書記主任給我補充就是!”又問喬燕她們,“你們是願意聽故事,還是願意聽新聞?”喬燕忙問:“故事怎麼樣,新聞又怎麼樣?”張嵐文道:“虧燕兒還上過大學!故事生動曲折,新聞平鋪直敘;故事說來話長,新聞三言兩語……”喬燕等人忙道:“聽故事!”
張嵐文便道:“那好吧,你們就慢慢往肚子裏填菜,我就慢慢講來!”說罷將衣袖往上一挽,手掌拍了一下桌子,果然像說書似的拉開架勢講了起來,“話說2008年春節的時候,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天盆鄉黃龍村炸響了——在外打工的杜坤帶回了一個叫楊英姿的十八歲山東菏澤姑娘,要做他的媳婦兒!一時,村裏各種猜疑紛紛而起。有人道:‘恐怕是拐來的!’又有人道:‘肯定是有病,或者是個傻子,要不,怎麼會看得上杜坤呢?’還有人道:‘就是,這些年都是隻有村裏的姑娘往外跑,沒有哪個姑娘肯嫁進來。何況那杜坤人也長得一般,家境也不是很好,一座舊房子都快成危房,上有兩個老人,這個姑娘究竟看上了他什麼呢?’可是,等村裏人跑到杜坤家裏一看,立即傻眼了。姑娘個子高高挑挑,長著一張嫩白的鴨梨臉蛋,一頭瀑布般的披肩長發,像從畫兒裏走出來的一般。不但如此,她還會說一口好聽的‘京腔’。杜坤給她介紹著來瞧稀罕的父老鄉親,她隨著杜坤該喊什麼就喊什麼,嘴兒甜甜的,落落大方,一點兒也不拘謹。再一打聽,姑娘還上過高中,比杜坤的文化還高一截。這下更令村上人不解了!
“黃龍村人很快就知道了。原來這個叫楊英姿的姑娘是在打工時和杜坤相識的。她被杜坤身上山裏人特有的質樸、善良、勤勞和誠實的氣質吸引住了,兩人很快墜入愛河,雙雙發誓海枯石爛不變心。於是她放棄了菏澤老家優越的條件,效法七仙女嫁董永,隨杜坤來到了大巴山裏這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
“英姿前腳到,她父親後腳便趕到了黃龍村。原來,當父親得知女兒在外麵耍了一個四川男朋友,而且這個男朋友住大山裏時,便特地千裏迢迢從菏澤趕來了。到這兒一看,簡直都快要暈死過去!這兒的山是他從沒見過的,往上麵昂頭一看脖子都望酸了還沒有看見山頂。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女兒這個男朋友家裏的房子——東倒西歪、破破爛爛,哪像是人住的?父親心裏又是氣、又是恨、又是愛,從牙齒縫裏對女兒迸出幾句話來:‘這婚事我們堅決不答應,你跟我回去!’可英姿也倔,說什麼也不同意跟父親一起回家。父親不相信勸不轉女兒,那段日子他就住在杜坤家裏,日日夜夜守在女兒身邊,要麼是拿甜言蜜語哄,要麼是拿斷絕父女關係來恫嚇,就差沒給女兒下跪了。可不管父親使了什麼辦法,英姿就是死不回頭。父親見女兒吃了秤砣鐵了心,絕望了,臨走時撂下了一句話:‘我當沒有生你這樣一個女兒,從此以後你再沒有我這個父親了!’老人說到做到,整整八年,無論英姿打多少次電話和寫多少封信,他始終沒有接一次電話和回一封信!
“列位看官,長話短說。卻說英姿鐵了心跟定了杜坤,起初幾年,這個家庭非常幸福。杜坤父親也還不到五十歲,除了有輕微的腦梗以外,身體沒其他大毛病。婆婆也身強力壯,下地勞動能頂上一個壯勞力。她和杜坤結婚後,兩口子又一起出去打工,一家人的日子真的過得和和美美、甜甜蜜蜜。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從六年前開始,家裏開始發生一連串不幸的事情。先是杜坤的父親煤氣中毒,救過來後,身體就一下虛弱了。緊接著,他又被電擊過一次,從閻王爺手裏死裏逃生後,身體便徹底地垮了,現在隻能做些照看雞鴨的輕活兒。但這個打擊對家庭還不算最大,因為即使杜坤的父親遭遇了不幸,有婆婆照顧公公,她和杜坤還能繼續在外打工掙錢。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婆婆的眼睛突然什麼也看不見了,成了一個睜眼瞎……”
聽到這兒,喬燕急忙問:“是不是因為英姿的公公遭遇了不幸,婆婆因為傷心,導致眼睛失明的?”村主任忙說:“不是的,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你們聽張書記說嘛!”張嵐文便接著說下去:“婆婆眼睛一瞎,英姿和杜坤隻好回到家裏。然而英姿回到家,發覺三歲的兒子在翻看圖畫書和看電視時,距離書本和電視越來越近。再仔細一看,兒子的瞳孔不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大,而是越來越小。這下英姿著急了,急忙把兒子抱到醫院檢查,結論是:遺傳性瞳孔閉鎖,孩子的眼睛將失明。”
喬燕隻覺得頭皮一緊,像是被嚇住了似的。一看鄭萍、金蓉和丹梅,三個人也忘了吃飯,定定地望著張嵐文。張嵐文道:“你們別隻顧望著我,不然我不講了!”喬燕等人才從麵前碗裏夾了一筷子菜在飯碗裏,做出吃飯的樣子,可注意力全集中在兩隻耳朵上。張嵐文便接著講:“當然,現代醫學對這種先天性瞳孔閉鎖引起的失明,並不是沒有辦法,隻要安裝上晶片瞳孔,且保持每年更換一次,孩子的眼睛還是能看清世界的。可是一打聽,安裝晶片瞳孔加上手術費,得花上十萬……”
喬燕等人又忍不住了,放下碗叫了起來:“十萬呀?”張嵐文沒管她們,隻顧沉浸在自己的講述裏:“聽說兒子將失明和安裝晶片瞳孔需要花上這麼多錢,英姿和杜坤幾乎崩潰了。更讓英姿不安的是,丈夫在遭遇了家庭這一連串的打擊之後,他的視力也出了問題,看東西大不如前……”喬燕突然歎息了一聲,把張嵐文的講述打斷了:“真是雪上加霜呀……”話還沒完,鄭萍、金蓉和丹梅也說:“就是呀,這可怎麼辦?”張嵐文也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手勢,說:“是呀,你們看看這一家人:公公腦梗,婆婆失明,一級殘疾;兒子即將失明,二級殘疾;丈夫的眼睛暫時還沒出問題,但視力已明顯下降,說是一個‘準殘疾’一點也不為過。目前唯一正常的,就隻有英姿這個瘦弱的小女子……”
張嵐文說到這裏,英姿端了一盤素菜走進客廳,對眾人說:“這是山上的野菜,你們城裏難得吃到!”放下菜正要走,卻被喬燕一把抓住拉到身邊坐下。喬燕聲音顫抖著道:“英姿姐,快給我們說說,你遇到這麼多打擊,是怎麼堅持下來的?”英姿道:“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反正多虧了政府和張書記吧!”喬燕還要問,村主任搶過話說:“張書記來了後,把她們一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們鄉政府給她們一家辦了農村低保,又給她婆婆和兒子辦理了殘疾人補助,每月能領到幾百元錢。今年上半年政府又給他們把原來的危房改造了……”說到這兒,張嵐文忽然打斷了村主任的話:“這些隻能維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要改變命運,最終還得靠自己!”張嵐文話音剛落,英姿忽然接過了話去:“本來就是這樣嘛!救急不救窮,政府隻能扶一時,怎麼能扶一輩子?”一聽這話,喬燕等人都鼓起掌來。英姿漲紅了臉,站起來又要走,張嵐文對她說:“你去把市上何記者寫你的那篇報道拿給她們看看!”英姿聽了這話,不好意思地走了,沒一時,便拿了一張報紙來。喬燕一把抓了過去,鄭萍、金蓉和丹梅也都偏過身子來看。喬燕道:“別慌,別慌,我讀給你們聽!”說著展開報紙,在第三版上找到那篇文章,讀了起來:
楊英姿是一個堅強、有誌氣的女性。盡管柔弱,但她覺得不應該隻靠政府。她決心一定要給兒子安上人工晶片,讓他重新看到光明!雖然十多萬元的費用,對她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她不氣餒,不失望,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她都一定要攢足給兒子安晶片的錢!因為丈夫的視力有問題,他在外務工那點微薄的收入在昂貴的手術費用麵前隻是杯水車薪。於是從2013年起,楊英姿晚上料理家務,白天背著用具和材料,爬幾裏羊腸小道,到天盆鄉中心小學旁邊賣燒烤掙錢補貼家用。2014年,她在得知養土雞能賺錢的消息後,又貸款兩萬多元修圈舍、購雞苗發展土雞養殖。不料,幾千隻雞苗買回後,由於幼小的雞苗不抗高溫,加上缺乏技術,不幾天,雞苗就死得所剩無幾。當時,左鄰右舍的村民,有的諷刺,有的嘲笑,甚至連公公、婆婆也勸她:“英姿啊!我們這家人是貧窮命,不要再搞啦,搞虧了沒有本錢賠呀……”可是英姿不信邪,她對公婆說:“我就不相信,別人能幹成的事我就不能幹成。若不幹,我們這個貧窮的家庭永遠都不能改變。”她跑到鄉裏鄉外向幾家養雞大戶求教,尋找土雞死亡的原因。鄉村扶貧幹部又介紹她到縣、市舉辦的養雞專業技術培訓班學習。後來在縣上一個愛心女企業家的無私幫助下……
讀到這裏,喬燕忽然住了口,看著英姿問:“英姿姐,這個女企業家是不是叫陳仁鳳?”英姿道:“是呀!”喬燕又好奇地問:“你是怎麼認識她的?”英姿指了指張嵐文:“是張書記給我找的一位大恩人!”喬燕便又對張嵐文道:“大姐,你也認識陳總?”張嵐文又是剛才那句口頭禪:“你忘了我是幹什麼的?我們電視台一連給陳總做了好幾期節目,其中有三期節目是我親自給她做的,還能不認識她?我把英姿的遭遇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給她講了,陳總便說:‘那沒問題,過幾天我下來看看再說!’過兩天陳總果然到我們山旮旯來了。”又看著英姿說,“你接著講!”英姿又接了張嵐文的話說:“陳總來看了我的家,便問我:‘你現在對養雞有信心了沒有?’我說:‘現在再養,我肯定不會失敗了!’她聽了馬上說:‘好,我支持你三萬塊錢,你拿去該買雞苗的買雞苗,該維修圈舍的維修圈舍,該買飼料的買飼料,把養殖場重新開起來,早日給孩子的眼睛換上晶片!’還叫我給她一個銀行賬戶,第二天她就打了三萬塊錢在我銀行賬戶上,我就又把雞養起來了。”說完又補了一句,“沒有張書記,我一個山旮旯的女人,怎能認識這個大好人?張書記也是我的大恩人呢!”張嵐文道:“我是什麼大恩人?是你命中該有貴人相助!”又問喬燕,“燕兒也認識陳總?”喬燕便把陳總支持賀波養雞的事,給大家介紹了一遍。鄭萍聽完,馬上露出了非常痛惜的神色,道:“真是可惜了!早知道把那一千隻雞苗給我們養就好了!”喬燕瞥了她一眼,道:“美死你了!”見金蓉和丹梅也要插話的樣子,便又急忙說,“好了,好了,聽我把報紙讀完!”說罷又接著讀起報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