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享雍" 全部作品:
賀享雍 21 萬字 2018-12-22
本書是一部描寫中國農村尤其是西部鄉村風土人情的作品。作者以農村常見的民俗入手,如“婚嫁”“生育”“喪葬”“祭祀、慶典”等,分為九個篇章,各篇章中又例舉出四五個相關民俗故事,全麵真實地反映了中國農村,尤其是西部農村的鄉土風情。該書語言樸素、鮮活,形象生動,可讀性極強。通過閱讀該書,對讀者了解農村的民俗風情有極大的幫助。
賀享雍 49 萬字 2019-05-08
本卷收入作者長篇小說《後土》。佘中明老漢是一個種了一輩子田的農民,土地承包後,他家的田越種越多,成了遠近聞名的種田大戶。但他怎麼也沒想……
賀享雍 68 萬字 2019-06-17
四川出版集團旗下的天地出版社要出版一本我的鄉風民俗小說選集,希望我能寫篇前言或自序,談談自己的創作感受,“以幫助讀者理解作品的思想和內容”。其實,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民俗活動,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無不具有直觀、感性、形象、生動的特點。隻要是民俗活動,它便有一定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是在千百年的循環往複中形成和固定下來並以具體鮮明的形象在大眾麵前出現。因而它可以既不需要大師開示,也不需要大眾玄思冥想
賀享雍 22 萬字 5個月前
這是係列小說《時代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寫喬燕幫村民解決困難,村裏漸漸變了樣。但隨著她本人結婚生子,她的家庭關係卻開始出現問題。而她的身世也漸漸浮出水麵。喬燕在家人的幫助和支持下,終於平衡了家庭與工作的關係。反映了鄉村幹部們的實際問題和對脫貧奔小康的事業追求。真實可感的當代扶貧史,觸手可及的書記與新農村青年群像。講述大時代、大變局下細微而動人的鄉村振興故事。極具四川特色的鄉土小說。
賀享雍 0 萬字 2019-02-07
牛二回到家裏,看見老婆田桂花正在階沿上剁豬草。老婆穿一件從地攤上買來的廉價短袖衫,和身子貼得很緊,一對乳房像加了發酵粉一樣,今天翹得特別高,漲得特別大,如兩隻湯碗扣在胸脯上,隨著豬草刀的一起一落而顫動,就像要掉下來的樣子。牛二看見老婆這對晃動的奶子,覺得婆娘這會兒特別風騷。
賀享雍 22 萬字 5個月前
這是係列小說《時代三部曲》的第三部。主要寫在賀家灣任書記的喬燕希望通過召集在外打工的賀家灣人回鄉創業,從而為賀家灣帶來新的生機,振興鄉村。在此過程中,她遇到了一些阻礙,但她仍迎難而上,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難題,吸引年輕人回村創業,發展現代農業,重新讓賀家灣熱鬧了起來,也充滿了希望。小說用質樸的文字將主人公喬燕的形象刻畫得非常生動,一個為賀家灣著想、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書記形象躍然紙上,同時也反映了新
賀享雍 23 萬字 5個月前
這是係列小說《時代三部曲》的部。主要寫縣城任職的青年女幹部喬燕被任命為黃石嶺鄉賀家灣村書記,深入基層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喬燕盡心竭力為村民辦實事,解決了許多村民麵臨的實際問題,得了部分村民和村幹部的理解與信任。反映了“書記”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作用。真實可感的當代扶貧史,觸手可及的書記與新農村青年群像。講述大時代、大變局下細微而動人的鄉村振興故事。極具四川特色的鄉土小說。
賀享雍 24 萬字 2019-03-28
這是一部反映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中國農村醫療衛生和鄉村道德倫理變化的長篇小說。村民賀萬山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成為村裏的赤腳醫生,在改革開放中又成為一名具有合法行醫資格的鄉村執業醫師。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他治病救人,全心全意為鄉親們服務,贏得了鄉親們的愛戴和擁護。他的兩個兒子都繼承了他的事業,但大兒子一心隻想賺錢,毫無醫德,當遊醫,賣假藥;小兒子在城裏開了個體醫院,在市場經濟的殘酷競爭下
賀享雍 25 萬字 2019-03-28
這是一部反映鄉村社會政治生態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賀家灣村民沒錢修路,村主任賀端陽讓村民砍伐集體林子賣樹集資,鄉政府想挪用上級撥給賀家灣村的修路款不成後,組織“執法隊”來村裏處罰毀林事件;為避免村民遭到罰款,賀端陽請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木材商人來幫忙擺平;砍樹的事雖然擺平了,但賀家灣村的林子卻陷入了更大的災難中,賀端陽又不得不向政府尋求保護,最後的結局卻使人欲哭無淚……
賀享雍 33 萬字 2019-03-24
實行村民自治,發展基層民主,是中國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推進村委會民主選舉,是實行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礎。賀享雍編著的《民意是天(鄉村誌)》圍繞賀家灣村民賀瑞陽三次競選村委會主任的經曆,反映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農村新生的草根民主在與幾千年官場潛規則、宗族、房派、黑惡勢力等的鬥爭中所走過的艱難而曲折的路程,熱情謳歌了時代的進步和一代新人的成長,並揭示了傳統力量的強大與製度的痼疾,直言不諱地反映了
賀享雍 21 萬字 2019-03-25
本書是知名鄉土作家賀享雍的作品。內容選自作者已經出版了的各種鄉土文學小說中與民俗風情有關的故事。這些民俗文化,雖然有的已經在生活中消失了,但它畢竟代表著一段曆史文化記憶,屬於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仍有個別民俗在鄉村地區存留。作者熟悉鄉間民俗,語言富有鄉土氣息,可讀性強。閱讀此書對於了解中國的曆史文化有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