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後記樓蘭,幹杯(1 / 2)

通往樓蘭的路充滿了艱難與誘惑,可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我就是在路上的一個。

愛上永不可複原的樓蘭,是一場悲劇,也是一種宿命。我發現我在作一件無力回天的探尋,愛上這座被羅布泊遺棄、被風沙掩埋、被曆史遺忘的在絲綢之路樞紐地段糾葛不斷的樓蘭,則更有一種無法言及的心痛。有了這種愛,我在廢墟和荒蕪中行走,似乎充滿了能量,每向前走一步似乎都與我的樓蘭更近一步。而樓蘭究竟是什麼?除了神秘的麵紗,探尋樓蘭的意義何在?雖然那些死去的無人破譯的古文字,在我麵前豎起了一道道走進樓蘭的壁壘,但當我越過這些屏障,樓蘭帶給了我無限的驚喜。

當我的雙腳踏進這塊朝思暮想的土地時,心頭曾經掠過的傷感和快慰,都在陽光的暴曬中蒸發殆盡。我突然看到了過去自己在紙上、文獻裏尋找的路徑和脈絡,在彼此的注視和感受中,我感到自己與某種神秘的失落慢慢接軌了。在那些用黃土與葦根、紅柳以及胡楊木建造的殘垣斷壁中,我似乎看到了兩千多年前樓蘭人的生活場景。

進入樓蘭是一種緣分。即使走到天邊,樓蘭即在我身邊。沒有迷途,沒有阻畏,仿佛有如神助,越過傳說中的天險,越過樓蘭城外的層層障礙,我一步步走到樓蘭古城的佛塔下。麵對佛塔,麵對這座樓蘭人的精神坐標,我如同啞聲的歌者,淚流滿麵,雙手合一,躬身致敬,向樓蘭致敬。千真萬確,我的確站在這裏,陽光、砂礫、風,還有細沙拂過簌簌的聲響,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實的。我在靜默中傾聽著古城的心跳,雖然滿目荒涼,可是佛塔周圍依然感到天風蕩蕩、梵音繚繞,我仿佛對接到了這裏的氣場,麵頰潮紅,手心濕熱,內心泉湧。

去樓蘭的路上,死去的物體多於活著的生命,有時生與死就在一株紅柳枝上纏繞。一隻孤獨的飛鳥,一個個藏在沙包下的鼠洞,一串串不知名動物的小腳印,還有頑強探出嫩綠的蘆葦尖兒,每一次生與死的對峙都是一場曠日持久智慧的搏弈。

去樓蘭的路上,自然環境的惡劣已經超出了想象,所以路上的艱難亦是一種必然。而在回來的路上,我在顛簸的車上,無法自控地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觸摸到的一切寫下來。關於樓蘭的采訪和記錄,在路上寫滿了兩個本子,那些歪歪斜斜、密密麻麻的字符都縈繞著樓蘭的氣息。在路上,《生死樓蘭》的書名、框架、目錄、構思就清晰地浮出水麵,好像它就在那裏,等待著我來采擷完成。

眼前的樓蘭與書本上的樓蘭有著迥異的差別,卻已經連為一體,那些關於樓蘭的字字句句我都已經非常熟悉。走進樓蘭保護站後,我為這些守護樓蘭的英雄們感動而流淚;並在離開這些好兄弟的時候,和他們一一擁抱,期待再見。因為有了一群默默奉獻的守護者,樓蘭不再孤單,樓蘭不再是一座葬身沙海的孤城,不再是一座被人為遺棄的曆史紀念冊,樓蘭牽動著很多人的心,這是讓我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