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劉師培學譜簡編(3 / 3)

9月19日,在《警鍾日報》上發表詩《春深》和《吊何梅士》,署名光漢。

10月8日,在《中國白話報》第21至24期合刊上發表《論列強在中國的勢力》、《上古期》、《攘夷實行家曾襄閔公傳》(未完)、《西漢大儒董仲舒先生學術》、《說立誌(警語錄之三)》,署名光漢。

10月11日,在《警鍾日報》上發表《讀某君孔子生日演說稿書後》,又見《政藝通報》甲辰第19號(1904年11月21日發行),署名劉光漢;《東方雜誌》本年第11期轉錄;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並附《某君孔子生日紀念會演說辭》(原刊《政藝通報》甲辰第18號,1904年11月7日發行)。“某君”為何人?錢玄同疑為蔡元培,特致信蔡詢問,蔡回函說某君演說之內容與其見解相同,但不記得自己是否作過此演說,錢則深信此演說文為蔡所作。[48]

10月24日,在《警鍾日報》上發表詩《歲暮懷人》,署名光漢,共9首,每首詩末注明所懷之人,分別為:餘杭章太炎、山陰蔡孑民、廬江吳彥複、桂林馬君武、吳江陳佩忍、侯官林少泉、潼川謝無量、滄州張溥泉、甘泉朱菊平。

10月29日,在《警鍾日報》上發表詩《黃爐歌呈彥複穗卿》,署名光漢。

10月30日,在《警鍾日報》上發表詩《題照相片》,署名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一《匪風集》。在同日的《警鍾日報》上還發表文《原戲》,署名光漢。錢玄同把《原戲》係於民元前五年(1907年),依據該文發表於1907年10月26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34期,趙萬裏《劉申叔先生著述目錄》(《北平圖書館月刊》第1卷第6號)同於錢玄同係年。實則該文先發表於《警鍾日報》,《國粹學報》上所發者隻是在文字上稍稍有所更動而已。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即《國粹學報》所發者。

11月19日,與林獬、萬福華謀刺有親俄言行的前廣西巡撫王之春。

行刺前,劉師培將張繼所贈之手槍借給萬福華。萬在上海金穀香西菜館動手行刺。因萬不精於射擊,刺殺未成,反而被捕。隨後黃興、張繼、蘇鵬、陳天華等十餘人被牽連入獄。劉則與林獬、蔡元培、楊篤生等在外奔走營救。不久除萬福華外,餘人全數開釋,萬以擾亂租界治安罪監禁十年。

11月21日至12月3日,在《警鍾日報》上連載《論小學與社會學之關係》,未署名。其在《周末學術史序》等文中多次提及“舊作《小學與社會學之關係》”,足見該文為其作品。錢玄同在將該文收入《遺書》《左盦外集》卷六時所作之案語稱:“此篇曾登入民元前八年甲辰之《警鍾日報》,餘當時剪存,今收入外集。《警鍾日報》所刊者,誤字滿紙,不能卒讀。茲尋繹數過,改正若幹字……至此篇是否已完,亦無從知悉。原文無子目,餘今為加之,以期醒目。”[49]全文主旨在於以社會學考中國造字之原,共33則,所考之字有舅、姑、婦、賦、君、林、烝、田、尊、酋、社、牧、貲、民等。

秋冬之際,先後參加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光複會。[50]

12月7日,在《揚子江白話報》第1期上發表《講揚州人沒有人格》(未完),署名光漢;續篇發表在1905年1月20日出版的《揚子江白話報》第2期上,題為《揚州人沒有人格》,署名光漢。

12月13、14、17日,在《警鍾日報》上發表《近儒學案序目》,署名儀征劉天[光]漢;又見12月21日出版的《政藝通報》甲辰第21號,標題中無“目”字,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12月21日,在《政藝通報》甲辰第21號上發表《習齋學案序》、《幽薊顏門學案序》、《並青豫雍顏門學案序》;又見12月29日《警鍾日報》,署名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本年,編定《匪風集》。

在1904年9月7日至12日發表的《甲辰年自述詩》中自注:“予著《匪風集》詩詞”;在《左盦詩》自序中又說:“年際弱冠,浸潤世論,西江之體研鑽較劬。曾裒所作,刊為《匪風集》。”[51]另外,《警鍾日報》1904年11月6日刊出署名自芸的詩《贈儀征劉光漢,即題〈匪風集〉》,11月25日該報又刊出丹斧的《讀〈匪風集〉詩,贈光漢》。可見《匪風集》至少在本年已編定。錢玄同認為《匪風集》“編定時當在丙午丁未間”,[52]即1906年至1907年間,理由是《匪風集》手稿篇首初署“儀征劉光漢”,後改“光漢”二字為“師培”;改名時間應在丙午丁未間,因此時劉避地日本,“光漢”之名不能用於國內,故改回舊名“師培”。或許錢玄同未注意《警鍾日報》上的《甲辰年自述詩》及其他談到《匪風集》的文字,才有此判斷;或劉在丙午丁未間對《匪風集》又重新編定,因《甲辰年自述詩》自注為“予著《匪風集》詩詞”,現所見收入《遺書》之《匪風集》卻僅收詩55首,無詞。未見原稿,存疑待考。

本年,出版《光漢室叢譚》,由《警鍾日報》編印,署名光漢子,內容為有關民族之史乘。[53]

1906年5月13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16期刊有《光漢室叢談》四則,署名劉光漢;《遺書》據此收入《左盦外集》卷二十,係於1906年;趙萬裏《劉申叔先生著述目錄》(《北平圖書館月刊》第1卷第6號)亦標作:光漢室叢譚四則,國粹十六期。按《遺書》所收,字數僅千,四則分別為:梁公狄詩、湯燕孫詩、吳梅村病中有感詞、秣陵春,題旨為表彰明末清初有氣節之士。如此字數,不足單出一冊,或此四則僅為全書之一部分。因未見原書,存疑待考。

本年,作詩《後湘漢吟》,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二《左盦詩》。

本年,日本突襲旅順,日俄戰爭爆發。

章太炎被判刑3年,開始在租界監獄研讀佛典。

嚴複出版《英文漢詁》,是中國使用標點符號之始。

王國維以全力研究叔本華哲學,並寫成《紅樓夢評論》,是為西方哲學、美學思想首次係統應用於中國的文學評論中。

王先謙刻成《尚書孔傳參正》。

孫詒讓撰成《契文舉例》二卷,分月日、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國、典禮、文字、雜例十類,為第一部考釋甲骨文之書。

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 22歲

年初,加入鄧實、黃節等發起成立的“國學保存會”。(鄧實在《國粹學報》第1期發表的《國學保存會小集敘》中說:“甲辰季冬之月,同人設國學保存會於黃浦江上。”按公曆計,當為1905年初成立國學保存會。)

國學保存會的宗旨為“研究國學,保存國粹”,[54]它設有對外開放的藏書樓,開辦了國學講習會,擬設國粹學堂,公布了簡章,後因經費無著而作罷;還發行《國粹叢書》、《國學教科書》,並設立神州國光社,出版《神州國光集》等。加入該會的除上述幾人外,還有陳去病、馬敘倫、高天梅、馬君武、柳亞子、黃質(賓虹)等人,章太炎則是該會成員的精神領袖。從此,“國粹派”崛起於曆史舞台。劉師培在其中發揮了主要作用,出任國學講習會正講師。

此時還曾往日本占領下的台灣一遊,寫下長詩《台灣行》,刊於本年2月23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1期,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

1月6日,在《警鍾日報》上發表詩《和孟廠[廣]作》,署名光漢。

1月17日,在《警鍾日報》上發表《光漢室詩話》,記與朋友謝無量、馬君武、王鬱仁、陳去病等在上海聚飲唱和所成之詩,內有其詩作四首,即《飲酒樓》、《贈君武》、《贈無量》、《遊張園》。

2月18日,在《政藝通報》乙巳第1號上發表詩《讀天演論》(二首)、《寒夜望月》、《雜詠》,署名申叔。《讀天演論》又刊於1905年10月28日出版的《醒獅》第2期,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一《匪風集》;《寒夜望月》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一《匪風集》;《雜詠》已係於1903年8月至12月。

2月23日,國學保存會的機關刊物《國粹學報》創刊發行。

《國粹學報》為月刊,由鄧實主編,以“發明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所設欄目有社說、政篇、史篇、學篇、文篇、叢談、撰錄等,是當時革命派創辦的唯一的學術性刊物,至1911年9月停刊(實際停刊日期當在1912年2、3月間,因最後一期所載文已提及“滿清退位,漢德中興”。清室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故該期應在此事後方出版),未曾中斷,共出版82期。撰稿者百餘人之多,其中著名者有鄧實、黃節、陳去病、劉師培、馬敘倫、章太炎、黃侃、王國維、羅振玉、王闓運、廖平、李詳、柳亞子、鄭孝胥等。劉師培是《國粹學報》的主要撰稿人,在《國粹學報》上先後連載其著作33種。該刊82期,除兩期外,都有他的詩文。據統計,在《國粹學報》刊登的全部2164篇文章中,他的文章為377篇,占總數的17.4%,[55]盡管鄧實是主編,但鄧與黃節主要負責該刊的經費和發行等對外業務,刊物內容之編輯由他全權定奪。[56]有人推斷創刊號上的《國粹學報發刊辭》也為他所撰。[57]

從本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1期開始,連載其《讀左劄記》、《國學發微》、《周末學術史序》、《論文雜記》等著作並發表其一係列詩文。

《讀左劄記》(未完),連載於《國粹學報》第1、3、4、8、11、13、18、20、22期,出版時間從本日到1906年11月6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

《國學發微》(未完),連載於《國粹學報》第1至14、17、23期,出版時間從本日到1906年12月5日,署名劉光漢;又見《廣益叢報》第96、105號;收入《遺書》。

《周末學術史序》,連載於《國粹學報》第1至5期,出版時間從本日到1905年6月23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是擬著之《周末學術史》一書的序目。

《論文雜記》連載於《國粹學報》第1至10期,出版時間為本日到1905年11月16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1928年由北平景山書社作為“文學批評叢書甲種之一”出版單行本。

在本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1期上,還發表了《論古學出於史官》、《文章原始》、《讀書隨筆》以及若幹詩詞與跋文。

《論古學出於史官》,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八,改題為《古學出於史官論》。

《文章原始》,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

詩《齊侯罍歌》,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

詞《掃花遊·讀南宋雜事詩》、《桂殿秋·望月作》、《如夢令·遊絲》、《長亭怨慢·送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詞錄》。

在《國粹學報》“撰錄”欄中,收有若幹前人與時人之文,曾為之作跋文,發表在《國粹學報》第1期上的有《跋顧亭林手劄》、《跋王懷祖與宋定之書及王伯申與焦理堂書》;收入《遺書》之《左盦題跋》。

3月20日,在《政藝通報》乙巳第3號上發表詩《雜詠》、《孤鴻》、《效長吉》,署名申叔;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一《匪風集》。

3月25日,《警鍾日報》被查封。

因《警鍾日報》發表文章揭露德國人經營山東之密謀,駐上海德國領事致函申辯,報紙又登文反駁,德領事遂勾通清廷與租界工部局,由租界會審公堂封禁《警鍾日報》,拘捕報館成員,通緝作為主筆的劉師培。劉隻好逃至浙江嘉興,匿居於平湖大俠敖嘉熊家。敖是愛國學社學生,1904年秋出資與陶成章、魏蘭、陳夢熊等在嘉興組織溫台處會館,這既是一個專門從事聯絡蘇南浙北一帶的浙江溫州、台州、處州客籍移民的機構,又是一個聯絡會黨策動革命的機關。劉既匿居敖家,“嘉熊亦善視之,與商理溫台處會館事宜”。前後約半年之久。[58]

本日,在《國粹學報》第2期上發表《南北學派不同論》、《論古代人民以尚武立國》、《重刊洪氏元史西北地附錄釋地序》等文以及隨筆、詩詞、題跋等。

《南北學派不同論》,連載於本期和第6、7、9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為本日至1905年10月18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

《論古代人民以尚武立國》,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

《重刊洪氏元史西北地附錄釋地序》,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標題中之“刊”作“刻”。

《讀書隨筆》,署名劉光漢,子目為《音韻反切近於字母》、《景教源流》、《有教無類》、《孟子字義疏證解理字》、《性善性惡》;收入《遺書》。

詩《文信國祠》、《讀楚詞》、《書揚雄傳後》、《台城柳》、《楚詞》、《詠扇》、《出郭》、《讀戴子高先生論語注》、《歸裏》、《幽蘭吟》,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

詞《菩薩蠻·無題》、《菩薩蠻》,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詞錄》。

跋文有《跋汪孟慈與劉孟瞻書》、《跋江晉三與汪孟慈書》、《跋柳賓叔穀梁大義自序》、《跋梅延祖續漢學師承記商例》;收入《遺書》之《左盦題跋》。

4月3日,因“蘇報案”而係獄的鄒容病逝獄中。劉師培聞訊後,作詩以哭。詩為《聞某君卒於獄作詩哭之》,發表於本年5月23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4期,署名光漢子;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

4月24日,在《國粹學報》第3期上,發表跋文七篇,即《跋阮芸台傳經圖記》、《跋包慎伯與沈小宛書》、《跋汪孟慈上張石洲先生書》、《跋許印林與楊實卿書》、《跋丁儉卿與劉楚楨書》、《跋陳卓人上劉孟瞻先生書》、《跋劉叔俯與劉伯山書》;收入《遺書》之《左盦題跋》。

5月23日,在《國粹學報》第4期上發表《古政原始論》、《天寶宮詞序》、《函穀關銘》和若幹詩、隨筆、跋文。

《古政原始論》,連載於本期和第6、8、11、12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1906年1月14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

《天寶宮詞序》,署名光漢子;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函穀關銘》,署名光漢子;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二十。

詩《詠明末四大儒》(四首)、《詠女媧》、《黃天蕩懷古》、《申江雜感用蘇東坡秋懷詩韻》(二首)、《煙雨樓二首》,署名光漢子;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

《讀書隨筆》,署名劉光漢,子目為《富貴貧賤》、《氏姓不同》、《孔門論學之旨》、《音近義通之例多見於小爾雅》、《古代以黃色為重》;收入《遺書》。

跋文有《跋江鄭堂多寶塔帖跋及書宋張炎詞源後》、《跋吳南屏與戴子高書》、《跋劉叔俯與劉恭甫書》、《跋成心巢與劉恭甫書》、《跋袁季枚劉張侯傳》;收入《遺書》之《左盦題跋》。

6月2日,在《廣益叢報》第72號上發表《中國文字改良論》,署名儀征劉光漢。

6月12日,在《廣益叢報》第73號上發表《國文典問答小序》,署名儀征劉光漢。

6月23日,在《國粹學報》第5期上發表《小學發微補》、《東原學案序》等文和若幹隨筆、跋文。

《小學發微補》(未完),連載於本期和第6、7、8、9、10、12、13、17、19、22、23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到1906年12月5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

《東原學案序》(近儒學案之一),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讀書隨筆》,署名劉光漢,子目為《周易言位無定》、《古人貴能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法先王法後王》、《析支即鮮卑》;收入《遺書》。

跋文有《跋焦理堂家訓》、《跋陳穆堂周公攝位辨》、《跋成心巢禹貢今地釋序例》、《跋陳競全讀說文雜記》;收入《遺書》之《左盦題跋》。

7月22日,在《國粹學報》第6期上發表《漢宋學術異同論》、《讖緯論》等文和若幹隨筆、跋文。

《漢宋學術異同論》連載於本期和第7、8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1905年9月18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

《讖緯論》,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三。

《讀書隨筆》,署名劉光漢,子目為《遊牧之製至三代猶存》、《火山》、《字有虛用實用之分》;收入《遺書》。

跋文有《跋阮芸台京師慈仁寺西新立顧亭林先生祠堂記》、《跋汪孟慈問經圖跋》、《跋張石洲與劉夢瞻書》、《跋章實齋任幼植別傳》、《跋沈小宛族譜論》;收入《遺書》之《左盦題跋》,其中《跋阮芸台京師慈仁寺西新立顧亭林先生祠堂記》,《遺書》標題誤刻“慈仁寺”為“慈善寺”。

8月20日,同盟會成立於日本東京,孫中山為總理。

在《國粹學報》第7期上發表《招蝙蝠文》和若幹詩、詞、隨筆等。

《招蝙蝠文》,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二十。

詩《詠漢長無相忘瓦》、《詠懷》(五首)、《詠禾中近儒》(三首)、《題陳去病拜汲樓詩集》(二首),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

詞《點絳唇·詠白荷花》、《好事近·楊花》、《浣溪沙·讀錢塘紀事》、《臨江仙·詠蝶》、《掃花遊·宿遷道中見杏花》、《一萼紅·題碧海乘槎圖》,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詞錄》。

《讀書隨筆》,署名劉光漢,子目為《孔門弟子多治諸子學》、《易不言五行》;收入《遺書》。

9月18日,在《國粹學報》第8期上發表《理學字義通釋》、《古學起原論》、《雁蕩金石誌序》、《六儒頌》等文。

《理學字義通釋》(未完),連載於本期和第9、10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1905年11月16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

《古學起原論》,載於本期和第11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為本日和1905年12月16日,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八。

《雁蕩金石誌序》,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又見《遺書》之《左盦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