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在《政藝通報》丁未第2號上發表《江蘇鄉土曆史教科書敘》,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3月20日,宋教仁來訪,將明人雲友公之詩集《腹笥草》交其代寄至《國粹學報》社。[80]時《國粹學報》社正搜求明人遺籍以刊刻之。
3月27日,與何震、張繼、章太炎拜訪了日本社會黨“硬派”代表幸德秋水。此前一天,章太炎和張繼專為這次拜訪向幸德秋水遞了明信片。[81]
3月30日,在《複報》第9期上發表《萬樹梅花繞一廬詩》七,署名劉光漢。
4月2日,在《國粹學報》第27期上發表《論曆代中央官製之變遷》、《法言補釋》、《古代鏤金學發微》、《中國古用石器考》等文。
《論曆代中央官製之變遷》,連載於本期和第28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5月2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
《法言補釋》,連載於本期和第28、29、31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7月29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對西漢揚雄《法言》的部分篇章在前人注的基礎上進行了補釋。
《古代鏤金學發微》(附古器圖)、《中國古用石器考》,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二。
4月22日,在章太炎處與錢玄同相識並訂交。[82]
4月25日,在《民報》臨時增刊《天討》上發表《普告漢人》,署名豕韋之裔;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四。
本月,參與發起“亞洲和親會”。
時幸德秋水在《平民新聞》上撰文,提倡中國的革命家與日本的革命家攜手,東洋各國的社會黨聯合起來。劉師培與章太炎、張繼、何震、蘇曼殊、陶冶公等響應幸德秋水的倡議,開始與印度流亡在東京的革命者籌組“亞洲和親會”。由章太炎起草了《亞洲和親會約章》,規定以“反抗帝國主義,期使亞洲已失主權之民族,各得獨立”為宗旨,主張“凡亞洲人,除主張侵略主義者,無論民族主義、共和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皆得入會”。[83]中國革命者入會的除上述發起者外,還有陳獨秀、呂劍秋等數十人。日本方麵參加者有幸德秋水、山川均、大杉榮、竹內善朔等。陸續又有越南、菲律賓等國人加入。
5月2日,在《國粹學報》第28期上發表《近儒學術統係論》、《釋矩》、《物名溯源續補》等文。
《近儒學術統係論》,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
《釋矩》(附圖),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二。
《物名溯源續補》,署名劉光漢;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七。
5月5日,在《民報》第13號上發表《利害平等論》,署名韋裔;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四。
5月31日,在《國粹學報》第29期上發表《儒學法學分歧論》、《氏姓學發微》、《舞法起於祀神考》、《爾雅蟲名今釋》和跋文一篇。另,本期還刊有章太炎複劉師培信,題為《某君複某書》。
《儒學法學分歧論》(未完),連載於本期和第32、35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11月25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
《氏姓學發微》(未完),連載於本期和第51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為本日和1909年3月11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僅存子目——《論一姓誤歧為數姓》。
《舞法起於祀神考》,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目錄作“國粹廿七”,誤。
《爾雅蟲名今釋》(未完),連載於本期和第30、33、34、37、50、51、53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1909年5月9日,署名劉師培;又見《廣益叢報》第161至165號,出版時間從1908年3月2日至4月10日;收入《遺書》。另,《爾雅蟲名今釋自序》又收入《遺書》之《左盦集》卷三,文字稍有不同。
跋文為《跋阮芸台答友人書數則》;收入《遺書》之《左盦題跋》,題為《跋阮芸台答友人書三通》。
《某君複某書》,收入《太炎文錄初編》之《文錄》卷二,題為《再與劉光漢書》。該信是對劉師培接連三書的答複,討論《左傳》、《後明史》和“編輯辭典”等事。
6月8日,在《民報》第14號上發表《清儒得失論》和《辨滿人非中國之臣民》。
《清儒得失論》,署名韋裔;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
《辨滿人非中國之臣民》,連載於本期和第15、18號《民報》,出版時間為本日至12月25日,署名韋裔;因編《遺書》時,錢玄同所借登載此文之《民報》缺頁過多,全文亡佚過半,故未收入《遺書》。[84]《胡漢民自傳》言,此文主要針對楊度主編之《中國新報》上的保皇論而發。章太炎閱後稱讚說:“申叔此作,雖康聖人亦不敢著一詞,況梁卓如、徐佛蘇輩乎!”[85]
6月10日,通過何震創辦《天義報》,作為“女子複權會”的機關報(後來實際成為“社會主義講習會”的機關報)。本日,《天義報》第1號出版發行,該報“以破壞固有之社會,實行人類之平等為宗旨,於提倡女界革命外,兼提倡種族政治經濟諸革命”。[86]在本期《天義報》上,何震發表了《女媧像並讚》、《女子宣布書》、《公論三則》(帝王與娼妓、大盜與政府、道德與權力)、《震致留日女學生書》。
在創辦《天義報》的同時,與張繼發起組織“社會主義講習會”。時日本社會黨“硬派”(直接行動派)辦“金曜講習會”,逢星期五由幸德秋水、堺利彥、山川均、大杉榮等“硬派”代表講演,宣揚無政府主義,劉師培、張繼深受其影響,故仿之創社會主義講習會。
《天義報》出刊不久,偕何震與蘇曼殊自《民報》社遷出,搬入東京小石川區久堅町《天義報》社。何震拜蘇曼殊為師,學習繪畫。
6月25日,在《天義報》第2號上發表《廢兵廢財論》,署名申叔。在同期和第3、4、5卷《天義報》上,連載了何震的《女子複仇論》。另,《社會主義講習會廣告》亦刊於本期《天義報》上,署張繼、劉光漢等同啟。
6月30日,在《國粹學報》第30期上發表《政治名詞起原考》、《古代要服荒服建國考》、《中國美術學變遷論》等文。
《政治名詞起原考》(未完),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
《古代要服荒服建國考》(未完),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一。
《中國美術學變遷論》(未完),連載於本期和第31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為本日和7月29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
7月5日,在《民報》第15號上發表《悲佃篇》,署名韋裔;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四。
7月10日,在《天義》第3卷(本期起,《天義報》改為《天義》,“號”改為“卷”)上發表《人類均力說》,署名申叔。何震在同期上發表《陳君不浮追悼會演說稿》。
7月24日,在《政藝通報》丁未第11號上,發表《安徽鄉土曆史教科書敘》、《安徽鄉土地理教科書敘》、《江蘇鄉土地理教科書敘》,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7月25日,在《天義》第4卷發表《無政府主義之平等觀》和《西漢社會主義學發達考》,署名申叔;前者連載於本卷和第5、7卷,出版日期從本日至9月15日;後者連載於本卷和第5卷,出版日期為本日和8月10日。
7月29日,在《國粹學報》第31期上發表《荀子詞例舉要》、《近代漢學變遷論》、《春秋時代官製考》、《論前儒誤解物類之原因》、《論美術援地而區》等文。
《荀子詞例舉要》,連載於本期和第32、33、37期《國粹學報》,出版日期從本日至1908年1月23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
《近代漢學變遷論》,署名劉師培;又見於1908年5月29日出版的《廣益叢報》第170號;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
《春秋時代官製考》(未完),連載於本期和第33、34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10月26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目錄誤作“國粹卅一、卅二、卅四”。
《論前儒誤解物類之原因》,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七。
《論美術援地而區》,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
8月10日,在《天義》第5卷上,何震發表了《曼殊畫譜後序》。
8月23日,在《政藝通報》丁未第13、14、15號上連載《論古今學風變遷與政俗之關係》(未完),出版時間從本日至9月22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
8月28日,在《國粹學報》第32期上發表《荀子名學發微》、《書法分方圓二派考》等文。
《荀子名學發微》,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
《書法分方圓二派考》,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
8月31日,下午1時,參加社會主義講習會第一次大會,會員到者90餘人。
會上,劉師培首先宣講開會之宗旨,謂:“吾輩之宗旨,不僅以實行社會主義為止,乃以無政府為目的者也。……惟無政府以後,必行共產,共產以後,必行均力;而未行革命以前,則聯合農工,組合勞動社會,實為今日之要務。然欲達此目的,勢必於全國民生之疾苦,悉行調查,此實與社會主義無異者也,惟吾輩不欲以社會主義為止境耳。此今日開會之宗旨也,願與諸君共勉之。”之後張繼也聲明本次會議主題在於詮明無政府主義。接下來幸德秋水作了演說,主旨亦為闡述無政府主義思想,特別是無政府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別。最後劉師培提議,今後每星期舉行講習會一次。“其講習之科目,一為無政府主義及社會主義學術,一為無政府黨曆史,一為中國民生問題,一為社會學。”[87]實則後來未做到每星期開會一次,而是每月活動兩次。
9月1日,在《天義》第6卷上發表《論種族革命與無政府革命之得失》、《歐洲社會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異同考》、《梵文典序》等文。
《論種族革命與無政府革命之得失》,連載於本卷和第7卷《天義報》,出版時間為本日和9月15日,署名震、申叔。
《歐洲社會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異同考》,署名申叔。
《梵文典序》,署名儀征何震錄,實為劉師培之作品,因文末署“儀征劉申叔序於扶桑旅次”;又見於1908年8月16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44期;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目錄誤為“前四年”之作品。係為蘇曼殊所作《梵文典》寫的序言,但該書未能刊行。[88]
9月8日,在日本《社會新聞周刊》第15號上刊載與張繼所擬之社會主義講習會開會廣告,題為《中國人社會主義講習會》。[89]
9月13日,複錢玄同信,稱錢之來信所言不啻空穀足音,並通知錢社會主義講習會第二次會議的時間、地點與內容,請錢參加。該信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六。
9月14日,在《新世紀》第13號上發表與張繼合撰之《吾道不孤》,署名張繼、劉光漢。
9月15日,下午1時,參加社會主義講習會第二次大會。
會上,劉師培首先演說中國民生問題,“陳說農民之疾苦及中國曠土不耕、穀不敷食之狀況,並推論貧民棄農就工之由,致受作工之苦”。接著日本堺利彥進行了演講,之後劉又演說“憲政之病民”,其大旨與《論種族革命與無政府革命之得失》後半相同。[90]
本日,《天義》第7卷上發表了何震的《女子解放問題》(在本卷和第8、9、10卷合冊上連載)和《秋瑾詩詞後序》。
9月22日,下午1時,參加社會主義講習會第三次會議,數十人與會。
會上,劉師培首先“演說中國財產製度之變遷。略謂財產私有起於遊牧耕稼時代,中國三代時,有土地國有製,有家族共產製,即井田宗法是也,後世亦有行國家社會主義者。至於今日,則純為財產私有製,非實行共製度不足矯貧富不均之弊”。之後章太炎發表演說,“痛斥國家學之荒謬並立憲之病民。謂:無論君主立憲、民主立憲,均一無可采”。其他人也就無政府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91]
9月27日,在《國粹學報》第33期上發表《駢詞無定字釋例》、《儒家出於司徒之官說》、《論美術與征實之學不同》等文。
《駢詞無定字釋例》,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七。
《儒家出於司徒之官說》,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
《論美術與征實之學不同》,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
10月6日,下午1時,參加社會主義講習會第四次會議。
本次會議主要請日本山川均演說,劉師培和張繼等人也作了講演,主旨在“農民疾苦調查”,意在“舉官吏、富民之虐,據事直陳,以籌農民救濟之方,兼為申儆平民之助”。[92]
10月7日,在《政藝通報》丁未第16號上發表《江寧鄉土曆史教科書序》、《江寧鄉土地理教科書序》,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10月26日,在《國粹學報》第34期發表《古書疑義舉例補》、《王會篇補釋》、《崔述傳》等文。
《古書疑義舉例補》,連載於本期和第35、44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1908年8月16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又收入1956年中華書局版《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一書。全文補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之缺,共11例。
《王會篇補釋》,連載於本期和第37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為本日和1908年1月23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作《周書王會篇補釋》。
《崔述傳》,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八。
10月30日,在《天義》第8、9、10卷合冊上發表《論新政為病民之根》、《中國民生問題:野業與市業》(連載於本期和第13、14卷合冊)、《非六子論》、《鮑生學術發微》、《總同盟罷工論序》、《窮民俗諺錄征材啟》、《活地獄(即鬼哭神愁)序》等文,署名申叔;並輯錄了《窮民俗諺錄》(連載於本期和第13、14卷合冊以及第15卷),署名申叔;還刊發廣告《平民唱歌集》(一名民勞集),申叔編。何震亦在本期發表了《論女子當知共產主義》。另,本期的《社會主義講習會廣告》中言該講習會“改名齊民社”。實際上,在改名後的一段時間裏,兩者在名義上是並用的,直到1908年4月正式以齊民社之名召開大會時為止。
《鮑生學術發微》,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九。
《總同盟罷工論序》是為張繼譯自德國無政府主義者羅列《總同盟同工論》一書所作的序言。
11月10日,上午7時,參加由章太炎發起的“拒款”會議並發表演說。
按此時清廷正欲向英商借款修築滬杭甬鐵路,激起江浙等省紳商的強烈不滿,他們為維護路權,堅決反對借款。該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章太炎首先在會上宣布開會宗旨,接著劉師培和張繼發表了演說。劉在演說中認為:“立憲不足保全鐵路”,“惟罷市、罷工尚為有益”。[93]
本日,又參加社會主義講習會之集會,在會上“演說中國經濟界之變遷”,日本大杉榮“演說巴枯寧聯邦主義”。[94]
11月17日,參加留學界全體大會並演說。
這次大會仍是為維護滬杭甬路權而開,由豫晉秦隴協會發起,到會者約四千餘人。劉師培在演說中指出:“外國以資本亡我,我當力爭;即中國之資本家壟斷一切利權,亦當以死爭之而後可。”[95]
11月20日,在《政藝通報》丁未第19號上發表詩《張園》,署名無畏;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
11月24日,參加社會主義講習會之集會並作了講話,內容不詳。張繼、大杉榮先後發表演說。[96]
11月25日,在《國粹學報》第35期上發表《晏子春秋補釋》、《格物解》、《論考古學莫備於金石》、《文例舉隅》、《蔡廷治傳》、《廣陵三奇士傳》、《義士釋》等文。
《晏子春秋補釋》、連載於本期和第51、56、62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從本日至1910年1月30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文後附有《晏子春秋篇目考》。
《格物解》,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二;又見《左盦集》卷一。兩者文字有出入,後者係簡化而來。
《論考古學莫備於金石》(未完),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二。
《文例舉隅》,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
《蔡廷治傳》、《廣陵三奇士傳》,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八。
《義土釋》(附文獻解),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集》卷一,文字有改動。
11月30日,在《天義》第11、12卷合冊上發表《亞洲現勢論附中國現勢論》、《苦魯巴特金學術述略》(連載於本期和第13、14卷合冊,苦魯巴特金今譯克魯泡特金)、《讀書雜記》等文,署名申叔。何震在本期上發表《女子非軍備主義論》。
本月,何震自日本回國,居於上海,並回揚州家鄉一趟。[97]
12月24日,在《國粹學報》第36期上發表《王製篇集證》、《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等文。
《王製篇集證》(未完),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二;其序言又見《左盦集》卷一,題為《王製篇集證自序》,文字與《左盦外集》所載者有所不同。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
12月30日,在《天義》第13、14卷合冊上發表《從軍苦歌》、《滇民逃荒行》、《快愉之勞動》、《社會主義與國會政策》等詩文。何震亦在本期上發表《女子革命與經濟革命》。
詩《從軍苦歌》(七首)、《滇民逃荒行》,署名申叔;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又見於《左盦詩錄》卷二《左盦詩》,文句頗有不同,而且《從軍苦歌》(七首)改為《從軍行》(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