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劉師培學譜簡編02(3 / 3)

《快愉之勞動》,署名(俄)苦魯巴金著,申叔譯。苦魯巴金即克魯泡特金。

《社會主義與國會政策》,連載於本期和第15卷《天義》,署名申叔。

本月,由日本歸國,回到上海。

在上海,與楊篤生、鄧實、黃節、柳亞子、陳去病、高天梅、朱少屏、沈道非等相聚數天,攝影留念。他們相約結社,即醞釀成立“南社”。[98]由於其不在日本,故未能出席本月舉行的社會主義講習會兩次會議。[99]章太炎則在12月30日寫給他的信中介紹了會議情況。[100]

此時,章太炎因和孫中山矛盾日深,對同盟會也日益不滿,準備去印度出家為僧,但缺乏路費,遂通過何震、劉師培與清兩江總督端方聯係謀款,為此先後五次致書二人。端方則以要章去福州鼓山或普陀等地出家為條件贈款,欲把章控製在國內,章堅拒之,事遂不成。而劉卻由此落入端方圈套,加之對革命失望,對孫中山與同盟會不滿,反而向端自首,作《與端方書》,提出十條“弭亂之策”以鎮壓革命黨人。[101]

本年,所著之詩文尚有《司馬遷左傳義序例》、《唐張氏墓誌銘釋》、《新方言序》、《日本道中望富士山》、《逸周書補釋》等。

《司馬遷左傳義序例》,連載於《國粹學報》第37、38期,出版時間為1908年1月23日和2月21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三,目錄下標“前五年”,即1907年作。此文是《司馬遷左傳義》一書的序例。

《唐張氏墓誌銘釋》(附拓片),發表於1908年1月23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37期,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二,目錄下標“前五年”,即1907年作。

《新方言序》,發表於1908年7月18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43期,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目錄下標“前五年”,即1907年作;又見於《左盦集》卷四,文字略有不同。按《新方言》係章太炎所著之書,劉師培不僅為之作序,且曾與黃侃各分擔部分內容,三個人為此進行過學術討論。[102]

詩《日本道中望富士山》,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二《左盦詩》,詩題下標“丁未”,可見為本年之作。

《逸周書補釋》,錢玄同在《劉申叔先生遺書總目後記》中言:“《左盦集》卷一中有此書之序,《國粹學報》第五十七期‘介紹遺書’門亦載此序,並雲上卷丁未刊成(丁未為民元前五年)。按《周書補正》之跋作於民國二年癸醜,即刪改此序而成者。是此書乃《周書補正》之初本也。”[103]

本年,在從事政治活動之餘,不時與章太炎論學,“學乃益進”,故時人“有二叔之目”(章太炎字枚叔,劉師培字申叔)。[104]兩人除討論過《新方言》外,還共同審定在日本發現的佚書《南疆逸史》。[105]另外,與章士釗也時而進行學術辯難。[106]同時,對世界語也開始涉獵。[107]

本年,焦達峰等於日本東京成立共進會;梁啟超在東京組織政聞社。

康有為在美洲,為立憲運動籌措經費。

梁啟超著《國文語原解》,係治《說文》之書。

王國維任學部圖書館編輯,由治哲學轉而治文學,以戲曲為主要研究方向。

魯迅在東京與許壽裳、周作人等研討文藝,籌備出版文藝雜誌。

皮錫瑞《經學通論》刊行。

章太炎的業師俞樾卒,享年86歲。所遺著作凡五百餘卷,統曰《春在堂全書》。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 25歲

1月15日,在《天義》第15卷上發表《未來社會生產之方法及手段》,署名(俄)苦魯巴金著、申叔譯。何震亦在本期發表《論中國女子所受之慘毒》(未完)。

另外,本期《天義》還發表了民鳴譯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劉師培為此寫了跋文。

本月,張繼因參加日本社會黨硬派的第二十次金曜講演會,被日本警察追捕,輾轉逃往法國。從此,社會主義講習會失去一員主力,亞洲和親會也因此受到較大挫折,據竹內善朔回憶:“張繼逃走之後,同我們這些日本的社會主義者保持聯係的工作,繼由劉光漢承擔起來,然而劉光漢的組織能力和統禦能力,都遠不能望張繼之項背。”[108]亞洲和親會的活動到本年10月隨《民報》被封禁,章太炎與同盟會齟齬日深而中輟。[109]

2月2日,在《關隴》第1號上發表《論求知識心與進化之關係》(未完),署名無畏。

2月21日,在《國粹學報》第38期上發表《國粹學報三周年祝詞》和《讀書隨筆》。

《國粹學報三周年祝詞》,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讀書隨筆》,署名劉師培;子目為:《洮水即沘水考》、《黃帝內經素問校義書後》、《易係辭多有所本》、《古代醫學與宗教相雜》。《洮水即沘水考》收入《遺書》之《左盦集》卷五,其餘三條收入《遺書》之《讀書隨筆》。其中《黃帝內經素問校義書後》又收入《左盦集》卷七,將“書後”改為“跋”;《易係辭多有所本》又收入《左盦集》卷一,作《易係辭多有所本說》,文字略有不同。

本月,與何震回到日本東京。[110]途中,作詩《再渡日本舟中作》,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二《左盦詩》,詩題下標“戊申”。

本月,作《琴操補釋》是為漢蔡邕《琴操》所作之補釋。發表於1909年5月9日至7月7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53、54、55期,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文前有序,序末標“戊申正月”,公曆當為2月。該序又收入《遺書》之《左盦集》卷五,文字略有不同。

3月17日,在《政藝通報》戊申第2號上發表《顏氏學派重藝學考》,署名劉師培。

3月20日,在清風亭集會上,“講法律出於宗教說”。同時,日本宮崎民藏“講社會主義及無政府主義派別”,章太炎也發表演講,“斷定愈文明之人愈惡;愈野蠻,其惡愈減”。[111]疑此為社會主義講習會的一次會議。

3月22日,在《國粹學報》第39期上發表《田寶臣傳》、《司馬遷述周易義》等文。

《田寶臣傳》,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八。

《司馬遷述周易義》,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集》卷一,作《司馬遷述周易考》,文字有改動。

本月,在《天義》最後一期第16、17、18、19卷合冊上發表《〈共產黨宣言〉序》、《麵包略奪》、《〈俄國第二議會提議之土地本法案及施行法案〉序》、《區田考序》、《選舉罪惡史》、《工女怨二章》、《希望詩二章》、《ESPERANTO詞例通釋總序》等詩文。

《〈共產黨宣言〉序》,署名申叔,是為民鳴譯《共產黨宣言》前言和第一部分《紳氏與平民》(今譯《資產者與無產者》)所作的序言。

《麵包略奪》,署名(俄)苦魯巴金著,申叔譯。

《俄國第二議會提議之土地本法案及施行法案》,署名怪漢譯,申叔序。

《區田考序》,署名申叔。

《選舉罪惡史》,署名申叔輯。

詩《工女怨二章》,署名申叔;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章”作“首”;又見於《左盦詩錄》卷二《左盦詩》,由二首擴充為三首,詞句亦與前者頗有不同。

詩《希望詩二章》,署名(波蘭)石門華著,申叔譯;收入《遺書》之《左盦詩錄》卷四《左盦詩別錄》,題為《譯石門和夫氏希望詩》(二首佚一);又見於《左盦詩錄》卷二《左盦詩》,二首俱全,詩前且有案語,詩中詞句卻與前者頗不同。按石門華或石門和夫今通譯柴門霍夫。

《ESPERANTO詞例通釋總序》,署名申叔。

本月,遷居至東京鞠町區飯田町。蘇曼殊、章太炎亦同住。

4月12日,下午2時,參加齊民社(社會主義講習會之改稱)的集會,“演說國家之害,並證明國家不能保衛人民”。日本大杉榮出席,“演說佛國叛亂之精神”。[112]

4月20日,在《國粹學報》第40期上發表《遼史地理考》、《鬆陵文集序》、《與鄧秋枚書》等文。

《遼史地理考》,連載於本期和第42期《國粹學報》,出版時間為本日和6月18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一。

《鬆陵文集序》,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與鄧秋枚書》,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六。

4月26日,下午1時,“齊民社同人開會神田町錦輝館,兼為阪本清馬君送別”。日本人山川均、竹內善朔、阪本清馬都發表了演說。[113]

4月28日,創刊《衡報》。此前,為避免日本政府注意,將《天義》停刊,本日改出此《衡報》,托名由澳門平民社編輯發行,實仍為宣傳無政府主義的刊物。

在《衡報》第1號上,發表了《衡報發刊詞》、《論國家之利與人民之利成一相反之比例》、《議會之弊》、《共和之病》等文。

《衡報發刊詞》,署名申叔(Son Soh);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四,個別文字有改動並稍有刪節。

《議會之弊》(Parliamentary Abuse),署名Sun Soh,即申叔。

《共和之病》(Republical Abuse),署名Sun Soh,即申叔。

本月,章太炎與劉師培、何震、汪公權之間因事吵翻,章從劉宅搬回《民報》社居住。一說章劉二人“以讒人離間,竟致失和,其時二君友好有作調人者,卒以形格勢禁而失敗”。[114]不久,此事又波及蘇曼殊,蘇曼殊在致劉三信中言及:“蓋近日心緒亂甚,太、少兩公又有齟齬之事,而少公舉家遷怒於餘。餘現已遷出,飄泊無以為計。”[115]按太指太炎,少指少甫,即劉師培。

5月8日,在《衡報》第2號上發表《地方選舉之流弊》、《論中國搜刮民財之現象》、《論共產製易行於中國》等文。

5月17日,下午1時,“齊民社同人開排斥日貨研究會於神田錦輝館樓上。……到者七百人,日警察及新聞記者均至會場。首由劉光漢報告,次由潘怪漢諸君演說,相繼演說者十四人,均歸罪保皇黨”。

按此事起因於1908年2月5日,日本輪船二辰丸號私運軍火,在廣東洋麵為清軍炮艦捕獲,日本駐華公使向清政府“抗議”。3月,上海粵人在政聞社社員徐勤、徐佛蘇、伍憲子等主持下集會,倡導抵製日貨。同月,廣東粵商自治會聚眾數萬人集會,定19日為國恥紀念日。會後,抵製日貨運動繼續發展。齊民社開“排斥日貨研究會”便係對此而發,他們認為“排斥日貨出於立憲黨之陰謀”,並在會上“決議刊布書冊,陳述利害,使此舉速結,否則將排斥日貨各機關以暴力破壞”。[117]

5月18日,在《衡報》第3號上發表《論中國排斥日貨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排滿》(連載於本期和《衡報》第4號)。

5月28日,在《衡報》第4號上發表《漢口暴動論》。

6月8日,在《衡報》第5號上發表《論中國宜組織勞民協會》(連載於本期和第6號《衡報》)、《論中國資本階級之發達》、《非軍備主義盛行》等文。

6月10日,章太炎在《民報》第21號上發表《排滿平議》,明確表示和無政府主義決裂,宣稱“無政府主義者,與中國情狀不相應,是亦無當者也”。

6月14日,下午1時,“齊民社開會神樂阪上文明館,並演活動大寫真(按即紀錄片)。首由劉光漢演說,略謂人類共具之性情二,一為同感,一為模仿。有同感之情,故由見他人之苦,兼念及己身之苦;有模仿之情,故效法他人憤激之行為,由困苦而生憤激,暴動遂生。然此等性情,必待他物之感發,如戲劇、圖畫、詩歌是也。而兼具戲劇、圖畫之用者,則為活動寫真。此次所演,非關於勞民疾苦,即係人民憤激之舉動,深望觀者之有感於中,以發破壞社會之觀念也”。之後演“活動大寫真”十種,“到會者數百人,日本同誌到會者亦有十餘人”。[118]

6月18日,在《衡報》第6號上發表《〈蘇州機匠罷工之勝利〉跋語》。

6月26日,去東京監獄探望因6月22日“赤旗事件”而被捕的日本社會黨硬派大杉榮等人。按“赤旗事件”是指日社會黨兩派聯合大會後,硬派舉紅旗遊行,被警察捕去多人的事件。

6月27日,致信錢玄同,信中除介紹日前去監獄探望大杉榮等人的情形外,還提及暑期仍辦世界語講習班,可報名參加。此函以《戊申答錢玄同書》為名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六。

6月28日,在《衡報》第7號(農民號)上發表《無政府革命與農民革命》、《論中國田主之罪惡》、《農民討官吏檄》、《論農業與工業聯合製可行於中國》等文。

7月8日,在《衡報》第8號上發表《論水災即係共產無政府之現象》、《論水災為實行共產之機會》、《論官紳放賑之弊》等文。

7月9日,在《江西》第1號上發表《江西雜誌祝詞》,署名劉師培。

8月8日,在《衡報》第10號上發表《衡書三篇》(國學問題、生計問題、人種改良篇)。按在《生計問題》下注“尚有《人種改良篇》錄於下號”,目前未見《衡報》第11號。本期《衡報》還刊有《何震女史由鎮江來函》。

8月16日,在《國粹學報》第44期上發表《讀書隨筆》,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子目為:《助字辨略正誤》、《史記用古文尚書考略》。

9月15日,《衡報》第11號改為第1號重新發行。因《衡報》第10號發行後,發行地(劉師培居所)暴露,按照當時日本《新聞紙法》規定,需繳納保證金並辦理正式發行手續,於是將發行所遷至東京市外的竹內善朔家(市外保證金便宜),由竹內善朔任發行人。辦好手續後,《衡報》第11號便作為第1號重新發行。[119]

同日,在《國粹學報》第45期發表《荀子補釋》、《文例釋要》等文。

《荀子補釋》,連載於本期至第60期的《國粹學報》,出版時間由本日至1909年12月2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另,《遺書》之《左盦集》卷七又有《荀子補釋自序》,文字與《國粹學報》所刊者大為不同,當係後改作者。

《文例釋要》,連載於本期和第50期《國粹學報》,出版日期為本日和1909年2月10日,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

10月10日,日本政府以《衡報》違反新聞條令為由而禁止其發行。[120]接著《民報》也以同樣理由被日本政府查禁。

10月14日,在《國粹學報》第46期發表《論中土文字有益於世界》、《讀全唐詩發微》等文。

《論中土文字有益於世界》,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六。

《讀全唐詩發微》,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三。另,《左盦集》卷八所收《讀全唐詩書後》(上、下)係自《讀全唐詩發微》刪減改寫而成。

10月15日,去清留日學生監督田吳炤處,抗議日本政府對《衡報》的封禁,質問“介紹歐美社會主義於中國,喚起國人知識,於日本治安何妨?”[121]

11月,與何震從日本回到上海。

此時他們因與章太炎關係破裂,與陶成章也不睦,愈益受到東京中國革命黨人的冷落,加之《衡報》被封,遂決定返國。到上海後,他們一方麵印發許多聲明書,聲明由於“受到日本政府之迫害”,不得不將《衡報》和《天義報》社遷至上海,“一俟基礎穩固,即行秘密出版,並附設世界新語辦事處,作為通訊機關”。[122]實際上《衡報》和《天義報》從此再未出版發行。另一方麵他們給黃興等人寫信,揭露章太炎要他們向端方等人謀款的經過,並附上章氏為謀款所寫五函的影印件,以在革命黨人內部製造混亂。黃興當時“一笑置之”,[123]後來卻由這五封信引起軒然大波,造成很壞影響。另外,這時在上海,他們又遇蘇曼殊,雙方釋去前嫌,“仍同遊宴”。[124]

12月,江浙革命黨人謀劃武裝起事,劉師培將此計劃密報端方,端方派偵探抓去參與其事的張恭。[125]此前陶成章亦被追捕,也與劉的變節相關。陶曾回憶:“光漢平日欲運動成章,使為己用,以高其名。成章鄙其行為不之禮,光漢恨之。會其妻何震及汪公權日夜恿慫光漢入官場,光漢外恨黨人,內懼豔妻,漸動其心。適又以事與章炳麟有衝突,不勝,名譽大損,光漢乃歸上海,始真為偵探矣。清帝後死,光漢意成章歸國,日與兩江督標中軍官米占元往各船塢查成章行蹤。久之不得,無以複端方之命,而以張恭報告於端方,張恭遂被拿問。王金發怒,挾槍見光漢,將殺之。光漢懼,許以必保全張恭,恭因得不死。光漢由是亦不敢再至上海。汪公權以為無慮,仍至上海偵探黨人舉動,卒為王金發所槍斃焉。”[126]

本年所作之文尚有《秦四十郡考》,發表於1909年1月11日出版的《國粹學報》第49期,署名劉師培;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一,目錄下標“前四年”即1908年。又《左盦集》卷五收有《秦四十郡考附秦郡建置沿革考》,文字不同。

本年,光緒皇帝、慈禧太後相繼去世,溥儀(宣統帝)繼位,以載灃為攝政王。

章太炎在東京講學,講《說文》、《莊子》、《楚辭》、《爾雅》等,聽講弟子主要有黃侃、錢玄同、朱希祖、龔寶銓、許壽裳、周樹人(魯迅)、周作人、汪東、劉文典、沈兼士等。

梁啟超著《王荊公》一書,凡22章,對王安石及其變法詳加研究。

嚴複譯成《名學淺說》。

王國維著《人間詞話》,在《國粹學報》連載;又編成《曲錄》六卷。

魯迅開始翻譯、編輯《域外小說集》,並發表《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

皮錫瑞去世,享年59歲,有《師伏堂叢書》及《皮氏八種》等存世。

宣統元年己酉(1909年) 26歲

1月2日,與何震回家鄉揚州省親。[127]回來後已無顏在上海立足,遂去南京公開投靠端方,出任兩江督轅文案兼三江師範學堂教習,住在大行宮,為端方考釋金石。[128]不久,又上書端方,力言“學術不正,下之則為人心之蠹,上之則貽宗社之憂。欲祛其弊,必自振興國學始”。建議在南京朝天宮設兩江存古學堂,招生80人,以培訓國學教員,起到“正人心,息邪說”的作用。[129]該建議未見實施。

《上端方書》,收入《遺書》之《左盦外集》卷十六,係錄自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文獻叢編》第三十輯之原劄影印件。按原件存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見端722,函146,端方檔中除上書外,附有《賦得八指頭陀詩》。[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