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籌劃出海,千頭萬緒先拜師(3)(1 / 3)

陸德源呸了一聲,道:“你少廢話,怎麼說得我跟小孩似的,還跟你不跟你的,我為啥要你看著?老爺我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誰他娘的也管不了。”又轉頭看著沈萬三,一臉諂媚地笑道:“萬三兄弟,你有發財的機會,可得帶著我,咱倆在鹹富就搭手幹事,在外頭也得這樣,老話說得好,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咱倆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沈萬三心想:“我要買大船,銀子吃緊,此人來得正好,他想跟我合夥,少不了要他出血。”就道:“陸爺看你說的,你來了自然有你的一份,有銀子咱們一塊兒賺。”

之後,他就把李海天和年士儒叫到了一旁,道:“從前咱們連私鹽都做了,做私鹽是殺頭的大罪,和高郵的什麼人做生意也是殺頭大罪,你們都想清楚了,想跟著我幹,我歡迎;不想,立馬可以走。”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李海天,在差遣他辦事之前,需要給他交代一番。

李海天又不傻,自然明白自己就算是不想幹,也不能說出來,這是高郵,張士誠的大本營,自己莽莽撞撞地瞎說,後果可能就是殺頭,所以他明智地選擇了順服。不過,他的順服顯得相當主動,似乎比沈萬三還要熱切,他說:“隻要有銀子,跟誰做生意不都一樣嗎?這裏頭的事兒我懂,不用東家交代。要我做什麼事兒,東家隻管開口,輕重我還是掂量得出來的,不該說的我啥也不說。”

年士儒雖然也很精明,但是卻沒有李海天的老練,沈萬三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讓人把他叫來。其實,他對李海天並不怎麼信任,希望通過讓他辦幾次差事,來考驗他一番,如果這個人真的可以用,那也可以考慮把他當成得力助手。

計劃定了,李海天和年士儒第二天就坐船去采辦布匹,沈萬三則每天忙著出海的事。出海經商不是說幹就能幹的事兒,對沒有出海經驗的沈萬三來說,更是絲毫不敢大意,石穀泰為他寫了一份采購物品的清單,上麵寫著出海之前必須買來的應用之物。

沈萬三發現其中有煤六百斤,木炭一千斤,這些東西都是為了日後在船上生活、蒸煮食用的。木炭十分便宜還好找,但是煤就不是輕易能得到的了。宋元之際,煤隻是豪門大家消費的東西,一般小民百姓隻能用木炭取暖。在海上生活,生火做飯用柴是一方麵,但主要還是煤和木炭,因為這兩樣東西耐燃,又輕便,更重要的是火勢容易控製,不至於發生火災。本來按照石穀泰的囑咐,是要到泉州再去采買補給的,但是,沈萬三心想,泉州有那麼多出海的船隻,每一艘船都要采辦補給,物價勢必極高,那為何不在高郵置辦呢?反正自己有船運輸,果然他買的無論是煤還是木炭都便宜了不少。

十幾天後,李海天和年士儒回來了,兩個人沒有辜負沈萬三重托,把布匹如數買來了,可是,價格卻比從前高出不少,對此,年士儒解釋說:“不知道又鬧的什麼邪風,糧食又漲價了,糧食一漲別的東西都跟著上漲。我和李哥跑了幾個地方,都買不到更便宜的,不然早就回來了。”李海天的說法也和他差不多,沈萬三最先想到的是兩人合夥克扣了他撥給的款銀,但是,轉念又覺得這兩個是聰明人,就算想合夥貪財,也不會選擇這個時機,同時,他幾天前就聽說糧食漲價了,看來是真的。對於糧價,他特別敏感,她懷疑難道朝廷又有什麼大動作?現在沈萬三已經沒心情去管這個了,眼前最重要的是趕緊把這些布匹做完,然後,準備出海的大事。

五天之後,最後一批軍衣終於完成,他和卞元亨之間的生意也圓滿結束,同時拿到了餘下的款子,事情進展得還算順利。從查爾哈手裏買來的船隻也基本翻修好了,他從那十五艘大小船隻中,選了五艘最大的,跟著石穀泰的船隊,從高郵出發,駛向泉州。

陸德源、李海天、年士儒、郭如意都跟他一起上了船。唯一讓沈萬三心神不寧的是,烏蘭戈密說好為他找到水手之後,就來高郵和他會合的,眼下一二十天都過去,都沒有半點消息。

蒙元疆域遼闊,每年都有數不清的商隊使團,從非洲東海岸、日本、朝鮮、南洋各地湧來,因此海運貿易比宋代更為發達,沿海港口眾多,其中劉家港、慶元港、溫州港、泉州港、廣州港等最為熱鬧。尤其是泉州港商業氣氛最濃,是對外貿易的第一大港,出口商品主要有瓷器、絲綢等,進口商品有丁香、豆蔻、胡椒、鑽石、珠寶等。在那裏幾乎可以看到世界各國人的身影,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