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籌劃出海,千頭萬緒先拜師(3)(3 / 3)

那麼哪些東西帶著有價值呢?和石穀泰商量了之後,還是拿不定主意,石穀泰自己去挑選了一批茶葉和綢緞,他告訴沈萬三:“到海外做買賣,帶出去的東西不重要,帶回來的才要緊,我幾次都是在海上碰到了西域來的商人,就把東西賣給他們了,我看你也置辦些茶葉吧,第一次出海,但求平安,謹慎為先。茶葉比較好出手,雖然賺頭不大,但不會壓在手裏。”

沈萬三覺得他說得也是,茶葉和瓷器綢緞相比也便宜了不少。於是他買了一些茶葉,又買了些瓷器。進貨和買船隻,他帶來的銀子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心想:“不知道我出海結果如何,我這次是不是太冒險了?”

兩天後,他手裏的五艘船找到了買主,雖然價格被對方壓得很低,但他此時也不在乎了。買來的那艘大船也到手了,石穀泰帶著他上船看了一遍,道:“嗯,這船不錯,你明兒找人裝土裝石塊壓船吧,再把買來的煤和木炭裝上來,嗯,還有,再買一些吃的喝的。”

這些沈萬三早就已經想好了,當即帶著郭如意和年士儒一起到碼頭上,尋找石土工,所謂“石土工”,是指一些專門在碼頭上給過往船隻裝卸石土的工人。出海的船隻體積巨大,遇到風浪顛簸得厲害,為了使船身能抵禦大風大浪,船身的堅固是一方麵,加重船的重量,使船吃重增加,也是一個不錯的手段。尤其上船販運的多是茶葉、瓷器等輕便的東西,往往裝了幾船艙,也起不到壓船的作用,所以往船上添加一定的石土,增加船身的重量就成了每艘船出海前的必修課。有些碼頭工人看到這是一個發財的機會,就專門做起來了給船隻裝石土壓船的生意,也就是“石土工”。

陸德源這幾天一直在泉州城裏轉悠,他從來沒有到過泉州,更沒有見過這麼多外國人。看到大街上有黃頭發、藍眼睛的大鼻子,有渾身赤黑的黑人,他驚訝不已,沒想到人的長相也有這麼多分別。

“我算是開了眼界了,我說萬三兄弟,你到底準備做啥生意,我看你天天買船賣船,又拉了這麼一大堆茶葉,能賺多少銀子?”他看沈萬三從船上下來,急忙跟出來,陸德源這次死纏濫打跟著出海,是想好好撈一筆,同時,他又害怕沈萬三一時不慎,生意做賠了,就抱定了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態度,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就不投銀子,所以沈萬三進茶葉的時候讓他入夥,他沒答應,還說,他的銀子是準備到海外買東西的。

沈萬三道:“這你就別管了,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銀子。”陸德源知道他對自己沒有好感,也不在乎。

談好了價錢,石土工就開始一擔一擔地往船底裝土,又用扁擔把一塊塊方形的石頭搬進船艙。沈萬三讓陸德源和年士儒看著,自己去找櫓幫,希望能物色幾十名出色的櫓手。

泉州聚集著從各地來的壯丁,為了掙些糊口的銀子,他們在大小船隻上做櫓手,隨著人數的增多,逐漸形成了行幫,也就是所謂的“櫓幫”。這些人招攬生意的方式非常特別,他們往往三五成群,在碼頭上豎起一支碩大的船槳,幾個人圍坐在一起,等著雇主主動過來詢問,就像沿街售賣某種東西時,在賣的東西上插上一根草標一樣。

沈萬三在大街轉了一圈,找了三四個身強力壯的大漢,問道:“能走?”“能走,大爺要多少人?”一個大漢問。“四桅的船。”來之前,石穀泰已經教授了他怎麼雇傭櫓手,他就按照自己聽到的說。

“那最少要二十人,起錨的日子定了不?”

“定了,你就說價錢吧?”沈萬三道,那大漢看他不像是生手也就不敢多說,開出了一個公價,沈萬三看和石穀泰說的價錢差不多,就答應了,然後說了自己的船泊靠的位置,就回去了。在碼頭上招攬生意的隻是幾個人,按照櫓幫的規矩,不管是誰攬到活兒都要和大家分享,所以這些人都是分散在碼頭等待雇主的,然後再回去分派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