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而言治術[1],則莫若綜核名實[2];今日而言學術,則莫若取篤實踐履之士。物窮則變,救浮華者莫如質。積翫之後,振之以猛,意在斯乎!

〈複賀耦庚〉

吾輩今日苟有所見,而欲為行遠之計,又可不早具堅車乎哉!

〈致劉孟容〉

耐冷耐苦,耐勞耐閑。

〈答黃麓溪〉

人材高下,視其誌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3],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4]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

〈答歐陽功甫〉

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5]。此其可為浩歎也。

〈複彭麗生〉

今日百廢莫舉,千瘡並潰,無可收拾,獨賴此精忠耿耿之寸衷[6],與斯民相對於骨嶽血淵之中,冀其塞絕橫流之人欲,以挽回厭亂之天心,庶幾萬有一補[7]。不然,但就局勢論之,則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與江岷樵、左季高〉

集思廣益本非易事,要當內持定見而六轡在手[8],外廣延納而萬流赴壑,乃為盡善。

〈複歐陽曉岑〉

方今民窮財困,吾輩勢不能別有噢咻[9]生息之術,計惟力去害民之人,以聽吾民之自孳自活而已。

〈與朱石翹〉

帶勇之人[10],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11]。

〈與彭筱房、曾香海〉

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於錢財之外者,後世將弁[12]專恃糧重餉優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13]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與王璞山〉

國藩入世已深,厭閱一種寬厚論說、模棱氣象,養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癢之世界,誤人家國已非一日,偶有所觸,則輪囷肝膽[14]又與掀振一番。

〈與劉孟容〉

練勇之道,必須營官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伏卵,如爐煉丹,未宜須臾稍離。(啟超按:教育家之於學生及吾人之自行修養,皆當如是。)

〈複劉霞仙〉

二三十年來,士大夫習於優容苟安,揄修袂而養姁步[15],倡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見有慷慨感激以鳴不平者,則相與議其後,以為是不更事輕淺而好自見。國藩昔廁六曹[16],目擊此等風味,蓋已痛恨次骨。

〈複龍翰臣〉

國藩從宦有年,飽閱京洛風塵,達官貴人優容養望與在下者軟熟和同之象,蓋已稔知之而慣嚐之,積不能平,乃變而為慷慨激烈、軒爽肮髒[17]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來不白不黑、不痛不癢、牢不可破之習而矯枉過正,或不免流於意氣之偏,以是屢蹈愆尤,叢譏取戾,而仁人君子,固不當責以中庸之道,且當憐其有所激而矯之之苦衷也。

〈複黃子春〉

蒼蒼者[18]究竟未知何若,吾輩竭力為之,成敗不複計耳。

〈複朱石樵〉

愚民無知,於素所未見未聞之事,輒疑其難於上天。一人告退,百人附和,其實並無真知灼見;假令一人稱好,即千人同聲稱好矣。

〈複褚一帆〉

虹貫荊卿之心[19],而見者以為淫氛[20]而薄之;碧化萇宏之血[21],而覽者以為頑石而棄之。古今同慨,我豈伊殊?屈累[22]之所以一沉,而萬世不複返顧者,良有以也。

〈與劉霞仙〉

時事愈艱,則挽回之道,自須先之以戒懼惕厲。傲兀鬱積之氣,足以肩任艱巨,然視事太易,亦是一弊。

〈與羅羅山、劉霞仙〉

凡善弈者,每於棋危劫急之時,一麵自救,一麵破敵,往往因病成妍,轉敗為功。善用兵者亦然。

〈致羅羅山〉

急於求效,雜以浮情客氣[23],則或泰山當前而不克見。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昏[24]。外重而內輕,其為蔽也久矣。

〈與李次青〉

銳氣暗損,最為兵家所忌。用兵無他謬巧,常存有餘不盡之氣而已。

〈與李次青〉

日中則昃[25],月盈則虧,故古詩“花未全開月未圓”之句,君子以為知道。自仆行軍以來,每介疑勝疑敗之際,戰兢恐懼,上下怵惕者,其後恒得大勝;或當誌得意滿之候,狃[26]於屢勝,將卒矜慢,其後常有意外之失。(啟超按:處一切境遇皆如此,豈惟用兵?)

〈與羅伯宜〉

欲學為文,當掃蕩一副舊習,赤地[27]新立。將前此所業蕩然若喪其所有,乃始別有一番文境。(啟超按:此又不惟學文為然也。)

〈與劉霞仙〉

吾鄉數人均有薄名,尚在中年,正可聖可狂之際;惟當兢兢業業,互相箴規,不特不宜自是,並不宜過於獎許,長朋友自是之心。彼此恒以過相砭,以善相養,千裏同心,庶不終為小人之歸。

〈複李希庵〉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皆不敢忽。恕則常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與鮑春霆〉

吾輩互相砥礪,要當以聲聞過情[28]為切戒。

〈與李希庵〉

自古大亂之世,必先變亂是非,然後政治顛倒,災害從之。賞罰之任,視乎權位,有得行,有不得行。至於維持是非之公,則吾輩皆有不可辭之任。顧亭林[29]所稱匹夫與有責焉者也。

〈與沈幼丹〉

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獨見其遠,乘城者獨覺其曠。此高明之說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權衡之審[30],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確。此精明之說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誌,以遽[31]趨於平實,頗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輕重長短,一絲不差,則漸實矣;能實則漸平矣。

〈與吳翔岡〉

軍事不可無悍鷙[32]之氣,而驕氣即與之相連;不可無安詳之氣,而惰氣即與之相連。有二氣之利而無其害,有道君子尚難養得,況弁勇乎。

〈複胡宮保〉

“敬”字、“恒”字二端,是徹始徹終工夫,鄙人生平欠此二字,至今老而無成,深自悔憾。

〈複葛睪山〉

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如泉在地,不鑿汲則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則不成令器。

〈複鄧寅皆〉

敬字惟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三語最為切當。

〈複葛睪山〉

趨時者博無識之喜,損有道之真。

〈與許仙屏〉

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33]不祥。

〈複胡宮保〉

軍中閱曆有年,益知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陸氏[34]但稱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輔以朱子[35]銖積寸累工夫,則下梢[36]全無把握。

〈致吳竹如〉

前曾語閣下以“取人為善”、“與人為善”。大抵取諸人者,當在小處實處;與人者,當在大處空處。

〈複李申夫〉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