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多過我,我窮猶可耐。而況處夷塗,

奚事生嗟愾?於世少取求,俯仰有餘快。

俟命堪終古,曾不願乎外。

日課四條

一曰慎獨[8]則心安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之“誠意”章,兩言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

二曰主敬則身強

敬之一字,孔門持以教人,至程朱則千言萬語不離此旨。……吾謂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莊敬日強,安肆日偷[9],皆自然之征應。雖有衰年病軀,一遇壇廟祭獻之時,戰陣危急之際,亦不覺神為之悚,氣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強矣。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

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於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若但知自了[10],而不知教養庶彙[11],是於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負甚大矣。

四曰習勞則神欽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於逸而憚於勞,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12]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

古之聖君賢相,若湯之昧旦丕顯[13],文王日昃不遑[14],周公夜以繼日,坐以待旦,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厲。《無逸》一篇,推之於勤則壽考,逸則夭亡,曆曆不爽。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煉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獲,引為餘辜。

大禹之周乘四載,過門不入,墨子之摩頂放踵[15],以利天下,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稱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勞也。軍興[16]以來,每見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艱苦者,無不見用於人,見稱[17]於時。其絕無材技不慣作勞苦者,皆唾棄於時,饑凍就斃。……是以君子欲為人神所憑依,莫大於習勞也。

[1] 即曾國荃,是受訓人的叔父。

[2] 作字:寫字、書法。

[3] 袁婿學壞:袁婿即曾國藩的大女婿袁秉楨,秉楨是翰林院編修袁芳瑛的長子,世居湘潭,與曾氏相近。袁秉楨為人放蕩不羈,行為紈絝,為曾國藩所不齒。

[4] 恒蹊:指舊路、老路。

[5] 顏黃門之推:顏之推,生活在南北朝至隋間。黃門侍郎是其官位,以代稱,其作《顏氏家訓》被後世稱為“家教規範”。

[6] 張文端英:清大學士張英,諡號文端。張廷玉之父,作《聰訓齋語》為蒙幼名書。

[7] 懷土懷惠:追求廣廈美田和別的恩惠。《論語·裏仁》:“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8] 慎獨:儒家經典概念,指在獨處時需要謹慎反思所想所為。

[9] 安肆日偷:習於安逸放肆則日益怠惰不正。

[10] 自了:自己了然。

[11] 庶彙:庶人,普通大眾。

[12] 韙:是,讚同。音wěi。

[13] 昧旦丕顯:語出《尚書·太甲》:“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意思是天未亮即起床,思考如何發揚事業。

[14] 日昃不遑:語出《尚書·無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鹹和萬民。”意思是從一大早到日落西山都顧不得吃飯而忙於政務。

[15] 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

[16] 軍興:戰事興起,指開始太平天國之亂。

[17] 見稱:被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