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接上回。獻忠初入川。
書家先有言:商人經商,唯利是圖。起早貪黑,遙遠途路。從“陝北”到“川北”……“夢川國”——“大西國”!
話說,已經八歲的張獻忠自打退學後,就是整天跟在父親張快的屁股後麵在做事……“兒子,你知道俺為什麼給你起名叫張獻忠嗎?”張快看到小兒子這樣子整天就跟在自己的屁股後麵幫著做事,就一邊在收拾著貨架上的生活類的油鹽之類,一邊對也在幫著擦東擦西的小獻忠問道。
“不知道。”小獻忠臉上沒有表情,木木地說著。
張快知道兒子現在是沒有玩伴,精神上不是很愉快……他也就很是理解兒子現在的狀態。他停下手中的活絡,在這小店的貨台邊坐在了木凳上,說道:“你上過學。論俺們張家的輩分,你是‘獻’字輩。而這‘忠’字,本質上就是和‘孝順’是同一個意思。就是要讓你長大後,能夠孝順俺和你娘。”
“哦。俺知道了。”小獻忠這次說得很痛快。他精神上似乎也是好了許多。
“兒子!你如果沒有耍的……就去找你的哥哥姐姐玩。”此時,那正在小西屋裏忙著做飯菜的張氏也是聽到了兩父子在說話,她就從門口大聲說了一句。當時已是快要過年的冬天了,那小西屋裏在冒著白色的煙氣。“過一會兒你的哥哥姐姐就會過來吃飯了。”她又說了一句。
“俺才不和他們玩。”小獻忠也是大聲地回了娘的話。
那張氏也是在忙,又加上穿著這棉衣棉褲的……隔著也有點遠,就沒有再言語。
“你娘是對你好。”張快說了句。
小獻忠還在擦著貨架,嘟囔了一句:“人活著怎麼就覺得這麼累呢……”好像後麵他還有話,但又不說了。
張快是終於聽到兒子說出自己的心裏話了,他很高興。他笑了笑,將正在幹著活的兒子拉到了自己懷裏……因為冬天裏小獻忠的棉衣的緣故,他感覺兒子的確是長大了。“兒子啊!人這一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的事。”他說著。
“哦。”小獻忠又是應了一聲。
張快現在也是有空,而且,他也是難得和小兒子這麼“近乎”……他就開了口,說道:“自從有了人類以來……人類是不能在自然界中野生的!曾經有一個狼孩,他就是一生下來,就跟一隻母狼生活在一起……後來,那孩子十六歲了,是隻會爬著走路。所以,人類是要在群體中生活才行的。人不能和這動物一樣,在自然界中生活。所以,自從有了人以後,就有了《易經》。”他看到小獻忠似懂非懂的樣子,--但他明顯地感覺到兒子是在認真聽著,就又繼續說下去。
書家有言:實際上,這張快也是一輩子在“鑽研”這套人生哲學,可謂是這方麵的書不離手……其這方麵的學問,在這不大的方圓一帶也是小有名氣的。
“易經,八卦也。是說那古人的--從結繩記事開始……是說‘對’與‘錯’。稍長一點的結繩,就表示是對的,短一點的結繩,就是錯的。因為那時還沒有文字,這是大家傳達信息的一種方法。那是從‘伏羲氏’開始,後就有了‘堯’‘舜’,再往後就有了‘黃帝’‘炎帝’……那個時候,作為領導人來說,那是要有本事‘教會大家一些本領’才行的。最開始是‘結繩’、,後是‘在牛角上綁一木頭’,使其不再頂人,將牛馴化。再後是‘會用火’‘做了船’‘做成了網’會打魚。後又有了文字……這些都是從觀察中學來的,就是要‘唯物主義’。中國有哲人說:我什麼都不懂!外國也有哲人說:我的最大的長處,就是我知道自己‘什麼也不懂’!當然,那如果別人問我問題我該咋辦呢?實際上,那問你問題的人,他是最知道答案的。你就分析好了,從各個方麵去分析。你要向問你問題的人學習,那問你的人‘同時’也就懂了。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這個道理。從《易經》到後來的各種‘之道’之類,人類就是這樣發展的。”張快是越說越激動,一口氣說了這麼多。
張快看到兒子在認真地聽他說這些“似乎”是挺深奧的人生哲學,他就幹脆說到了“點子”上,說:“自古……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非常重要!那些獨斷專行、感到自己‘什麼都行’的帝王,都是滅亡了的!”張快對兒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