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有真詩、假詩之辨,詩人亦有真詩人、假詩人之分。任洪淵無疑是一位真詩人,有個性,有棱角,他的詩歌是其內心世界的真實袒露。同時,任洪淵又是性情中人,詩人的傲骨、狷介的個性,工作中難免會得罪人,從而使他職務、職稱的解決一再蹉跎,而他卻坦然麵對,我行我素。由性格導致的生活中的逆境,通過潛意識的醞釀,升華到詩歌創作中,使他常常與詩壇固有的東西逆向而行。日本學者在《中國古典詩的春秋與夏冬》一文中指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古典詩歌中寫春秋的詩要比寫夏冬的詩多得多。在他看來,這是由於春秋蘊含著變化流逝的屬性,因此被人們認為是更適合詩歌表現的季節。但任洪淵卻與古代詩人大異其趣。他偏偏鍾情於夏天,他有一首詩的題目就叫《我選擇夏天》。在詩人看來,夏天是蘊藏著無限生機的季節,一切都在生長,一切都在膨脹:洪水在泛濫,雲在翻湧,雷“已經轟轟隆隆地長大了”,雨點“也結得不能再飽滿”。就在這萬物競生,連天空都感到擁擠的背景下,詩人重點描繪了充溢著生命力的蓮荷:那又大又圓的荷葉,“風一樣飄起,追逐所有張開來的翅膀”;那箭一樣的一枝枝花苞,“對直地射向青天/在蔚藍的深處,鏗然有聲地/濺落了,濺落成/一團團的白雪/一團團的火焰/星一樣盛開的蓮”。在這裏,蓮荷不隻是一種夏日盛開的名花,更是旺盛生命力的一種象征。由此可見,“選擇夏天”,不隻是任洪淵對季節的偏好,更是他藝術獨立的宣言。
任洪淵結婚很晚,他的愛人小方,是洪淵詩歌的崇拜者,也是他詩歌的第一讀者。1983年9月,我出席了他們在新僑飯店宴會廳舉行的婚禮,記得還有邵燕祥、劉再複、謝冕、江楓等朋友為他們祝福。洪淵非常愛小方,他的副標題“給F.F”的愛情詩就是寫給小方的。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知識界開始流行呢子大衣,我托同院在紅都服裝廠工作的鄭景森師傅在該廠定做了一件。洪淵看了,覺得做工、款式都好,便請我幫忙聯係鄭師傅給他和小方各做一件。我們約定在紅都服裝廠門口見麵。我是書呆子脾氣,一邊等人,一邊窩個地方看書。結果洪淵和小方來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我,我隻能連聲道歉。見到鄭師傅,我特別囑咐要給小方做得好一些。鄭師傅瞄了小方一眼,說就這個身條,怎麼做穿上都好看。洪淵和我聊天,話題總離不開詩歌和小方。等到他的女兒任汀出生後,聊女兒就多於聊小方了。女兒如何聰明可人,如何學小提琴,如何考級,及至上大學、出國留學、回國工作……全是通過洪淵的口告訴我的。我在告別儀式上對任汀隻來得及說一句話:“好孩子,你父親以你為驕傲!”他女兒的淚水唰地就流下來了。
任洪淵喜歡夏天。夏天剛剛過去他即離世,也許是天意,也許是他的選擇。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此時告別廳外大雨滂沱,廳內的淚水與廳外的雨水,交織在一起送詩人任洪淵遠行。
2020年8月19日
吳思敬,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曾與任洪淵先生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