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新聞前輩之誨(1 / 2)

若幹月前拜讀了原《衢州日報》副總編莊月江老師在《巨化報》上發的《培養了我》一文,細讀之後,很是感慨,《巨化報》開辦之初的老一輩新聞工作者和巨化第一代艱苦創業者同甘共苦為巨化建設大型化工企業創下了偉大的基業,讓巨化如今新一代的廣大企業員工理應深切體會到前輩的老幹部、老工人、老記者們曾經在巨化這塊廣袤的大地上拋灑的淚水與汗水,不要忘記巨化昔日的崢嶸歲月,也正是莊月江老師期望的那樣——“喝水不忘挖井人”,當代的巨化確實需要踐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新時期的創業理念,而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已。

從莊月江老師的文中,也讓我的思緒不禁憶起年少時期曾經得到當年《巨化報》老記者、老編輯在新聞寫作上的言傳身教,同時也從他們身上感受到老一輩新聞工作者對待新聞作品精益求精的態度。

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我剛從學校畢業進巨化廠裏工作,年輕的我剛剛步出校門抱著對新聞寫作頗為熱衷和求學的態度,總想實現學生時代的記者夢,因此在工作之餘我也時常將筆頭觸及身邊的企業新聞、員工故事,等等,自然就發覺《巨化報》應該成為發表新聞稿的首選媒體,記得自己的處女作就是發表在《巨化報》上的,從此我幾十年的新聞作品走向國內報刊媒體的起源之地便是《巨化報》,“不忘初心”也理應成為我若幹年新聞寫作之路的真實寫照。不過現在想起當時的我在新聞寫作上還顯得稚嫩,寫得沒有深度和分量,我就不時地請教早年在《巨化報》當記者、編輯的黃永跟老師(如今已退休安享晚年),我每每把文稿送至巨化報社時,總感覺寫得有些膚淺,或是空乏無力,黃永跟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對我的新聞稿細心過目,並用紅筆標記,指出寫作的角度、捕捉點以及力度點在哪裏,在報社經常能看到黃永跟老師指導我寫新聞稿的情景,有時晚上也會讓我去他家裏在台燈下逐字逐句地為我指出寫作的不足之處。那夜空下就像老師輔導學生一樣的溫馨畫麵,至今也讓我難以忘懷。黃永跟老師還贈送與我多本他珍藏的《中國記者》雜誌,以此作為我新聞寫作的教材,並諄諄告之我,很多的優秀新聞記者都是從基層新聞報道員起步慢慢成長的,並非在一朝一日,諸如《光明日報》浙江記者站站長嚴紅楓、原《衢州日報》總編輯汪錫華,等等,他們的勤勉也讓我從最初的新聞報道員的迷茫中找到了新聞寫作之路的一盞明燈,對新聞報道的積極性和信心又找到了新的平台。那時的我將與黃永跟老師的忘年交之情,寫出了一文長篇人物通訊《心係群眾、謳歌工人——記記者黃永跟》,發表在由工人日報社、中國企業報協會主辦的雜誌《新聞三昧》上,之後我收到了全國一些企業新聞工作者的來信,在新聞寫作上與我進行交流,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這些新聞寫作者作品的大雅文風和求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