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喧囂落定(2 / 2)

“趙愛卿講得不錯,尤其是這最後一點,看得通透。”顧同也不隱瞞群臣,他回想著當初在利人市坊門口看到的那一幕說道:“你們知道嘛,自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之前,真就一直擔心,擔心豪紳階層會全部站在朝廷的對立麵,可是讓朕欣慰的是,商人們並沒有被些許蠅頭小利蒙蔽了眼睛,事實也證明了,絕大多數的富人是有擔當的,他們選擇了朝廷,選支持新幣,踴躍的將家中的舊錢統統拿來兌換新幣,朕要感謝他們。”

“張嘉貞,宋鞏。”顧同點出張嘉貞二人,語重心長的說道:“朕要你們將這場新幣之爭記錄成檔案,供後人閱覽,同時,朕要你們,商議製定新的律令,要將經濟、貨幣、市場等等有關的問題悉數寫進新的律令中去,朕還要你們,在新律之中,寫下這樣的一句話,士農工商,皆為國本。”

“陛下”一些士人出身的大臣聽到顧同竟然說出這樣‘逆天’的話,紛紛一驚,想也不想,就要反駁。

不過顧同並沒有給他們大放厥詞的機會,他沉聲說道:“朕知道你們要說什麼,的確,農業是本,可是,你們要看到,目前商稅已經成為國家賦稅收入的重點,農稅不過是一小部分,倘若我們還要像前朝那般,約束商人商業的發展,那麼我們將會是逆水行舟,不僅會耽誤了朝廷和國家,也必將拖累了我們這個民族。”

知曉社會發展走勢的顧同,站起身,斬金截鐵的當著所有大臣的麵斷言道:“未來的天下,定然會是一個以商業為主的國家,士農工商,皆為國本,才是我朝萬世昌盛之根基。”

多年之後,當顧同一手創建的帝國高度發展的時候,後人們回憶著太祖顧同在朝堂上那一聲劃破天地的呐喊,紛紛為之欽佩,一位史學家更是忍不住的為此寫下:正是太祖皇帝倡導士農工商,皆為國本之策,才是真正讓我中華統治世界之基石

後世種種,顧同自然不得而知,在確定了新的國策之後,顧同給自己放了一個假,和芸娘等人,回到大同府參觀了當年的故居,然後又轉道以前的金中都也就是當下的燕京城,慰問了一番東北軍將士,然後順著燕京到洛陽的馳道,到洛陽犒勞了一番正在翻修從洛陽到長安城水陸通道十萬民夫,當顧同回到長安城的時候,已經是建元元年十一月末。

從八月初到十一月末,總共三個月的時間,太子顧長生也第一次被以儲君的身份留在了長安城學著處理政務,當然,多數都是陳季常、何方等人處理,顧長生在一邊學習。

三個月的時間之中,牽扯到藺文武一案之中的數十家豪紳,按照涉案之深淺,一一問罪,有的被處死,有的則闔家被流放到嶺南或者大理,以充實那裏的漢人比例。

至於首犯藺文武,則是受了千刀萬剮之刑,藺府上下,不論男女,都沒有逃脫,全部在長安城問斬,此案,也可謂是建元元年的幾宗大案之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案。

藺文武和他的同謀,就這樣成為了朝廷推行新幣的過程中的祭禮,當朝廷三輪新幣全部發行天下的時候,舉國響應,有了藺氏一門被滅的例子,誰就是在不想兌換新幣,也不得不掂量掂量,和朝廷做對的下場。

回到皇宮之中,顧同聽著顧長生板著一張小臉將三個月來的大小政務一一呈報,臉上也不禁浮現出幾分笑意,看著兒子總算是被熬住了性子,不像以前那樣做事情毛毛糙糙的,顧同的心中,也不禁長長的出了口氣。

“長生,這三個月來,幸苦你了。”顧同摸了摸長生的腦袋,由衷的說道。

體會到做帝王不易的顧長生,卻向顧同長長鞠了一躬,看著顧同,顧長生無不欽佩的說道:“父皇,您為了天下萬民,做了那麼多,真正辛苦的是您,您放心,兒子長大之後,一定會為您分擔,為您解憂!”

欣慰的看著長生越來越懂事,顧同的心中比當初滅了藺文武還要開心,正所謂望子成龍,盼女成風,縱算貴為帝王,顧同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