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第3章(2 / 2)

說話的個性首先體現著說話者自己的個性。影響其個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性別、年齡、家庭環境、文化修養、生活經曆、職業等。說話風格的個性化還體現在說話中涉及人物的個性,對說話中涉及的人物,不應僅僅隻是一種平鋪直敘的交待,而應通過細節描寫、對話模擬、形態模仿等手法,充分表現人物個性。某些講話無法給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聽眾對講話主題和基本內容又挑不出更多的毛病,其失敗原因往往就是缺乏鮮明的個性,使語言沒有任何力度。可以這樣說,缺乏個性,沒有感染力,是使語言失去力度的最大原因。

誤區五:忽視語調的運用有聲語言的表達是以聲達意,以聲傳情。交談中,人們在表意的同時,也把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語音的輕重、音量的大孝語氣的徐疾等直接展現在聽者麵前。因而,以聲音傳遞情感,往往直接而逼真,可感性很強。因為人的喜怒哀樂,一切騷擾不寧、起伏不定的情緒,連最微妙的波動、最隱蔽的心情,都能由聲音直接表達出來。

意大利一著名演員在台上用悲切的語調“朗誦”阿拉伯數字,台下聽眾居然會潸然淚下。這裏聽眾在欣賞時受感染的乃是聲音的抑揚頓挫、豐富多彩。著名的具有高超說話水平的口才大師丘吉爾在他的第一篇口才學論文中,曾把“節奏”列為口才之道的四大要素之首。

有聲語言的情感性,既有內在的思想感情色彩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強弱、快慢、虛實的聲浪形式。綜合這兩方麵,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語調、語氣、口吻。

交談中,交談者往往可以通過聲音的強弱、呼吸的急緩、音調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甚至調動喉音的仿聲等造成各種氛圍,或慷慨激昂、或激情振奮,或悲痛深沉,或壓抑窒息,從而將以聲傳情作為提高說話水平的重要手段。

誤區六:沉迷於自我意識之中在社交場合裏,你稍一留心,就可以看出許多人當中,分類起來不外乎有三種:愛說話的,愛聽人說話的和看來不愛說也不愛聽的。第一種愛說話的,你若輕輕用一兩句話逗起他,他便會一直說下去。你隻要具備忍耐涵養的功夫,不管他說得有無趣味,仍能細細聽著,那麼他就會表示滿意,即或你一句話也不說,也可能引你為知己。第二種愛聽不愛說的,這一種人,對談話很感興趣,生性雖不大好說話,但卻愛聽別人說話,人到不得已時,話以少說為佳。

你可以從頭到尾包辦了說話的義務,但你要牢記,你是說給對方聽的,不是說給你自己聽的。因此,說話不在於僅圖自己痛快,而必須顧全到對方的興趣,你要為聽者想。要探出對方的興趣,照例用幾個回合的對答就應該可以探出來,然後擇其感興趣者談下去。

別人願意聽你的談話,大概因為你有某一種值得他聽的議論,或因你剛從某地旅行回來,或因你的事業經驗值得注意,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聞,或因你對於某一問題具獨特的見解,所以他才願意耐心聽你說。當你探出他興趣的焦點,就可以一直談下去。

在社交上,有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心目中隻有自己,而且自以為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即使你真是見識比別人高明,這種態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簡直不為對方留一點餘地,好像要使他窘迫到無路可走,才覺得滿意似的。這種習慣使你自絕於一切的朋友和同事,沒有人肯提供你一點意見,更不敢向你進一點忠告。

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談論的沒有絕對是非標準的問題當中,你的意見不一定是對的,而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是錯的,那麼你為什麼每次都要反駁別人呢?有這毛病的卻是聰明人居多數,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以為如此可使人敬佩,但一些平凡的事實,是不必費心作更高深的研究,至少我們日常談話的目的,是消遣多於研究的,既然不是在嚴肅地討論問題,又何必在瑣屑的事情上執拗呢?

所以你要注意在輕鬆的談話中不可以太認真。在別人和你談話時,他根本沒有準備請你說教,大家說說笑笑便可以了,你若要硬作聰明,拿出更高超的見解來,對方是絕不會樂意接受的,所以你最好不要隨時擺出像要教導別人的樣子來。更新第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