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能力強靠“鯨吞”(1)(2 / 2)

“鯨吞”要求篩選下咽

像鯨吞食一樣博覽群書,充實自己,是古今中外許多卓有成就的專家、學者采用的共同方法。鯨在吃食時雖然張著大口“來者不拒”,但是最後進入肚子的卻是經須板過濾後的美味。與此類似,我們在利用鯨吞法學習時,要善於篩選,做到棄其糟粕,取其精華,選擇性地吸收和捕捉對我們擴大知識麵有幫助的有效信息。同時還要多選擇基礎信息,防止知識的老化,注意知識的更新。

我們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年代,可讀的書很多,更要好好珍惜,以鯨吞之法廣泛涉獵,充實自己的頭腦,為自己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牛食法是指像牛“反芻咀嚼”似的學習方法。牛吃草料是大口大口把草料吞進反芻胃,然後等到空閑時臥下來再把草料從反芻胃倒回嘴裏,細細咀嚼,嚼碎後再吞進消化胃裏消化以充分吸收營養。讀書學習也需要“反芻咀嚼”而後消化吸收。有些書的內容讀一遍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或理解不深,這就需要“反芻咀嚼”;有些書的內容當時認為理解了,過些時間可能發現理解錯了,沒有真正理解,也需要“反芻咀嚼”;有些書內容雖然理解了、記牢了,但經過“反芻咀嚼”又促進其前後貫通、舉一反三,達到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

秦牧講“牛食 ”法

當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書報雜誌,廣博地積累知識。結果,他寫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識的珠寶串成,閃耀著獨特的光彩。秦牧在談到讀書時,主張采取牛的吃法,即稱牛食法,也叫“牛嚼”。

他對“牛嚼”作了一個很生動的解釋:“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複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後分段細細研讀體味。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這就是“牛嚼”式的精讀。

有人又問秦牧,哪些書要精讀(“牛嚼”),哪些書要粗讀?秦牧認為,這沒有一定之規,隻能因人而異。一般地說,有價值的書,比如經典著作,求學時代的教科書,與自己主攻方向或從事的專業有關的書都要精讀。他年輕時代,就有計劃、有係統地通讀過《政治經濟學教程》《大眾哲學》等書。另外,中外古今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精彩片斷也要精讀。做到熟記於心,需用時能信手拈來為己服務。課外讀物,如小說、故事之類,或報刊上的社會信息、百科知識以及閑書則粗讀一下即可。

談到精讀的方法和要求時,秦牧具體地指出:要盡量地慢慢讀,一麵讀一麵回憶和溫習,努力聯係已學過的舊知識去探尋和獲得新知,而且要不厭其煩,反複地讀來讀去,或做筆記,或背其要點。既要俯而讀,也要仰而思,做到熟讀精思,力求真正消化,有所收獲,如同“牛嚼”和“反”一樣。

至於粗讀,秦牧認為:閱讀速度盡可能快些,不必逐字逐句去盯著讀,可以“跳讀”一番,“掃描”而過。在“跳”與“掃”之中,發現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就多讀幾遍,思索片刻,或加上符號,或抄錄下來,以便日後查閱。他說:“這就叫粗中有細。”

毛主席“牛食”文字 ,何止三五遍

毛主席是個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這與他常年的苦讀是分不開的。他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常采用這種“牛嚼”式的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