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能力強靠“鯨吞”(2)(2 / 2)

實際上,這些小紙條並不是空白的。上邊寫滿了各種各樣他搜集來的材料:有美妙的詞彙,有生動的比喻,有五花八門的資料。傑克·倫敦從來不願讓時間白白地從他眼皮底下溜過去。睡覺前,他默念著貼在床頭的小紙條;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他一邊穿衣,一邊讀著牆上的小紙條;刮臉時,看鏡子上的小紙條;在踱步休息時,他一邊回憶小紙條上的內容,一邊到處尋找啟發創作靈感的詞彙和資料。不僅在家裏是這樣,外出時也一樣。外出的時候,傑克·倫敦把小紙條裝在衣袋裏,隻要一有空就隨時隨地掏出來看一看,想一想,記一記。由於他這樣鍥而不舍地搜集、積累材料,一點一點地把材料裝進了自己的腦子裏,再加以靈活運用,因此,他寫出了一部部光輝的著作。

借助“卡片”學英語

資料卡片法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很明顯。中學生在學習新單詞時,最好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學習的方法越多,記憶的效率就越高。專家們建議:先多次大聲朗讀,然後遮住單詞進行書寫和講述。一天學習的新詞不要超過30個。利用索引卡片把家裏熟悉的東西與新的學習材料聯係起來,每隔幾周複習一遍。對於語法,學生隻有在能夠用自己的話和例子來說明語法規則的情況下才能掌握語法規則。

大學生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實際知識,合理安排學習很重要。如果把重點用卡片摘錄下來,借助學習卡片將重點分類,這就更容易消化成堆的學習材料。在考試前,借助學習卡片或學習筆記複習教材內容對考試十分有利。

因此,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生,資料卡片法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是很明顯的。

特別在中學的學習中,資料卡片法對其他學科也很有借鑒意義。如一位物理老師在他的學習方法指導中指出:“現行教材是按照‘先現象後本質’、‘先宏觀後微觀’、‘先部分後整體’的結構形式編列的。到了總複習階段,應該從知識的係統性方麵去考慮,把各章節的知識重新歸納、整理,並形成知識網絡。一般按力、光、熱、電學等分類進行,從而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知識間的相互聯係與區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後的知識,若把一些基本點、重點、難點、知識間的聯係要點、易錯點等製成學習卡片,可以節省以後再複習時間。在考試前隻要翻一翻,其精華即可盡收眼底,不必對著厚厚的書本而難以下手了。

對卡片定期“盤貨”

但是積累資料是一項艱苦且需耐心、細心和毅力的勞動,為此,首先要勤快。一人一天做上幾個卡片,大學幾年,以後工作幾十年,日積月累,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資料積累起來了,要充分發揮作用,要與別人相交流,更多更快地獲取新知識。其次是要進行定期整理。“經常翻翻”,“溫故而知新”,在舊資料上常會有新的發現,激發出新的創作靈感。要定期清庫、查庫,及時將一些過時的、不存在使用價值的資料剔除,又要及時補充新資料。這樣,才能夠節約時間,提高記憶效果,方便而高效。

在對資料卡片進行定期整理的時候,可以借鑒我國社會學家費孝通的“盤貨式”讀書法。

“盤貨式”讀書法,就是指要隨時摘抄有關資料,並定期將這些資料進行分類、比較、歸納和提煉,就像商店要隨時進貨,並定期進行盤點一樣。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自學者提出來的,它是提高自學能力和自學成才的有效方法。

自學者在讀書過程中,大都總會摘錄一些有價值的資料。怎樣使這些摘錄下來的資料為我們所用呢?芽 重要的方法就是將這些資料定期迸行分類、比較、歸納和提煉。沒有分類,綱目不分,就會一團亂麻,筆記本就會成為雜記本;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分不清精華和糟粕,選不出最佳的東西;沒有歸納,就會一盤散沙,抓不住要點,總結不出規律;沒有提煉,就不能使知識升華,不能在吸收的基礎上有所創造,這是四個互相有別、相互銜接的過程。學習上的每一次“盤貨”都會減少盲目性,增強針對性,從而有所進步,有所收獲,有所創造。這一學習過程也就像當“二傳手”一樣,自學者要善於把別人的或書本上的知識摘抄下來,吸收有價值的東西,然後把它調整到適當的位置上,最後才有可能出成果,這也是學習上的吸收、消化和創造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