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要講究方法,以下七要訣希望對在記憶上存在問題的同學有所幫助。
保持穩定而愉快的情緒
記憶不是單一的思維活動,愉快的心情能夠增強記憶的廣度和深度,在心情愉悅情況下不僅會讓你記得更快更多,也會記得更牢靠。這也好理解,愉悅的心情會讓你對記憶充滿主動性而不是苦不堪言的勉強硬塞。
注意適當的營養
大量的記憶消耗的能量多,所以需要補充適當的營養。有計劃地、適量地吃點魚、肉特別是蛋黃,對於維護記憶功能是很必要的。另外,新鮮空氣能使大腦得到充分的氧氣,增強記憶力。空氣汙濁,頭腦發脹,影響記憶效果。
一定不要抽煙飲酒
吸煙降低人的記憶力效果,吸的支數越多降低越明顯。長期飲酒,可使人注意力渙散,理解力降低,記憶力下降,意誌消沉。
勞逸結合記憶不累
打疲勞戰妄圖廣種薄收的方法絕對是笨方法也十分不可取。與其說昏昏沉沉地耗,不如勞逸結合,學習一段時間以後,適當地休息一下,做體操、打球、唱歌、談笑,都可使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進而在大腦恢複活力後事半功倍的學習記憶。
合理的作息製度是十分重要的
人體生物鍾總是有節律的,如果形成了每日的生活規則,在固定的時間從事固定的活動容易讓身心達到較佳的狀態。如果經常無規律地安排生活學習,身體就會和意願唱反調,全然不是想像的那回事。製訂好每日的作息時間就嚴格遵守不輕易更改,這樣才會保證良好的身體狀態迎接高考。
注意掌握最佳的記憶時間
盡管不盡然,但是一般說來早晨和晚上臨睡前是記憶效果最好的時間。心理學研究證明,記憶事物總是容易對首尾記憶深刻,那是因為記憶總是相互幹擾,而首尾的幹擾因素少,也就更容易記住。在早晨,大腦沒有睡前學習材料的幹擾,而臨睡,不再受新學習的幹擾。所以每天臨睡前,把一天內學習的主要內容,像過電影一樣在腦子裏過一遍,這對記憶的鞏固很好。晚上記的材料,第二天早晨再記一遍,效果會更好。
合理用腦
合理用腦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和抑製,有助於增強記憶力,使人保持不疲勞的狀態。長時間啃一門課不如不同課程交替學習的效果好。內容相似的課程不要挨著複習。學習時用的是右半腦,聽音樂、歌曲是用左半腦。左半腦興奮幾分鍾,右腦就可休息一下。用音樂來調節,做到合理用腦,在世界各大學裏已被廣泛重視。
區別對待法是根據需求,區別對待,提高閱讀能力的學習方法。
由於書刊文獻的類型、性質、內容、寫法等不同,讀者的需求狀況不一,因此不可能用等量齊觀、一種方法的統一的模式去閱讀;隻能是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對經典著作、學科代表著作、教科書等書籍要逐章逐節認真地精讀細看;而工具書、資料書隻是當工作需要時才進行翻閱和查找。從讀者的需要來說,讀書的寬窄深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各種人對各書刊的讀書目的、要求、深度、廣度等都各有差異。
因此,我們讀書之前應謹記“絕不濫讀”的原則,不濫讀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論何時凡為大多數讀者所歡迎的書,切勿貿然拿來讀。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發行了數版的書籍,不管它屬於政治或宗教性還是小說或詩歌。你要知道,凡為愚者所寫作的人是常會受大眾歡迎的。不如把寶貴的時間專讀偉人的已有定評的名著,隻有這些書才是開卷有益的。這就要求我們對圖書進行分類,加以區別對待。
曆史學家陳垣讀書先分類
著名曆史學家陳垣讀書,就有個“三分類”的方法。
少年時的陳垣,有次偶然得到了清代學者張之洞寫的《書目答問》一書。打開一看,發現這本書開列了曆史上許多著名的典籍,並作了鑒別,為讀者介紹了學習的門徑。陳垣十分高興,連忙按照書目購買了大量書籍。有人問他:“你買了這麼多書能念得完嗎?”陳垣回答道:“書並不都是要仔細念的。有的是供瀏覽翻閱的,有的是供參考備查的,有的是需要熟讀記誦的。有的書要必求甚解,有的則可以不求甚解嘛!”原來,陳垣根據書的內容和用途,把要讀的書分成了三類:即一般瀏覽、仔細瀏覽和熟讀記誦。有的一兩天就翻過去了,有的要讀上個把星期,有的則需翻來覆去地背誦。
這種“三分類”法,使陳垣讀書避免了“一刀切”、平均投入精力的毛病。他讀的書比一般人多,精讀的書比一般人深。直到老年,一些曆代的名篇他仍然能夠背誦出來,90歲時,還能把駱賓王的《討武後檄》從頭到尾背得一字不差。許多基本史料,他不用翻檢原文即能引用,給治學和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作家伍爾芙夫人讀書有兩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