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建立原始模型(2)(1 / 3)

英國作家伍爾芙夫人,讀書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盡量敞開胸懷,來容納作者給自己帶來的無數印象;第二步是比較與判斷。第二步比第一步複雜得多、困難得多,必須經過廣泛的閱讀,有充分的理解力和很好的記憶力,才有可能進行生動有力的比較。更難的是對作品作出確切的評價,指出它的失敗與成功,哪一部分是它的優點,哪一部分是它的缺陷。對這兩個步驟,伍爾芙夫人形象地比喻為當“朋友”與當“法官”。當“朋友”是為了解書的內容,獲得印象。但這僅僅完成了閱讀過程的一半,就此止步是不行的。要想從閱讀中得到充分的收獲,還必須作進一步思考和判斷。初步的印象有時並不可靠。當人們拿一本書與別的書比較時,意味著態度已經有了變化,從前是作者的朋友,現在則想當一名法官。我們同樣也不能太嚴厲。但有些讀物是例外。對那些偽書、劣書、壞書,對它們的審判必須嚴厲。在評價一本書時,最好把它與同類著作中的最佳作品作比較,不僅能使之優劣分明,還能使那些優秀作品相得益彰,給我們留下更深的印象。她的讀書方法,實際上也是一種區別對待的方法:把好書當朋友,把壞書當敵人。

讀書人應讀三類書

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認為讀書人應該讀三類書,少一類,便不能稱為“讀書人”。

“有關自己專業的書”是老人的首推之書。呂老談到,這類書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都是一定得讀的,它們是一個專業人員的立身之本。因此老人即使在早幾年“被強迫賦閑”的日子裏,也時時走進舊書店去翻翻,掏出僅有的幾個錢搬些書回家。被呂老列為第二類的書是“與專業有關的其他門類的書”,“這類書應盡可能多讀一點,這對於開拓思路,增長見識、加深學養、提高理解、判斷能力是很有好處的。”第三類書籍,則是“做一個現代中國人的必讀之書”。呂老加重了語氣:每一個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都應該了解自己的民族,自己民族悠久的思想、文化、科學史;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所處的環境,以及在這種時代、環境裏萌生的各種新技術、新思潮,新文化,從中發現我們探索、學習的新目標、新起點、新任務,“否則”即使你是位專家,是位頗有影響的學者,但你絕不是個讀書人。

華羅庚用猜讀法來篩選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有一套獨特挑選區別分類讀書的方法。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大仲馬集中精力讀精選書籍

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有一套精選讀書法。他在《基度山伯爵》一書中,塑造了一個博學多識的人物——法利亞長老,並通過長老之口談了這樣的讀書方法:“在我羅馬的書房裏,我將近有五千本書,但把它們讀了許多遍以後,我發覺,一個人隻要有150本精選過的書,對人類的一切知識都可齊備了,至少是夠用或應該所知道的都知道了。我把生命中3年時間用來致力於研究這150本書,直到我把它們完全記在心裏才罷手。”在這裏,他認為150本書就能囊括“人類的一切知識”,顯然不夠科學。但是,大仲馬注重“讀精選過的好書”,卻是值得借鑒的。

詩人紀宇談讀書

詩人紀宇在談到讀書時認為,“讀書無禁區,思考要獨立,博覽最必要,精讀大有益。”他主要是寫詩,讀的詩比較多,但也讀一切感興趣的書,不偏食,不忌口,而且在某些時期主要讀詩之外的書,愛讀美學、藝術理論、雜著、筆記之類的書,尤其愛讀其中的人物傳記。作為文學青年,多讀文學書籍是不必多說的,但也要讀一點美學,懂一點藝術理論,這是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藝術修養。不學點美學,怎樣在生活中感受美、發掘美、歌唱美呢?真正的文學家從來都融會貫通的,雖然不能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決不能像李逵那樣,除了兩柄斧頭就是兩拳頭。

他重點提到,書太多了,全讀不可能。他讀書會對書進行不同的區分,主要有三種情況:

①粗讀書:瀏覽,知道書名、著者、主要內容就可以了。用時可以查,能找到就行;

②細讀書:動筆墨,圈畫,抄重點;

③常讀書:愛不釋手,幾乎有空就看,而且反複思考;每天睡前看一會兒書,外出時也隨身帶著書,細嚼慢咽。

世界上的書質量不盡相同,我們應當挑最好的書來讀,不要把精力耗費在二三流的書籍裏。“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這個規律,讀書時應該牢記。

以文會友沙龍交流法是幾個人在一起爭論磋商問題,可以加深理解知識,鞏固記憶印象,糾正記憶錯誤的一種學習方法。一個人的認識總是有局限性和片麵性的。同樣,讀一本書,由於受知識麵、社會閱曆、思維能力等條件的限製,每個人的感覺和收獲是不一樣的。到一起交流一下,互相切磋,共同探討,各抒己見,互相啟發,集思廣益,兼收並蓄,或茅塞頓開,或觸發靈感,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展開思想交鋒,真假黑白,是非分明,使正確的得到肯定,錯誤的顯露出來,得以糾正。

在討論中學習的方法

簡單點說,學習沙龍其實是在學習中討論,在討論中學習的方法。學習沙龍組織相對簡單,各單位都可以進行,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目前采用這種學習方法最多的是對英語的學習。各大學、企業、政府等,都有這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