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致電各解放區領導同誌稱,中央社所稱胡軍占我保安、青陽岔、臥牛城是事實。撤出延安後的三個月來,第一個月陝甘寧邊區地方工作有些混亂,第二個月步入正軌,黨政軍民堅定地對敵鬥爭。敵以31個正規旅加上保安團隊為數20萬人以上。壓迫我僅有150萬人口四萬餘軍隊的邊區,約為七個半人對付一個敵人。以敵人力量論,山東第一,邊區第二。以人口與敵人相比較,則邊區為第一,但三個月戰爭已使敵人士氣沮喪,對前途無信心,我軍則士氣壯,信心甚高。中央機關4月中旬移青陽岔、臥牛城附近,安靜地工作了差不多兩個月。本月9日至11日,劉戡率四個旅,至我駐地遊行一次,除民眾略有損失外,無他損失。中央仍在臥牛城不遠地方工作。我主力現在隴東作戰,並準備於下月初調陳賡縱隊過河,與邊區部隊協同殲滅胡宗南,奪取大西北。
16日
毛主席率領“三支隊”離開天賜灣,返回小河住下。這時,任弼時、陸定一撤銷“三支隊”司令、政委職務,由周副主席兼任。
19日
國民黨統治區中國學生聯合會在上海成立。該學聯在受到查禁的情況下,領導著蔣管區學生的愛國鬥爭。
20日
毛主席派人去王家灣看望遭受胡軍蹂躪的鄉親們。石家灣的高老漢來訪毛主席,訴說蔣胡軍的暴行,在小河住了三天,青陽岔的陳老漢,在敵人嚴刑逼供下隻字不透露毛主席的行蹤,被剁掉了手指。“三支隊”派人向陳老漢表示慰問。
22日
國民黨政府副主席孫科,在南京接見中外記者時說:“目前已無和談可言,政府必須打垮共產黨,否則即是共產黨推翻國民政府。”
25日
毛主席擬中央軍委致陳賡電,令陳賡兵團休整待命,陳賡即來商量後定西渡日期。因胡軍主力尚在延(安)、甘(泉)、鄜(縣)地區,西北野戰軍正打三邊,“你們出動過早,有引起胡軍過早向榆林增援可能”。
30日
午夜,劉鄧大軍在魯西南菏澤、鄆城等橫寬三百華裏地段,乘120餘隻木船強渡黃河天險。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第一夜,三個縱隊八個旅在敵人的接合部和河岸的凸出部安全渡河。
東北我軍夏季攻勢結束,一個半月內殲敵八萬餘,收複縣城40餘座,迫使敵人轉入“重點防禦”,從而改變了東北局勢。
從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敵以260多萬人進攻我解放區。我采取戰略上的內線作戰方針,不惜傷亡30多萬人,大塊土地被占領,殲敵正規軍97個半旅,78萬人,加上地方部隊計112萬人,使自己轉入主動地位。經過第一年作戰,敵軍總數從400多萬人減至370萬人,我軍總數則從120萬人增至200萬人。
7月1日
中央機關在小河召開紀念“七一”大會。周副主席在會上做報告。
2日
劉鄧大軍共七個縱隊13萬餘人,三天來全部安全渡河。
新華社發表社論《努力奮鬥,迎接勝利》,紀念建黨26周年,指出我“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藐視敵人,確信自己的奮鬥一定會勝利,且確信這個勝利必定在不久就要到來”。
4日
國民黨政府通過了蔣介石的“國家總動員提案”,隨即下了“戡平共匪叛亂總動員令”。這時,我軍已轉入進攻。蔣介石自己也承認他的統治已發生“嚴重危機”。
西北我軍進逼三邊,馬鴻逵不戰而退。
7日
從5月30日到7月7日,38天中西北我軍進行了隴東與三邊兩大戰役,從南到北750華裏,從東到西370華裏內,肅清全部敵人,收複縣城七座,蔣介石的胡馬“合擊”計劃破產。
上海記者問孫科:“總動員令下後,內戰是否提前結束?”孫答:“除非上帝,誰也不曉得。”
14日
新華社發表社論《總動員與總崩潰》,指出:“一切依賴蔣介石的人們注意呀!蔣介石的巢是懸在危幕之下,隨時都會總崩潰,摔成一堆糞土呀!蔣介石巢中的卵,隨時都會總崩潰,摔得一個稀爛呀!但是,蔣介石把他同幕同巢的燕雀們召集起來,以後,究竟怎樣保護他們和他們的卵呢?一哄而散嗎?自投羅網嗎?聚火自焚嗎?他卻沒有個答複,也不能夠答複。然而蔣介石的總動員,其實質正在於此!”
20日
小河會議的準備工作在加緊進行。毛主席騰出自己的窯洞,與周副主席等同住一院。警備團步、騎兵一部帶電台到安塞、延安附近偵察,以保衛會議的安全。彭德懷、習仲勳、賀龍、林伯渠、陳賡等陸續到達小河。與莫斯科有直接電台聯係蘇聯醫生阿洛夫,也由楊尚昆陪同。從山西來到小河,轉達斯大林請毛主席赴蘇以及對中國革命前途的看法。
21日
中共中央擴大會議在小河村召開。
22日
美國政府派來以魏德邁為首的訪華使團,密授蔣介石挽救危機的辦法;決定美在華軍事顧問團參加蔣介石的國防部各方麵工作,派大批顧問和專家監督蔣政府各部門。
23日
小河會議結束。這次會議總結了第一年戰績,著重討論了軍事計劃和地方工作等問題。會議決定陳賡的第四縱隊不再來陝北,而是入晉南過河挺進豫西,以配合劉鄧向大別山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