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黨中央毛主席轉戰陝北大事記(8)(1 / 2)

周副主席說,1947年6月四平戰鬥後,敵人總想從南方調到北方,但被我華東野戰軍所粉碎。如敵想調二十五師過海,因我劉鄧、陳粟在南方進攻,又不得不將二十五師從膠東調到隴海路南。又如傅作義之暫三軍調到東北不久,在我清風店戰鬥勝利後又被調回關內。由於劉鄧、陳粟、陳謝大軍南下,敵部主力十一師忽而向南對付劉鄧,忽而向西對付陳粟、陳謝。敵十師原在平漢線,後調到大別山,現又調回平漢線。他說,戰爭每一年我消滅敵112萬人,平均每月八個旅;1947年7-12月半年內消滅敵75萬人,平均每月九個旅。我軍已發展到220萬人,和敵相等,原來預料三年,結果兩年就達到了。

周副主席說,目前美蔣之間矛盾尖銳。美國的計劃是,安東、甘肅安西線以北——放棄,隴海線以北——力爭,長江線以北——堅守,華南——經營。這個計劃,蔣介石不能完全接受。蔣介石不能退,一退就垮。所以,他把計劃修改了一下:陳誠到東北堅守,華北力爭,由傅作義指揮;中原以顧祝同、胡宗南、白崇禧三人指揮“追剿”我軍,不許“生根”。白崇禧說:“共產黨南下不怕,怕的是生根。”敵人的作戰方法,第一年,敵人是戰略上進攻,戰術上防禦,(顧祝同說:“隻要不被消滅就是勝利!”)戰役上有時采取進攻。第三年,敵人在戰略戰術上是防禦,戰役上尚有采取進攻,有重點地進攻,如集中37個旅圍大別山,15個師攻沈陽以西。我則以中間切斷敵人,另以主力圍其突出之部。

周副主席指出,美國以馬歇爾、範登堡、康納利為首的當權派,積極主張援蔣,抗戰結束以後,40億美援(其中有24億剩餘物資)用光了,馬歇爾又主張再援3億。他們認為幫助蔣可以,但要加強對蔣的控製,這就引起美蔣的矛盾。美要公開控製全國通商口岸,蔣不願意而猶豫不決。我們采取什麼辦法呢?(1)打蔣愈痛,援蔣愈動搖。(2)罵美罵蔣,掀起反美反蔣運動,使美有所顧慮。(3)打美國人,美國人怕死(安平事件,打寧河美飛機場,他撤退了,膠東打了一次,柯克中將親自道歉;最近在青島附近又打了一次,殺一個,捉4個,他不敢吭聲)。美如出兵20萬占領大城市,我就圍困他,一出來就打,圍起來在城外搞土改,將來再攻城。

周副主席最後說,我黨曆史上右傾錯誤時間短容易糾正,“左”傾錯誤的時間長不易糾正,因為你以為“很左”就很光榮,但客觀上是幫助敵人。你脫離了群眾,一個人革命,敵人還不歡迎嗎?在土改中,有些地方連中農也不要了,很容易孤立。他不和你反對敵人,你的力量就小。

12日

任弼時在西北高幹擴大會議上做《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的報告。他患高血壓多年,沙家店戰役後更趨嚴重,醫生勸他休息,他卻勸醫生不要向毛主席反映。後來,毛主席知道了,以中央的名義決定要他休息。他在楊家溝養病期間,認真調查了土改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各解放區土改工作的報告加以細心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報告對各解放區的土改運動起了指導作用。

15日

中共中央發言人發表談話,反對加拿大政府追隨美帝,給蔣政府以六千萬美元借款和蚊式轟炸機150架的軍援,並對參加抵製這一行動的加拿大海員工會與新加坡工會表示感謝。

18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指示》。這個指示是毛主席根據中央12月會議討論的結果起草的。它論述了黨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反對右和“左”的錯誤、土改和群眾運動中的一些具體政策、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性質、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等問題。

27日

東北我軍在新立屯殲敵一個師。

29日

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出動軍警殘酷鎮壓同濟大學等校學生反壓迫運動,打傷和逮捕同濟、交通、複旦等校學生150餘人。

30日

毛主席起草中央軍委對黨內的指示《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指出部隊政治工作方針是,放手發動士兵群眾、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運動,達到政治上團結、生活上改善、軍事上提高三大目的。

周副主席起草中共中央的指示《關於當前民主黨派工作的意見》。

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