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清朝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開始認識到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洋槍、洋炮的厲害,主動向外大量購買槍炮、軍艦,采用新式方法操練軍隊,並興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由於這些活動主要是向外國人學習,所以被稱為“洋務運動”,那些倡導和主持這些活動的官員們被稱為“洋務派”。
洋務運動內容很廣泛,從開設近代工廠,修建鐵路、設立郵政電報,到訓練軍隊,開設學堂、派留學生出國等。凡是與外國有關的事情,都被視為洋務運動的內容。
洋務派在當時是個很龐大的集團,朝廷裏的代表人物是恭親王奕,地方官員中有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其中以李鴻章為首要代表。
1865年,李鴻章任兩江總督,他就在南京雨花台附近建立了金陵機器局,從歐洲買進大批機器,生產子彈等兵工產品;同年,設立了江南製造總局,這是當時規模最大的軍事工業,1868年,這家企業製造了中國曆史上第一艘輪船——“恬吉”號。
除了工業外,籌建新式海軍是洋務運動的一個最大的項目。李鴻章從英、德等國買入軍艦,組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師,北洋水師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艦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