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企業傳承的難題(1 / 2)

未來10年中國企業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僅僅是人民幣彙率、勞動力價格、稅負過重等這些加在民企身上的枷鎖,還有自己的企業該如何傳承下去。改革開放至今30多年,第一批下海創業的人已經麵臨退休,這是我們麵臨的最實際的問題。中國的企業家不僅僅要學李嘉誠的排兵布陣,更要學他是怎麼順利把自己手中的權力交給大兒子李澤钜的。

中國社科院的調查顯示,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平均年齡已處於55歲至75歲,此後5到10年內,全國將有300多萬家民營企業迎來代際傳承。截至2012年7月15日,A股有1394家民營企業,其中有684家為家族企業,但隻有7%的“二代”正式接手家族企業,剩下的絕大部分企業還在創一代手中。目前全球前100名富豪有34%是來自於繼承,中國的前100名富豪隻有1%是來自於繼承,其他的都是富一代在掌控。所以這個數據也證實了一個觀點,也就是說財富還在第一代手中正要開始傳給第二代。那麼我們的第二代能不能有所作為,將第一代的事業發揚光大,這不單是這些家族的責任,就是對全國老百姓而言都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因為隻有他們做得好,我們老百姓才有工作,隻有企業賺大錢了,之後才可能給員工加薪。可以說,我們全國的老百姓都和這些家族企業有著密切的關聯,如何取得雙贏是每一個老百姓所關心的話題,相信沒人想看到雙輸。

既然談到家族企業,我們首先要談一下家族企業傳承正常嗎?很多家族企業老板是我的學生,他們中有些人會說“我覺得家族傳承不好,應該聘請一個職業經理人來打理”。其實這種想法就是錯的,為什麼?家族企業才是世界的主流,非家族企業反而不是主流。而且,家族傳承的企業比職業經理人打理的企業更有生命力。美國上市公司中職業經理人控製的占65%,家族傳承的公司占35%,但是家族企業經營質量更好。如下圖所示,美國上市公司中按10年平均值計,家族企業的股票投資回報率為15.6%,而非家族企業的股票投資回報率則隻有11.2%;家族企業資產回報率5.4%,非家族企業為4.1%;收入差距就更大了,家族企業年度收入增幅23.4%,非家族企業為10.8%。

家族企業傳承是全球的主流,據美國季刊《家族企業》雜誌的統計,美國家族企業的占比達到54.5%,英國為76%,澳大利亞是75%,西班牙是71%,意大利、瑞典和德國超過90%。但是我們中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套順暢的交接班流程。我的同事、香港中文大學的範博宏教授對近20年來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200宗家族企業傳承作了深入調研,企業從第一代傳承到第二代的時候公司的價值平均損失60%,其中香港更嚴重,從富一代傳承到富二代家族企業的市值要損失80%。之所以如此,範博宏認為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家族成員內鬥。最典型的是香港新鴻基郭氏三兄弟,剛開始接手時還能齊心協力,家族資產從他們接手時的254億增長到2008年的2000億港幣。此後三兄弟開始內鬥,先是兩個弟弟聯手把大哥趕出董事局,後來大哥自曝家醜舉報兩個弟弟拿地過程中行賄,導致2012年3月兩個弟弟被捕,2個月後大哥郭炳湘也被捕,新鴻基地產股價先後蒸發幾百億。此外,香港羅氏家族內鬥導致股價下跌90%,香港鏞記酒家創辦人的兩個兒子內鬥了兩年多遲遲談不攏,霍英東家族在他去世五年後矛盾爆發,這樣的例子在這些豪門中數不勝數。

中國內地的情況有些不同,因為內地的富一代很多都是一個子女,比如說王健林、宗慶後、劉永好、馬化騰、梁穩根、李彥宏等等。這樣一來雖然不存在內鬥的問題,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富二代的水平如何。下圖所示是2010年到2012年富一代經營和富二代接管企業的對比,這是福布斯專門針對A股企業所做的調研,富二代接手的企業66家,富一代經營的企業645家。從下頁圖中可以看出,富一代經營企業的淨利潤複合增長率是9.9%,富二代接管企業則隻有2.5%而已;富一代經營企業的三年平均淨利潤率是9.7%,富二代接管企業隻有6.4%;富一代經營企業的資本回報率(ROE)為11.4%,富二代接管企業為10.2%;富一代經營企業的資產回報率(ROA)是5.8%,富二代接管企業為5.4%。

也就是說,依中國A股的現狀來看,富二代接管的企業遠遠不如富一代經營的好,這也從一個側麵說明了富二代做得不夠好,或者可以說能力有限。這才是最值得我們關心的話題。家族企業是一個全新的潮流,十八屆三中全會更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我們認為中國將來應該會成為一個以民營企業、民營家族企業為主導的經濟體,如果富二代是這個水平的話,那我們的未來就堪憂了。隻有企業經營得好老百姓才會好,隻有企業賺大錢老百姓才能更富裕,這是一個密不可分的關係,是一個互利共贏的關係,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