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企業傳承的難題(2 / 2)

那麼我們就要探討一下為什麼富二代做得不夠好。據我所知,很多的富一代很早就把子女送出國念書,甚至念最好的學校,像伊頓公學、劍橋、牛津、哈佛、耶魯等,可是這樣做真的有用嗎?是不是整個對第二代的培育都是錯誤的呢?

媒體報道宗馥莉說“我覺得政府需要麵對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永遠不可能像我老爸那一代一樣”。很明顯這是期待政府為企業改革,這個方向當然是對的,尤其是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一定會認為:政府就是為企業服務的。但是在今天的中國還做不到這一點。當媒體問及:“難道要把企業整個搬到國外去嗎?”宗馥莉反問:“真是有可能,你知道李嘉誠都已經搬出去了,為什麼我以後不可能搬出去呢?”她沒說錯什麼,對比一下,李嘉誠明明已經出去了還在為自己辯駁,說自己愛港愛國,沒有搬出去,也不會搬出去,這就是差距吧!

另有統計顯示,49%的第二代不認同父母親的經營方法,但他們接班之後交出的成績單還不如第一代,可見他們所謂的經營理念都是錯的。難道他們在外國受過的教育都是錯的?難道他們所接受的最先進的管理模式是錯的?難道送他們出國是錯的,所以才使得他們能力下降嗎?當然,我現在沒有辦法給各位一個完整的解答,但是有兩個思路我想可以給各位一個參考。

第一,以宗馥莉為代表的第二代並不接受中國的遊戲規則。截至目前,我們的企業經營還是非常落伍的,舉一個例子,如果你跟地方政府處得不好,那麼我請問你怎麼去拿地,又怎麼去應付那麼多的瑣事,比如稅務、衛生等等,因為這些關係搞不好就會很麻煩。所以說,如果你不想繼承企業而隻想像我一樣做一個學者那無所謂,但如果你要繼承企業卻又不尊重遊戲規則,那麼受傷害的就不隻是你自己而是整個社會。

第二,在國外學到的知識並不適用於中國。很多富一代不但把子女送到國外接受教育,甚至還希望他們能夠在國外的企業工作幾年後再回來,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我想請各位記住,國外那一套教學理念和國外的企業傳承是相通的,從學校學到的那一套管理模式到國外企業就能運用,因為他們所學的案例也都是企業的案例,直接可以用。所以,如果你在美國念書,然後直接到美國公司做事,那麼可以學以致用。但是用於中國國內企業就不可以。各位知道為什麼嗎?美國企業家的管理模式是模塊化的,也就是說他把整個公司的管理分成若幹塊,每一塊都有專人負責,所有模塊組合在一起又協調良好就是一個好的公司。中國的企業管理能夠模塊化嗎?根本不可能。以我個人經驗,如果某家公司請我去演講,我要坐哪班飛機,什麼時候抵達,派什麼車去接,企業一把手如果不過問的話就一定會出問題。所以在中國做企業家非常辛苦,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隻要不過問肯定就會出問題。假設你在美國工作了五年,學會了企業若幹模塊中的一塊,可是就算你學得再精,拿回國內還是沒用。這種模塊式的管理模式拿到中國就會水土不服。

我相信以上兩點是造成中國富二代所經營企業的績效遠遠不如富一代的最主要的原因。我建議中國的企業家一定要在這方麵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做一個有效的企業傳承,讓自己的子女不但能夠接手家族企業,同時還能發揚光大。我也建議富二代先不要去參加各種俱樂部,學習那些歐洲貴族的生活方式,而是先去學習父輩身上的優點,了解中國社會的特點,這是經營好企業的先決條件。同時,我們政府未來如何轉型成為服務型政府,真正服務這些民營企業,創造一個更好的投資營商環境,讓所有企業都能夠茁壯成長,這才是政府應該關注的最重要的執政目標。

無論如何,我們的民營企業正在一天天壯大,交接班的問題也一定會克服,隻是學費交多少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深化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民營企業的限製進一步放開,這是前所未有的利好。民營企業會進一步壯大,這是政府鬆綁的必然結果。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民企馬上會麵臨的問題:什麼是壟斷、騰訊QQ和360之間的爭執是不是壟斷造成的、國企應該如何響應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退出競爭性領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