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什麼是真正的反壟斷(1 / 3)

$$好書天天看,好站天天來,好貼天天頂,好書慢慢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裏就是黃金屋,這裏是米花書庫$$

2013年11月26日,360起訴騰訊QQ壟斷案在最高人民法院開庭,作為最大的互聯網反壟斷訴訟案這個案子備受矚目。我先幫大家梳理一下:2010年360開發了一款軟件專門盯梢騰訊QQ,看它有沒有侵犯用戶隱私。360之所以這麼做是因騰訊要推出和360直接競爭的安全類產品。360為了拖延就聲稱QQ不安全,掃描用戶盤等。

騰訊隨後發表了一則聲明,對於安裝360軟件的用戶不能使用QQ;360也呼籲大家停止使用QQ三天。最終兩家選擇對簿公堂。騰訊先告狀,360拿起《反壟斷法》反訴,隻要360能夠證明騰訊在即時通信市場占有壟斷地位,那麼騰訊就是濫用市場優勢地位。因為騰訊已經占了即時通信市場75%以上的份額,所以騰訊拚命把即時通信市場的定義擴大,騰訊認為郵件、微博、gtalk等都是即時通信市場範圍。案件核心最後變成了如何界定即時通信市場。

在此我不想討論到底如何界定即時通信市場,無可爭辯的事實是,QQ在中國有7億用戶,騰訊單方麵宣布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這等於變相屏蔽360。作為一個商業運營商,你有什麼資格因為他人的計算機裏裝了什麼軟件而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按照騰訊的邏輯,是不是微軟也可以單方麵宣布對裝有QQ的計算機停止服務。騰訊借助QQ這一軟件搭建起了一個7億人的通信網絡,這個通信網絡應該是中立的,服務於網民的自由使用,而不應該歧視或者屏蔽任何使用者,更不能以侵犯個人的通信自由來實現運營商的商業目的。我並不是為360站台,隻是想講一個重要的互聯網原則——網絡中立。在我看來,360與騰訊誰勝誰負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反壟斷法》能不能解決目前中國互聯網的這種畸形現狀,並進一步真正解決中國的國企壟斷問題。

360在這件事上有賊喊捉賊的嫌疑,但騰訊的根本問題是違反了網絡中立原則。在美國網絡中立是一個普遍認知的原則,除了早期有一個麥迪遜河案,目前幾乎沒有任何網絡服務商敢以身試法。麥迪遜河電信公司是一個本地電話服務商,它的全部業務就是靠語音電話,所以當IP電話出現的時候,麥迪遜河立刻感受到了威脅,因此它決定全麵屏蔽IP電話。本來這就是當地的一件小事兒,但是在聯邦通信委員會看來已經算大案要案了。聯邦通信委員會立刻約談了麥迪遜河電信公司的高管,都沒用正式調查,也沒多說一句廢話,麥迪遜河立馬認了1.5萬美元的罰款,並表示即刻解除屏蔽。美國互聯網的最基本精神就是網絡中立,網絡不許歧視任何使用者,不許限製任何使用者,這是美國網絡自由的靈魂,僅僅是2006年到2008年兩年之間就有8個國會法案是以加強網絡中立精神為目的頒布的。為此我想請問,騰訊有什麼理由不準網民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使用某一款軟件,有什麼理由幹涉網民的通信自由?作為網絡服務商,你隻能提供一個平台,至於網民想用什麼樣的軟件,那是他個人的事情,你無權屏蔽。

因為沒有網絡中立,所以中國的網絡市場是畸形的、邪惡的,完全打擊了中小公司創新的能力。到目前為止騰訊QQ通信協議都是封閉的。實際上,通信工程係的大四畢業生就能寫出來QQ這樣的即時通信程序,有很多軟件都能登錄MSN,但是沒有軟件可以登錄QQ。因為協議是封閉的,就意味著大企業無懼競爭,甚至可以封殺小企業;如果協議是開放的,就意味著小企業可以讓大企業的龐大客戶群為己所用。因此,大企業看到潛在的競爭對手,最好的防禦就是花大價錢把小企業收購下來,Facebook收購在線照片服務商,微軟收購Hotmail都是這樣的例子。因為這一點差別,所以在美國,小企業有什麼創新都會被大企業收購下來,最後你會發現在美國做小企業很容易,一旦你的業務做得差不多了,大企業就會給你一大筆錢收購,這樣創業者又可以接著去新的領域創業。可是在中國,小企業有了什麼創新都會被大企業抄襲過來。騰訊在其他公司有某項業務以後就發展與此相關業務的有:騰訊微博、騰訊視頻、騰訊音樂、朋友網、QQ軟件管家、QQ網絡硬盤、QQ閱讀、QQ輸入法等等。基本上,隻要市場上有任何新的創意,都會被它在最短時間內抄襲,稍微改一下立馬推向自己的7億用戶。你還拿它沒辦法,因為它不是完全抄襲。因此創新型小企業在中國根本沒有生存空間。某些官員成天把創新、保護知識產權掛在嘴上,如果真的想推動創意產業發展,就應該從這裏開始,推動知識產權保護,讓包括軟件業在內的小企業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