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長作嶺南人(1 / 2)

數日後。

合江樓。

月明星稀,蘇軾臨窗遠眺,遙望樓外江景。王朝雲走了過來,為蘇軾披了件單衣,關心道:“夜裏天涼,別坐這兒吹風,小心染上風寒。”

“無妨,我坐一會兒就回去。”一年來,蘇軾收葬屍骨、助修兩橋、施藥救人已經把家裏的錢花得差不多了,隻剩下部分積蓄作為棺材本以備不時之需。家中日子過得越來越清苦,然而王朝雲不僅毫無怨言,還樂善好施,大力支持蘇軾的善舉。蘇軾摩挲著王朝雲粗糙的手,心疼道:“你受苦了。”

王朝雲與蘇軾心意相通,知道蘇軾因為家中越來越清貧而自責,隨即露出一抹幸福的笑意,在蘇軾身旁坐下,將另一隻手壓著蘇軾的手背上,輕拍了兩下:“我們種的有地,能夠自給自足,惠州氣候比京師等地暖和很多,無需受凍。既無饑寒交迫,何來受苦?錢物乃身外之物,能夠造福於民才是它最好的歸宿。”

蘇軾感慨道:“你十幾歲便跟著我,隨我四處漂泊二十餘年,可我……”

王朝雲捂住蘇軾的嘴:“怎麼又說這些!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

蘇軾無奈地笑道:“人常說人老了就愛絮叨陳年舊事,人不服老不行嘍。”

“活了八九十歲的大有人在,你才六十一,老什麼老,我還要陪軾哥哥在惠州共度二三十年呢!”

蘇軾想到去年九月朝廷大赦天下,同時下詔明確表示蘇軾等罪臣不在大赦天下的範疇內,且永遠不得北歸。這意味著隻要宋哲宗不死,他就要永遠待在惠州,然而官家正值壯年,怎麼說也是自己先作古。“是啊,我們要在惠州好好地共度餘生了。不過好在這裏有這麼多關心照顧我們的人,此乃此生之幸啊!”

“是啊,自從表兄來過以後,惠州的官員們都對你禮遇有加。加上詹大人的照應,章大人的關心,以及此地百姓淳樸友善的幫助,才讓我們在這裏生活得不至於太辛……”“苦”字還沒說完,忽聞屋外小惠來報詹範來訪。

蘇軾和王朝雲麵麵相覷,不解詹範為何深夜來訪。蘇軾快步相迎,王朝雲回房回避。蘇軾、詹範進屋落座後,詹範解釋道:“我本不該深夜打擾,實在是衙門人多口雜不太方便,故而夜晚來訪。”

“詹大人找我有什麼事嗎?”

“我要離開惠州了。”

蘇軾震驚道:“何故這麼突然?”

“聖意難測。不過我私下向送詔書的使者打聽了下,這次從京師出發的有三路人馬,另外兩路分別去韶州、廣州送程大人、章大人的任命詔書了。”

蘇軾驚呼:“什麼,表兄和質夫也要被調走了!”他思忖片刻,揣測道,“隻怕是因為你們對我多加關照之事被朝廷知道了,故而調走了你們……是我連累了你們啊!”(章楶,字質夫)

詹範寬慰道:“何來連累?不管朝廷是何目的,將我調離偏遠的惠州反倒是一樁好事呢!隻不過不知下一任知州是誰,是否會對你有所關照。”

蘇軾感激不盡:“詹大人臨走了還想著蘇某,在下何德何能讓詹大人如此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