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支援廣州(1 / 2)

四月的一天。

惠州衙門位於梌山之上,山不高,卻可俯瞰惠州城,城內外美景一覽無遺。衙門知州東堂內有故相陳文惠公祠堂,又名丞相祠堂。堂前栽有一株荔枝樹,品種極佳,人稱“將軍樹”。方子容知蘇軾愛吃荔枝,見荔枝成熟便邀蘇軾來衙門丞相祠堂品嚐美味。蘇軾來到惠州後才發現原來荔枝的種類這麼多,每一種的口感都各有千秋,一聽說將軍樹的荔枝成熟了便欣然前往。方子容已命人置備酒水,準備等蘇軾來了以後一同暢飲。

不一會兒,蘇軾抵達丞相祠堂,抬頭看著堂前荔枝樹上火紅的荔枝垂涎欲滴。詹範命人現場摘下荔枝,與蘇軾一同飲酒吃荔枝。

由於今年氣候好,荔枝大熟,產量很多,方子容將打下來的荔枝分一部分給衙門的官員們品嚐,又命人裝一大筐讓蘇軾等會兒帶回給家人們吃。

“此樹所結乃荔枝中的極品,你快嚐嚐。”

蘇軾拿起一顆荔枝,剝開鮮紅的外皮,將白玉般的果肉送入口中,細細品爵其味,讚歎道,“果真極品啊!”隨即詩興大發,當即作詩一首,吟誦道,“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炎雲駢火實,瑞露酌天漿。料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說完覺得意猶未盡,又作詩一首,“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支,通假字“枝”)

方子容聞後撫掌稱讚。

數日後。

蘇軾與鄧守安在西枝江視察浮橋的建造情況。在鄧守安的主持下,四十艘船已建造完畢,正在進行鐵索連舟的最後環節。天氣炎熱,兩人視察完工程返回嘉佑寺休息,剛一回到寺中,蘇過遞來廣州知州王古寄來的信件。蘇軾拆了信,讀著信中所載內容,神色愈發驚愕。

鄧守安詢問道:“出什麼事了嗎?”

“敏仲說廣州爆發瘟疫,病亡者不計其數,眼看疫情難以控製,聽聞我當年在杭州抗疫有功,得到了朝廷的讚賞,特此向詢問我詢問抗疫之法。我在黃州、杭州是平息過瘟疫,但是每種瘟疫的發病機製不同,若不知廣州爆發瘟疫的根本原因,我也不敢貿然用藥啊!”(王古,字敏仲)

鄧守安對廣州非常了解,解釋道:“廣州一城人,好飲鹹苦水,春夏之際極易染病。隻有官員及富人才能飲用劉王山井水,貧苦百姓哪能喝上幹淨的水。”喵喵尒説

蘇軾點頭讚同:“確實,水質不好確實容易患病。廣州乃商旅之人聚集之地,人口密集,一旦瘟疫發作,很容易互相傳染,最終導致全城爆發,這點應該和杭州很像。”

“所以要想根治,必須改善廣州城的飲水問題。”

蘇軾幾任知州治井鑿井、修建並治理城外及城區河道、疏浚西湖引水入井等多年實戰經驗的積累使他對水利工程極其熟悉,所以改善廣州城飲水問題的水利工程對他來說並不算難事。“我之前在杭州曾改造過城中河道,使其過百姓家門口,且置備石槽儲水,如此便可就近取水,方便百姓飲用。廣州完全可以效仿杭州,從城外尋一處淨水引水入城,在城中改造河道,置石槽儲水,以便百姓汲取。”說到此,他歎息道,“隻是我對廣州城的水源情況、城內外布局不太了解,朝廷又不準我擅離惠州,沒法去廣州實地考察一下,籌劃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