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1)(1 / 3)

(職業規劃:“中國職場教父”的進階之路)

人生之所以要向前看,是因為前方有你的希望和夢想,是你不斷向前奮鬥的目標;人生同樣需要向後看,向後看不是消極回首,而是一種前瞻。不會回首過去,一味地向前看並不一定是件好事,就像狗熊掰玉米,隻看到前方有很多的玉米,卻從沒有向後看看,自己丟掉了多少。向後看,你能認識自己的失誤與不足,找到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向後看,是一種智慧,是讓你更好地向前看。

李開複是我所見過的、最有激情地推動中國教育體製發展的人。他的激情和卓越的遠見正是中國走向世界前列,成為世界強國所需要。

——郭鶴年(馬來西亞嘉裏集團和

香格裏拉控股公司董事長)

年輕人要縱橫職場,經驗和技能的相對欠缺,決定了你更該早做準備,在確定自己的職場目標以後,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詳細的目標計劃,之後你要做的就是依照計劃,一個個達成計劃中的目標。然後你會在某一天驚奇地發現,當年看來遙不可及的目標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你甩在身後了。

職業目標,職場教父進階的燈塔

隻有確定了目標,才可以在該目標的指引下,果斷地做出人生的重大決定,沿著自己的成功之路穩步前行。

——李開複

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對方向的把握性,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業目標,李開複也是如此。

有一天,李開複在某網站的聊天室裏與網友互動,一個網友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有些迷惑,他問李開複:“你的目標是什麼?”當時,李開複直接地回答說:“人生隻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影響力——也就是說,我希望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後人,能夠幫助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能夠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

李開複做這個回答毫不猶豫,自大學二年級起,他就一直把“影響力最大化”當作是自己的人生目標。因為這個,他放棄了學院裏安靜的生活,轉入職場。他進入職場就是為了把自己的研究轉化成產品,而不是作為論文存放在儲藏室裏;因為這個,他放棄了Google的高薪、高待遇,開始自己創業,開設“創新工場”,幫助更多的中國年輕人發展。正是這種“影響力最大化”的目標,引領他走到今天,他不僅獲得了個人的成功,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的年輕人。

從我們身邊看,無論工作時間長短,總有一些人在抱怨,他們覺得工作乏味,甚至有些人在質疑自己的能力。其實這些人的困惑來源於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立足點在哪裏,他們沒有對現實情況進行客觀細致的認識,也沒有清晰的職業目標。我們反觀那些成功人士,他們中的很多人起點很低,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清楚自己的目標。他們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麼,在實踐裏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標,終有一天,他們會達到甚至超越設定的目標。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測試,在一群哈佛畢業生中,挑選一批智力、學曆、背景條件都相差無幾的學生,對他們未來的職業人生做跟蹤訪問式的調查,得出的結果是這樣的:畢業時,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短期的清晰目標,3%的人有著清晰的長遠目標。

年後,這批學生分散在社會各個階層裏。哈佛再次對他們進行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內他們不斷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有些已是行業的領袖。

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大多成為各領域裏的專業人士,有著較高的聲望和社會地位。

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和工作,很少有人有突出表現,生活在社會中層和下層。

剩餘27%的人,他們沒有追求目標,生活和工作大多不如意,常常抱怨他人、抱怨公司、抱怨社會。他們沒有良好的工作表現,也很少與人進行交往。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清楚自己將要做什麼,一些人不很清楚,另一些人則完全不清楚。

借著這個故事,我們能簡單明了地看到,擁有清晰的目標,會對你未來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當然,現代職場裏,影響個人發展的因素越來越多。確定職場目標,還要考慮許多現實因素,李開複設定的目標,是聽從內心的聲音,而真實影響我們職場規劃,設定職業目標的因素還有一些,包括地域、職業未來發展前景、公司規模與管理、個人素質和價值觀。年輕人應該立足於現實情況,考慮多方因素,確定適合自己的、清晰的職場目標。“無論你能做什麼,或夢想做什麼,放手去做吧,勇氣蘊涵著天賦、才能和魅力。”職場漫漫,給自己一個目標,比起茫然無知要容易成功得多。

大仲馬說過:“生活沒有目標,就像航海沒有指南針。”職場沉浮,也如航海一般,有起有落,難免會有風浪,海船要開向陸地,需要指南針的指引。人在職場要奔向成功,沒有一個清晰的職場目標,就不會有堅實而清晰的足跡。

李開複的職場聖經

怎樣給自己設定目標?

【1】先了解自己。客觀地了解你是什麼人,應該做什麼。評估一下你的特長,能力和興趣,優勢和劣勢。然後決定什麼樣的職位或工作最適合於你的興趣和能力,你很可能會使自己感到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