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1)(3 / 3)

【5】確認你所需要的知識。計劃有一個個小目標,達成這些小目標可能需要不同的某一科或者多科的知識,需要多吸收資訊來達到目標。

有力執行,職場教父進階的翅膀

如果知道自己的目標和願望,那麼需要周密地計劃和有效地執行,這樣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和願望,那麼,需要努力找到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也就是通過執行尋找到現階段的目標。

——李開複

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才是人生路上最大的成功。而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麼,如何去做之後,要做的就是有效地執行。

在一次訪談中,有人向李開複提問:“李老師,您覺得成功的最關鍵是什麼呢?”

李開複講了一件他的事作為回答。他說,自己在剛進入職場時,發現人際交往上的不足,決心要彌補這個弱點,擴大自己在公司的人際關係網。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先是向前輩求教,接著自己製訂了周密的計劃,並努力付諸行動。

首先,他把“多認識人”這樣籠統的目標轉換成具體的、可實施的目標,具體方案是“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響力的人共餐,在這個過程中,請對方再為自己介紹另一位有影響力的人。”隨後,他又根據“每周與一人共餐,餐後再認識一人”的目標製訂相應的衡量標準,檢測目標的完成情況。並且,在檢測過程中,進一步思考擴大人際關係網後產生了哪些影響,比如自己在“每周一餐”裏獲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以及通過這種方式建立的人際關係網中有多少是自己的員工,他們的反饋又是怎樣的。李開複說,這樣堅持一年後,明顯能發現人際網在擴大,自己的工作也更容易開展了。

隨後,李開複告訴大家:“成功,需要計劃的能力、追求的毅力和執行的魄力,其中,關鍵是要貫徹執行。”

李開複正是靠著強有力的執行力,才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實現了人際關係的擴展。“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如果不能做好計劃和準備,再好的理想也隻是幻想;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毅力,距離成功再接近也隻是南柯一夢;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的執行,那麼再高的理想和再周密的計劃都隻能是空談。

企業管理者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和一個企業的成功,30%靠戰略,50%靠執行力,20%靠機會。”不同的人和企業具體所占的比例會有出入,但執行力必定是占其中最大的比例。很多人的職業發展不理想,不是職業規劃有偏差,而是自己缺少堅持執行的毅力。對於這一類人,請認真讀下麵的故事,也許你能有一些體會。

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出行,在途中,他們發現了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讓彼得把這塊馬蹄鐵撿起來,但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有聽見。

耶穌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用它在鐵匠那兒換來3文錢,並用這些錢買了18顆櫻桃,出了城,師徒二人繼續往前走。他們經過茫茫的荒漠,土地幹涸。耶穌猜到彼得口渴得厲害,就把他藏在袖子裏的櫻桃故意悄悄地扔出一顆。彼得一見櫻桃,趕緊撿起來把它吃掉。

耶穌一邊走一邊“掉”櫻桃,彼得總共彎了18次腰。

然後,耶穌笑著對彼得說:“如果一開始你能按我要求的做,你隻要彎一次腰就行了,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

如果把耶穌比作一個管理者,那麼彼得就是我們。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將管理者的決策有效地落實,就不可能順利地吃上“櫻桃”,甚至吃不上“櫻桃”。我們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要像李開複一樣,通過強有力的執行,來達到積極的效果。成功的關鍵在於執行力,不執行再好的計劃都沒有用。

李開複的職場聖經

怎樣培養執行力?

【1】從小事做起。這裏說的小事是指有傾向性的小事,也就是抓關鍵環節。達到職場目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先從關鍵的小事做起,靠點滴的積累,一方麵樹立信心,一方麵不斷地接近目標。

【2】把目標和計劃落到實處。把自己的目標記錄在筆記本或者電腦上,保證每天都能見到,在一次次的提醒中,加深自己達成目標的意願。

【3】養成良好的習慣。保證計劃的準時完成,從每天做起,養成有毅力、有條理的做事方式。

【4】時刻盯緊自己的目標。不要單純地盯人,或者是盯事,而是要排除許多感性的因素和瑣事,盯住自己之前設定的目標。

【5】把複雜的事情做簡單。把瑣碎的計劃做清晰,簡單是指環節簡單,建立有效的、直接指向目標的執行方法。

(成功:“一元化成功模式”的誤區)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標準也不是隻有一個。在與他人的競爭中拔得頭籌是成功,但有勇氣不斷超越自己、超越過去的人,一樣是成功者的一員。如果隻知道被動地接受世俗化的成功標準,就隻能在眾說紛紜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走上並不適合自己的道路。

成功不等於管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