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戰場,無論是對於普通人還是管理者,堅硬銳利、毫不妥協不是一種穩妥的姿態,固執而執著也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能屈能伸,有柔有剛,能夠抗爭時盡力出擊,無法取勝時暫且回避,以柔韌的形態來對抗強大的壓力,才足以立於不敗之地。
三國曆史上,劉備以臉皮厚聞名,曹操以心腸狠毒著稱,孫權雖然厚不如劉備,黑不如曹操,但也有一套遊刃有餘的生存技巧,而且非常圓滑自如,是劉備和曹操所不具備的。在三國曆史中,劉備雖然力量單薄,但是並不怯戰,他從不在對抗和角逐中示弱,即使在長阪坡階段,依然堅韌不屈,血戰到底。甚至諸葛亮渡過長江去向孫權尋求聯盟時,語氣和姿態上也非常倨傲,毫不氣餒。曹操集團因為實力雄厚,在戰爭當中往往占盡上風,因此形成了自負而傲慢的品質,盡管戰事非常不利,也不會示弱或者回避。與劉備、曹操相對,孫權集團很少在困厄的戰爭當中苦苦堅持,一旦發現情況對己方不利,則迅速撤走,絕不做無意義的糾纏。就實力而言,孫權的兵力不如曹操勢力,將領素質則遠不如劉備集團,在三國時代連綿不斷的殘酷戰爭中,這種或者進攻或者回避的柔軟姿態卻使孫權在劉備、曹操兩大勢力的夾縫當中生存下來。
東漢建安二十(公元215年),曹操進軍西南,與張魯軍在漢中一帶相持。孫權乘機進攻曹操的重要城市合肥。史載,孫權“集十萬兵,北至陸口,旌旗蔽天”,出征合肥。江南在三國時代經濟並不發達,人口稀少,集結十萬人的軍隊並不容易,大軍聚集證明了曆來謹慎的孫權誌在必得的決心。另一方麵,合肥的防守確實非常薄弱,曹操留守合肥的軍隊僅有七千,雖然由名將張遼擔任合肥的主將,但是以七千人對抗十萬人顯然捉襟見肘。因此,孫權以必勝的姿態來到合肥城下,史載,孫權“集眾將,指點於城下”,顯得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合肥仿佛已經收在囊中。
雖然作了充分的準備,合肥之戰依然進行得很不順利。這不僅歸功於守將張遼的正確指揮,也不能不提遠在西南的曹操的事先謀劃。為了保證合肥防衛,進軍漢中之前,曹操特意派護軍薛悌送函到合肥,對合肥防務作了詳盡的要求和指點。信函中明確要求,一旦孫權兵到,務必在敵人集結前迎擊他們,擊潰對方的氣勢,然後全力守城,則合肥萬無一失。守將張遼等人嚴格按照信函命令執行,於是在孫權軍剛剛到達的前夜,張遼、李典等募集勇士,得到精銳八百人。天色剛剛破曉,張遼等人便率軍殺出。孫權軍猝不及防,陣營當即被衝散。戰鬥當中,孫權麾下將領陳武陣亡,宋謙、徐盛等潰敗。張遼親自衝殺,一直衝到孫權跟前。史書記載,驚慌當中,孫權親自持矛,準備在危急時候自衛。又見張遼兵少,便指揮士兵將其團團圍住。張遼奮勇衝殺,率十餘騎兵奪路而走。包圍圈中有幾名士兵衝不出來,張遼又奮力殺回,把這些人救走。孫權以及麾下眾將眼睜睜看著張遼殺進殺出,卻沒有人敢去攔阻。戰鬥從淩晨持續到下午,孫權軍四散潰敗,士氣盡失。張遼在取勝之後便攏城不戰,獲得一場勝利的曹操軍士氣高昂。
擁有十萬大軍的孫權並不甘心放棄合肥,指揮軍隊日夜攻打,連續作戰十多天,合肥城依然屹立不動。這時時值盛夏,瘟疫流行,孫權麾下將士疲憊不堪,不少人因傷生病,怨憤和牢騷響徹軍營。這時曹操已經從漢中回師,準備和孫權在合肥附近決戰。好戰的吳國將領如甘寧、蔣欽等都希望奮戰一場,以說得過去的戰果來結束這場戰役。但是經過認真考慮,孫權否定了他們的要求,趕在曹操的漢中援軍到來之前下了撤退的命令。於是孫權軍在合肥之戰當中毫無建樹,以傷痛和失敗而收場。縱觀這次合肥之戰,孫權集結十萬軍隊,傾全國之力而攻不克合肥,最後以回避決戰、撤軍收場,在一個崇尚武力的好戰年代是很難理解的。尤其是以君主的尊嚴放棄決戰的機會,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厚黑的技巧。因此,雖然孫權在指揮、作戰,以及行營布陣方麵不如劉備、曹操,但是他善於回避鋒芒,關鍵時候能夠舍棄,這使他能夠適當保留實力,最終成為三國鼎立的一部分。曹操對這種圓滑的姿態也不得不欽佩,一再地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對孫權的謀略和智慧表示肯定。不僅在戰術上收放自如,在戰略策劃上孫權也能屈能伸,有進攻的機會則銳利無比,處於劣勢則迅速收斂鋒芒。建安二十五年,乘劉備全力經營四川,無力顧及大後方時,孫權得到了向劉備後方展開進攻的機會。三國時期,劉備集團的外交政策非常清晰,認識到隻憑自己的實力無法抗衡曹操,因此製定了“聯孫抗曹”的基本外交思路,在劉備、劉禪延續七十年的蜀漢時代,這一政策始終沒有發生變化。而同樣無法獨立抗拒曹操的孫權卻非常搖擺,他在曹操進攻時則和劉備聯盟,而防備劉備時則尋求曹操的幫助,這充分顯露了孫權集團在外交上的柔韌圓滑。在利益的背景下,回避以自身勢力與對方的單獨決戰,是這種外交政策的基本特征。於是,乘劉備的精銳主力悉數都在四川,而守將關羽又在和曹操作戰,荊州防衛非常空虛時,孫權露出了隱藏已久的銳利鋒芒,突然襲擊荊州,並且在關羽回軍途中擒殺關羽,從此獲得了對荊州土地的控製權。這種乘隙出擊的方式非常淩厲,劉備方麵毫無準備,從此蜀國失去了荊州大片土地,國力遠遠弱於魏國和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