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國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則被朝野視為能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選。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時69歲,而新朝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抓住對手的把柄一棍子打死
王莽的先人,本是被秦所滅的齊王氏子弟。漢武帝時,這個家族一位叫王賀的做了一個繡衣禦史的小官。王賀生子禁,王禁妻妾眾多,生有四女八男,其中王政君係王禁嫡妻李氏所生。政君19歲入宮侍奉太子劉爽。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政君生一子,名驁,字太孫。劉驁3歲時宣帝去世,太子劉爽即位,是為元帝,立劉驁為太子,政君為皇後。政君榮登“國母”的寶座,她的父母、兄弟、姊妹都成了皇親國戚,封爵授官,王禁封為陽平侯。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一命嗚呼,太子劉驁即位,是為成帝,尊皇後王政君為皇太後;任命帝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總理朝政;封王崇為安成侯,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被封為關內侯,唯王曼已卒,未得封賞。自此開始,以皇太後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家族,把持了大漢帝國的權柄。
成帝大封諸舅以後,王氏外戚一個個貴顯無比,鮮衣駑馬,趾高氣揚,過著驕奢淫逸的貴族生活。唯王莽一家過著孤貧寒酸的生活。王莽生於元帝初元四年,父王曼因早歿未能蒙受皇恩。但王莽恭儉有禮,拜名儒、沛郡陳參為師,孜孜不倦地攻讀經書。在家裏,他恭謹地侍奉寡母和寡嫂,教育亡兄留下的侄兒。在社會上,他廣交名人儒士,小心翼翼地侍奉執掌朝廷大權的伯父與叔父。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莽的伯父王鳳生病,王莽在側侍候,不離左右,親自嚐藥,照顧備至,幾個月未解衣帶,這更增加了王鳳對他的好感。這位權臣彌留之際囑托元後和成帝授給王莽一官半職。就在這一年,王莽做了黃門郎,不久升為射聲校尉,這是個執掌弓弩兵的大官,秩二千石。其時王莽年僅24歲。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書成帝,願分自己的戶邑以封王莽。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騎校尉箕閎、上穀都尉陽並、中郎陳湯等一班名士,也都盛讚王莽。於是,成帝封王莽為新都侯,食南陽新野之都鄉1500戶,晉官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騎都尉是個武官,秩俸與射聲校尉相同,光祿大夫和侍中都是加官。加上光祿大夫一官,便可參與朝政,議論國家大事;加上侍中一官,便可在皇帝左右侍奉。年方30的王莽,自此成為朝中很有權力的大臣。但王莽絕非那種誌驕意滿之輩,他爵位越尊,節操愈謙,散輿馬衣服,賑施賓客,家無所餘: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有時,還做出一些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的事來。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父、任大司馬大將軍的王根處在重病之中,他數次上疏請求離職養病,新的大司馬大將軍一職空缺。與那些終日追逐聲色犬馬的王氏子弟相比,王莽顯得人品出眾,靠著王氏外戚多年來的勢力,他是能夠獲得這一高位的。但也有強勁的對手,他叫淳於長。此人亦是王氏外戚之一,而且當時的官位和權勢都超過了王莽。為謀得高位,他曾說服太後,立成帝寵妃趙飛燕為皇後。成帝對淳於長的斡旋之功甚為感激,便賜淳於長以關內侯的爵位,不久,又再封為定陵侯。淳於長由是大見信用,貴傾公卿。然而,淳於長沒有王莽那般遠見卓識,誌驕氣滿,漸漸驕奢淫逸起來。他與寡居的被廢許後的姐姐許嬤私通,又娶她為小妾,並多次致信賄賂經他說情恢複地位的許後,對其百般戲弄。結果,淳於長的這些隱私被王莽偵知。王莽利用在王根左右殷勤侍疾的機會贏得王根支持,將淳於長的隱私上奏成帝。結果,淳於長不僅失去了馬上就要到手的大司馬大將軍的位子,連衛尉的官職也丟掉了,被趕回自己的封地。後成帝又以大逆之罪把淳於長斃死獄中,妻子流放,紅陽侯王立也被趕回封地。王莽徹底擊敗了對手淳於長,王根推薦王莽代己輔政。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成帝擢王莽為大司馬,代王根輔政。這年,王莽3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