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認賊作父、禍國殃民的“兒皇帝”(2)(1 / 1)

公元933年,後唐閔帝即位。閔帝優柔寡斷,大權旁落,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明宗養子李從珂在鳳翔發動兵變,前來奪位。閔帝慌忙召姐夫石敬瑭赴闕禦敵。石敬瑭與諸將合計一番,決定不妨前去觀望形勢,再做決斷,遂率兵迤邐而來。四月初一,在衛州(河南汲縣)東七八裏的地方遇上了僅帶50名衛士倉皇逃跑的閔帝。閔帝見到姐夫,大喜,以為得到了救星,連忙向他求救,問以社稷大計。哪知石敬瑭不作正麵回答,卻反問:“聽說陛下已遣康義誠西討,戰局如何?陛下又何以至此?”閔帝哭泣著說:“康義誠也叛變了。”石敬瑭頓時變了臉色,他看到閔帝那失魂落魄的樣子,低頭打起了小算盤:李從珂驍勇善戰,名震軍中,現在又招降納叛,實力大增,而自己羽翼未豐,強弱懸殊,恐怕難以與他相爭。與其保這個喪家狗似的皇帝,引火燒身,還不如自己保存實力,暫避風頭,窺伺時機。想到這裏,他假裝長歎了幾口氣,不陰不陽地對閔帝說:“衛州刺史王弘贄乃是精明練達的宿將,我去問問他。”接著就假模假樣地去了一趟王弘贄處,帶回王弘贄的話:“從前天子播遷的例子也不少,但都帶著將相、侍衛、庫府、法物,使群下有所瞻仰,如今皇上隻帶著50騎衛,一無所有,臣子縱然想盡忠,又有什麼辦法呢?”閔帝衛士奔洪進聽後勃然大怒,指著石敬瑭厲聲斥責:“你是明宗的愛婿,與之共享富貴,也應與之共承憂患。今天子蒙難,向你求救,你卻說三道四,推卸責任,這不是想要附賊賣主嗎?”弓箭庫使沙守榮也義憤填膺,拔出佩刀要刺石敬瑭。石敬瑭的親將陳暉連忙上前格住,鬥過幾個回合,沙守榮被一劍劈死,奔洪進自刎。石敬瑭索性指使指揮使劉知遠引兵入驛,將閔帝左右隨從全部殺死,把閔帝撇在驛舍,揚長而去。

當上了契丹的“兒皇帝”

石敬瑭雖然和後唐其他大臣一樣歸附了李從珂,但他想謀反已成為司馬昭之心,當時明眼之人都看出跡象來了。李從珂也並不糊塗,他命武寧節度使張敬達為北麵行營副總管,屯兵代州(山西代縣),以分石敬瑭之權,又命羽林將軍楊彥洵為北京副留守監視石敬瑭。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正月,李從珂過生日時,石敬瑭的妻子入宮祝壽。告辭時,李從珂醉不擇言地說:“你急著回去幹什麼?難道要和石郎造反嗎?”石敬瑭聽到這些,更加疑懼,決心舉兵叛變。

清泰三年五月,叛亂爆發了。石敬瑭首先發動政治攻勢,上表指責李從珂即位非法,要他自動下台。石敬瑭之所以不敢貿然南下直取洛陽,是因為他擔心自己的力量不夠強大,不能一舉成功。他坐在太原城裏用筆墨挑釁,是在等待對方的分裂和契丹的援兵。

在這期間,李從珂派出張敬達、張彥琪等率兵討伐石敬瑭,石家親屬也都被誅殺。好容易熬過夏天,直到秋高馬肥的時候,才盼來了契丹救兵。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親率5萬騎兵,號稱30萬,自揚武穀而南,不日抵太原城下。第二天,契丹縱兵衝殺,唐軍大敗,步兵死者近萬人,隻有騎兵保全,逃回晉安寨。唐軍投降者千餘人,石敬瑭下令全部殺死,太原之圍始解。

當天晚上,太原城北門外,秋風瑟瑟,戰旗獵獵,在燈籠火把的照耀下,一幕曆史上罕見的醜劇鳴鑼開場。隻見44歲的石敬瑭由眾官簇擁著,口稱:“兒臣叩見父皇!”隨後拜倒在年僅33歲的耶律德光腳下。禮畢,兩人攜手入城,耶律德光喜形於色,石敬瑭畢恭畢敬、低聲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