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養過狗的人都知道,狗在睡覺時,常常把鼻子藏在兩條前腿之間。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知道,狗有強健有力的四肢,善於奔跑,但它最大的特點是具備嗅覺特別靈敏的鼻子。狗鼻子比其他動物的鼻子複雜得多,除了正常的鼻腔有嗅覺作用外,鼻子尖端的外表麵,還有一塊無毛的部位,那兒長著無數小小的突起,外麵還覆蓋著一層黏膜組織。在這層黏膜上,有許多特殊的細胞,專門掌管嗅覺。對狗來說,靈敏的嗅覺實在太重要了,如果嗅覺部位受到傷害,將會給狗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方便。正因為如此,狗特別懂得珍惜鼻子。連睡覺時也不忘記。它把鼻子藏起來,就是為了保護鼻子,防止睡著後受到意外的傷害。
十一、貓為何愛吃魚和老鼠談到貓,人們太熟悉了,早在遠古時期,貓就成了人類生活中的一員了。現在,貓不但是家庭的寵物,而且還是捕鼠的能手,特別喜愛在夜間捕食老鼠。
貓的胡須就像“雷達”的天線一般,是貓的身體上最為靈敏的器官,尤其在夜間,貓可以憑借胡須來打探洞穴的大小,接著來確定自己的身體能不能通過。貓的耳朵可以前後轉動,能夠收集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
當貓躺在一個地方打盹的時候,總喜歡將耳朵貼到前肢的下方靠近地麵。隻要有了震動,貓馬上就會驚醒,地麵傳聲比空氣傳聲要快許多。
貓的眼睛可以明察秋毫,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貓仍然能捉到老鼠。
貓的爪子十分銳利,當貓捕捉老鼠的時候,爪子緊緊收縮起來,比鐵鉗還要牢靠。貓的爪子中間有非常厚的肉墊,行走起來悄然無聲,有利於對老鼠進行突然襲擊。
養貓的人通常會這樣的經驗,必須將魚類等有腥味的東西放好,反之貓就會不客氣地解饞啦。
那貓為何那麼喜歡吃魚以及老鼠呢?其實,貓屬於在夜問活動的動物,體內的牛黃酸是提高夜間視力的必需物質。假如貓長期不能獲得這種物質,夜視能力就會降低。
魚以及老鼠的身體裏含有大量牛黃酸,貓為了能夠獲取其中的牛黃酸來補充自己的營養,因此特別愛吃魚以及老鼠。
貓吃老鼠還有個客觀原因,就是貓屬於小型的貓科動物,是夜視能力十分強的食肉性小獸,而老鼠也喜歡在夜向活動,老鼠的個頭最適合貓來捕捉,如此一來老鼠自然變成了貓的美食。
十二、鴨子走路為什麼一搖一擺的?
鴨子走起路來,總是一搖一擺的,不像其他動物走得那麼穩當、正常。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鴨子這種搖搖擺擺的走路姿勢是由它特殊的身體結構造成的。鴨子的身體像一隻平底船,適於在水麵浮遊。它的雙腳很短,3個腳趾向前,一個腳趾向後。前3個腳趾之間有蹼。鴨子在水中遊動時,雙腳就像船的槳一樣,用以劃水向前,以及轉變遊動的方向。
為了適合遊泳,在進化過程中,鴨子的雙腳不是長在身體下麵的正中央,而是稍微靠後一些,這樣在水裏對身體的推動力才會增大。鴨子上岸後,如果身體保持水平姿態,那麼由於作為重心的雙腳不在中間的部位,而是靠後,鴨子就很容易向前跌倒。為了維持身體平衡,鴨子必須將重心向後移到雙腳上,因此鴨子總是昂首挺胸,身體稍向後傾斜。加上鴨子腳很短,走路時,身體隨之擺動的幅度很明顯。又要維持身體平衡,又要交換兩隻短腳向前行,因此鴨子走起路來就一搖一擺,看上去很難看了。
十三、螃蟹為什麼“橫著走”?
螃蟹給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莫過於他們橫著爬行了。因而,它也有“橫行將軍”的綽號。“橫行將軍”很有一些目空一切的意味,於是,人們又經常把螃蟹作為橫行霸道的象征。那麼,螃蟹為什麼要橫行呢?這就要從螃蟹的身體結構說起。
螃蟹的背麵有一個硬殼,包住整個身體。從背麵隻能見到前麵的一對眼睛,兩對觸角對及兩側的五對足;從腹麵看,眼和觸角的後麵是螃蟹的嘴,嘴的外表有三對薄片狀的顎足,下麵便是螃蟹的臍。螃蟹的頭部和胸部完全長到一起,隻有上麵提到的眼、觸角及口的存在,使人猜到它們所在位置應該是頭的位置。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口部外麵的三對顎足是屬於胸部的,所以,螃蟹的頭部與胸部在外表上已無法區分開了。由於螃蟹背麵的硬殼覆蓋在頭胸部上,所以叫做頭胸甲、頭胸部腹麵的蟹殼叫做胸部腹甲。螃蟹的十條腿就長在胸部腹甲的兩側,第一對像鉗子,叫螯足,可以用來攝食和格鬥;後四對用來步行,叫作步足,每隻都由七節組成,從末端起分別叫做指節、前節、腕節、長節、座節、基節及底基。節與節之間由不同的關節相聯,形成一個杠杆係統,大多數蟹類頭胸部的寬度大於長度,而且步足又是伸展在身體的兩側。這樣,當螃蟹爬行時,隻能靠一側步足彎曲,用指尖抓住地麵,另一側步足盡力向外伸展,當指端夠到遠處地麵便開始收縮;而原先彎曲著的一側步足同時伸直,把身體推向相反的一側,也就是說向側方向前進了一步。不過,由於這五對步足的長度不同,真正的運動方向是指向側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