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螃蟹都是橫行的。螃蟹的橫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體形的影響。在沙灘上生活的長腕和尚蟹,身體較窄,四對步足可以前伸,因此,它們運動時常是向前奔走,而不是橫行。還有,在海藻叢中生活的蜘蛛蟹,步足細長,身體長大於寬,他們能在海藻上垂直攀爬。所以,不能簡單地用“橫行”兩個字來形容螃蟹的運動。
十四、魚類體表的粘液有什麼用處
當你提魚時或在菜場上買魚時,總會發覺魚體表麵沾滿了一層滑溜溜的粘液,拿它時感到不方便。粘液對身本身來說,卻有著很重要的保護作用。
當魚活著的時候,它的皮膚上有一種能分泌粘液的杯狀細胞,不斷地分泌著粘液。這些布滿魚體全身的粘液,能減少於體在水中的摩擦,使魚遊得更方便,同時又能保護它不受寄生蟲、黴菌、細菌和其他微小的生物所侵蝕,又能使皮膚具有一種正常的滲透能力,防止體外物質隨更進入身體裏麵,影響魚體正常生活的能力。此外,粘液還具有凝結和沉澱水中浮泥的力量,使它生活環境的水清澈,對於棲息在經常混濁的水中的魚,多少有延長生命的用處。對棲息在清水中的魚類,當洪水或暴雨後引起水混濁的時候,粘液也起著同樣的作用,能直接使身體表麵和鰓中的泥沉澱,保證魚體表麵光滑,鰓清潔,順利地進行呼吸,維持生命。
刺魚在生殖季節,雄魚能以體表的粘液和植物的枝條、莖等物造成魚巢,便於雌魚產卵。有種鬥魚,雄魚能吹出氣泡並放出稠密的粘液於水中,造成浮性的泡沫狀塊,卵就附著在泡沫塊的下麵。魚死後,由於它皮膚上有一層粘液存在,能推遲細菌對魚體表麵的分解作用,使魚體不致太快變壞。但是,經過一定時間,細菌耗盡了所附著的粘液中的氮,使魚體開始起分解作用,魚肉就變壞了。
十五、鯉鯽魚是怎麼來的?
鯉鯽和鯽魚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魚類,但是你見過鯉鯽魚嗎?它既不是鯉魚,不能不不是鯽魚,卻兼有兩種魚的優點。那麼,這種奇怪的魚是如何誕生的呢?
大家都知道,鯽魚的肉味細膩鮮美,可惜它個兒太小了,比較大的鯽魚也隻有0.5千克重。鯉魚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但它的肉味比不上鯽魚那樣鮮美。但它的優點是個兒大,可達數千克重。不少人都希望能有這樣一種魚:它既有鯽魚的味美,又有鯉魚的個兒。
於是,有人曾將鯉魚和鯽魚進行雜交,但雜交不易成功。原因是它們屬於兩個不同的種類,所得的雄性雜種魚,如同驢和馬雜交產生的騾子一樣,也無法繁殖後代。以後又有人嚐試過其他方法,但一直沒有成功。看來,想吃到個大味美的鯉鯽魚始終是一個奢望。
令人高興的是,這一問題被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教授等人解決了。他們根據、多年的研究發現:作為一個整體的細胞,細胞核和細胞質是相互依存和聯係的,細胞核也要受細胞質的影響。
他們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研究,采用細胞核移植的方法,先將鯽魚卵細胞中的細胞核去掉,然後在去核的鯽魚卵細胞內放進鯉魚胚胎期的一個細胞核,結果由這個含有鯽魚細胞質的卵細胞和鯉魚細胞核發育成了一條“鯉鯽核質雜種魚”——鯉鯽魚。鯉鯽魚的形態似鯉非鯉、似鯽非鯽,介於兩個親本之間,而且有極快的生長速度,半年可達500克以上,還能夠正常繁殖後代!
在古代希臘神話中,具有不同生物組合的俊男和靚女常被人們杜撰出來,這些是人們對兼備不同生物優點於一身的完美追求的反映。人類駕馭生命的本領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在不斷提高,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有更多的理想變為現實。
一、動物之間怎樣進行交流?
人類是通過語言來傳遞信息的、互相交流的。在趣味盎然的自然界裏,動物之間又是怎樣進行交流的呢?長久以來,雖然人們已經注意到動物也有它們的交流方式,但一直無法破譯動物的“語言”。今天,動物學家已對動物語言作了深入研究,正在一步步解開動物交流之謎。
動物從出生那一天起,信號就成了它們的生存手段。每個動物家族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叫聲、音調、動作、姿態和氣味。這些語言不但多種多樣,有些還很奇怪。
草原上的長尾鼠如果發現空中的鷹,它就會發出一種音調單一的長音;如果老鷹飛到地麵,它就每隔8秒鍾報一次警;如果發現地麵上的狐狸,就發出急促的叫聲。母雞報警的聲音多達8種。雌貓在與狗爭食時,會發出低沉、陰鬱而又強烈的抗議叫聲;在春天尋找配偶時,貓就會發出一連串悲切的哀叫;生活在南極半島的海豹能用21種叫聲傳達信息,聲調短促又低沉;威德爾海豹能用34種叫聲來進行溝通,聲音洪亮,持續時間也比較長。根據科學家研究,威德爾海豹隻學習本地區同種海豹的“獨創語言”,絲毫不受外來語言對自己語言的影響。日本科學家也發現,一種生活在太平洋海域的海豚,與生活在大西洋海域的海豚是同一種類,但它們之間互相“聽不懂”,因為它們隻有一半是通用語言,而另一半是各自特殊的“地方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