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鰻的發電“裝置”在尾巴上,能發出電壓高達五六百伏的電流,這種電壓足以把小魚、小蝦、青蛙電死,即使人和牲畜碰上了,也會全身發麻。
鱷魚的頭扁平,軀幹的背部、腹部及尾部鱗片略呈方形,縱橫排列成行,它的尾巴粗壯有力,用力揮動,可以擊倒一頭水牛。
有一種蝙蝠的尾巴上長有薄膜,它與後腿相連,可以卷縮成筒狀,在飛行中用來捕捉飛蟲,十分有效。
五、蝌蚪尾巴為什麼自動脫落?
春天到了,蛙卵變成了小蝌蚪。蝌蚪與成年時代的自己——青蛙外貌完全不同。蝌蚪身體扁圓,屁股後麵拖著一條長尾巴。隨著它們一天天長大,後肢與前肢都慢慢長了出來,尾巴卻悄悄地自動脫落了。
這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現象,細心的科學家卻在思考:蝌蚪的尾巴為什麼會自動脫落呢?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學說——“細胞凋亡學說”。科學家們認為,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有一道已經編製好的“程序”。這些“程序”安排了什麼時候哪些細胞該生長繁殖,什麼時候哪些細胞該自動死亡。蝌蚪的尾巴細胞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動死亡了。大樹在冬天到來之前會自動落葉,這也是因為枝芽中間的某些細胞在發育的某個階段自動死亡了。
這種現象被科學家們叫做“細胞凋亡”,或者“程序死亡”。它們可能是被一種“自殺基因”控製的。這種學說在研究腫瘤的生長和消亡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腫瘤細胞本來是一群應該自動死亡的細胞,可是它們內部的“程序”出了問題,它們繼續生長,越長越大,越繁殖越多,就這樣無限製地繁殖下去,完全已經忘記自己應該“自殺”了。
科學家們設想:假如可以設計出某些藥物,讓它們提醒那些應該“自殺”的細胞,死亡的時候已經到了,或者使“自殺基因”清醒過來,主動誘導腫瘤細胞自殺,這樣就能解決癌症的治療問題了。
我們希望人類能早日研製出這樣的藥物,那時,我們就不怕癌症的攻擊了。
六、為什麼蜘蛛不會被自己的網粘住
蜘蛛網有粘性,能把蒼蠅等飛蟲粘得不能動彈,那麼為什麼它不能把蜘蛛粘住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會令你驚訝不已:蜘蛛網是能把蜘蛛粘住的!蜘蛛與蒼蠅一樣容易被它自已的網纏住手腳。
其實,蜘蛛的絲有許多種類。粘性蛛絲織在網中用以捕捉獵物。但也有一種無粘性的蛛絲,用以構成蜘蛛網堅固的輻條狀的支架,蜘蛛自己知道哪些是無粘性的蛛絲,它隻需避開那些粘性的蛛絲就行了。它的觸覺十分靈敏,所以它能做到這一點。
因此,蜘蛛不被粘住,是它對自己的網“熟門熟路”的結果。它知道該走哪條路。蜘蛛在織網時已在網上留下“安全通道”,這兒的蛛絲是安全的,觸碰它也不會被粘住。
七、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經常外出,不管路途多遠,都不會迷失方向,能順利返回巢中。這是因為它們有兩大法寶:一是在它們外出覓食時,在走過的路上分泌一種“追蹤激素”,回來時便沿此路線返回巢中。這種追蹤激素是一種極微量的化學物質,既有通信作用,又有定向作用,人們通常稱其為“化學語言”。
二是螞蟻的複眼能感知波長500納米左右的電磁波,這是人眼看不到的禁外線、x射線和γ射線,故它具有探測天空中偏振紫外光的本領,並以偏振紫外光作為定向器來導航。所謂偏振光,是指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當電磁波進入大氣層,受到大氣分子和塵埃的散射作用而成的光,這種光隻在某一方向上振動,而不同於向各個方向均勻分布的自然光,所以稱為偏振光。天空中任何一點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都同太陽、觀察者和那一點組成的平麵相垂直。根據太陽位置,人們可以確定整個天空的偏振光圖像。反之,從天空中的偏振光圖像,也可推斷出太陽的位置。人眼察覺不出光的偏振現象,隻能用偏振器來檢查,但螞蟻卻可根據天空中偏振光來確定太陽位置。即使在烏雲遮天或日落西山時,螞蟻也能看到這種偏振光。天空中光的偏振紫外波段最穩定,利用偏振紫外光導航極為可靠,這就是螞蟻之所以能準確回巢的奧秘。
八、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春天的傍晚,我們常常會看到一隻隻螢火蟲在空中發出點點亮光,一閃一閃,活像一隻隻小燈籠,非常有趣。同時,人們也感到奇怪: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螢火蟲是一種世界性的昆蟲,全球約有2000多種,它們都能發光。不光是螢火蟲的成蟲,就是它的卵、幼蟲、也能發光。螢火蟲為什麼能發光呢?
原來在螢火蟲的腹部有個發光器,這個發光器分成3部分發光層,發光層下麵還有反光層,發光層上還有形成小窗孔的透明表皮。這些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每個發光細胞都含有螢光素和螢光酶。
那麼,為什麼螢火蟲的光亮總是一明一滅呢?這是因為當氣管輸送的氧氣減少後,螢光便會變弱,甚至看不到。但是,在螢火蟲體內有一種高能化合物,這種特殊化合物便為它一次又一次地再度點亮“活燈籠”充當了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