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用來把樹幹下部刷白的東西叫刷白劑。刷白劑的主要成分是石灰乳,還有食鹽、大豆粉、石硫合劑。植物冬季塗刷白劑,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方麵預防寒害凍害,另一方麵預防病蟲害。大家都知道,冬季天氣寒冷,但是,白天太陽出來時總會暖和許多。所以,我們喜歡冬天曬太陽。可是,植物曬太陽並不像我們那樣可以自由選擇。太陽下山後,植物不管多冷,還是在原來的地方,這樣,白天熱,晚上冷,並且冷熱差異很大,植物最容易凍傷。植物刷白後,白色可以反射白天的太陽光和各種輻射,避免植物體內溫度過高,大大減弱了白天與晚上的溫度差異,避免植物受到突然變溫的傷害。
另外,秋後初冬,許多昆蟲喜歡在老樹皮的裂縫中產卵過冬,刷白劑對許多害蟲有殺滅作用。
十三、楊柳也能做“變性”手術?
每逢春季,楊柳飛絮成為北方不少城市的一道風景,然而大量飛絮不僅影響空氣質量,而且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導致皮膚過敏,刺激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還可能對電器設備的運行造成損害。
1973年,北京市園林局購買了一批毛白楊雌株,由於該樹種樹幹挺拔、生長快、樹冠美觀且易成蔭,北京市林業局、公路處等部門也相繼購買了一大批,沒多久北京城裏便楊柳遍布了;然而雌性楊柳進入成熟期後的飛絮問題,在當時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麵積的砍伐更換並不現實,近來有關部門正在應用一種‘楊柳變性技太’,將有望解決這一困境。”相關園林專家介紹說。
所謂給楊柳“變性”,就是在樹幹注射抑止劑,抑製雌柳生飛絮;技術人員將柳樹的細枝末節都剪除,留下主幹;然後在高位截除,嫁接上不飛絮的金絲垂柳,這也就相當於給柳樹做了“變性手術”。
技術人員采用高接換頭技術和樹幹注射技術對市內的部分楊柳樹進行“變性手術”,目的是使雌性柳樹轉變為雄柳,以降低楊柳飛絮所形成的生物汙染。據北京市園林科研所植保研究室主任車少臣介紹,高位嫁接是園林種植中經常使用的技術,通過嫁接,使楊柳換種,以此達到雄柳代替雌柳的目的;而注射抑止劑主要是抑製雌柳花芽的形成——我們常說的飛絮,其實是楊樹和柳樹產生的一種雪白的羽絨狀花粉。
注射的藥劑,本身就是植物體內含有的物質,我們隻是通過注射來加以強化,而且這種抑止劑盡管抑製樹木的繁殖生長,卻可以促進其營養生長,改善樹木的景觀,所以對城市的樹木來說是有益無害的,對其他動物也都是沒有危害的。
一、楓葉為什麼會變紅
深秋時節,滿山的楓葉一片火紅,宛如流丹,呈現“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景象。楓葉原來是綠的,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慢慢地變紅,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這種植物的葉子裏除了有使葉子呈綠色的葉綠素外,還有紅色的花青素。
在陽光的照射下,葉綠素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製造養料,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春夏季節,陽光和水分都很充足,植物生長旺盛,葉綠素十分活躍,所以樹葉呈現綠色。到了秋天,氣溫降低,葉子裏的葉綠素被破壞而逐漸消失。這時,紅色的花青索激增,存在於楓葉的表而細胞中,遇到陽光後,樹葉就會變紅。
那麼,花青素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由於光合作用,樹葉合成澱粉,澱粉又變成葡萄糖,分別輸入樹木植株的各個部位作為養料。隨著氣候轉涼,葉子輸送養料的能力逐漸減弱,樹葉中所含的水分也在逐漸減少,唯獨葡萄糖還滯留在葉片裏,糖分積累多了,便形成了花青素。隨著花青素含量的增高,楓葉就會漸漸地變紅。
二、雨後春筍為什麼長得特別快?
有個成語叫“雨後春筍”,這是形容某種新事物的大量湧現和蓬勃發展。因為,一場春雨過後,幾天工夫竹筍就長成了高高的竹子。
竹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地下莖既能貯藏和輸送養分,又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這些莖上的芽,在出土之前已貯足了各種生長必需的養分,到了春天天氣轉暖時,就會向上破土而出,外麵包著筍殼,我們就叫它“春筍”。
但在這個時候常常因土壤還比較幹燥,水分不夠,所以春筍還長得不快,有的芽還暫時停在土裏。
一旦遇雨,水分充足了,春筍就會破土而出,迅速成長。
三、竹子為什麼長不粗?
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一棵小樹,隨著植株長高,它的樹幹會慢慢地增粗。若幹年後,這棵樹的樹幹就會長得很粗,成為有用之材。可是,竹子就不一樣了,它的莖一鑽出地麵,似乎就定了終身,隻能保持原來的直徑,再也不會長粗。那麼,竹子為什麼不會長粗呢?
竹子長不粗的原因在於它沒有形成層。一般樹木在樹皮與木質部之間,有一層薄薄的但分裂能力很強的細胞,這層細胞叫形成層。春夏季節,氣候溫暖,是形成層細胞最活躍的時候,它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這樣,樹幹就增粗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