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李自成大軍橫渡黃河之時,北京城的春雪凝然瑩白。『言*情*首*發www.Klxsw.com朱由檢安靜地坐在修飾金碧的雕窗文槅之下,便靜靜地想出了三條計策:一條是李建泰督師。一條是調遼東總兵吳三桂回援京畿。最後一條乃是暫避李自成的鋒芒,向南回防到南京去,等局勢改觀了再實施戰略反擊。
李建泰是一個典型的文人,他的專長是給皇帝講經,讓他帶兵,崇禎看中的是他家鄉的財產下麵就簡略地談一下朱由檢的三條錦囊妙計是如何腹死胎中的。
李自成大順兵自西安一發兵,便給朱由檢下了戰書,公開跟大明政府叫板。作為大明政府的最高領袖朱由檢,那是一定要在政治上作出反應的。如此,朱由檢便決定選派大學士李建泰,代表中央政府深入到一線去督師。
李建泰,字複餘,山西曲沃縣人。這也是一個典型的文人,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軍事。朱由檢這番之所以青眼高看李建泰,原本也不在乎他是否有行軍布陣的本事。大明朝按照萬曆朝以後形成的規矩,中央委派督師下到基層督察工作,無論如何,都應該攜帶一筆餉銀振奮軍心。國庫中財源枯竭,朱由檢想讓李建泰私人拿出這一大筆的犒勞費。這是李建泰此番入選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建泰走出京城不遠,前方即傳來李建泰故鄉曲沃縣淪陷的消息。起先,大兵們把李建泰當一尊祖宗敬著,是因為李建泰在曲沃縣有大筆的銀兩等著大夥兒去拿。現在,李建泰的巨額家財打了水漂,繼續往前走,沒糧沒餉,士卒們無甚意緒,軍心立即渙散。李建泰屯兵保定,不敢再往前走。後來,劉芳亮一支偏師兵過保定城之時,順便把保定城破了。李建泰一度把刀架在脖子上想做一個烈士。後來,一轉念,好死不如賴活吧,便投降了李自成。以後,清兵入關,李建泰又輾轉成為大清朝的內院大學士。
這是朱由檢第一條錦囊妙計的破產。
至於調吳三桂入關一事,在內定李建泰為輔臣督師之時即已在著手準備了。
李建泰是不是一塊打仗的材料,朱由檢自己心裏是有數的。朱由檢絕對不會傻瓜到把李建泰當成可以倚仗的萬裏長城。因此,大約在正月十九日之時,朱由檢便在有兵部尚書張縉彥參加的閣臣會議上提出:抽調吳三桂的五千精兵入關,以加強京師的防衛力量。
這種用兵方法,自袁崇煥入援過京畿之後,幾乎形成定規。但是,陳演、張縉彥兩位心裏有數,朱皇帝這一次行的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策。皇帝想放棄寧遠城,但是,又怕引起言路上的劇烈反彈。所以,想讓兵部與內閣幫自己挑起這副擔子。崇禎時期,隻要死心眼為朱由檢辦事情的大臣沒有哪個最後落了一個好結果。因此,陳、張兩位的態度很堅決:如果是皇上自己承擔放棄寧遠的一切責任,他們舉雙手歡迎。如果要他們兩人把這件事情包攬下來,對不起,他們不想被喜歡算秋後賬的朱由檢整死,他們堅決扞衛國家領土的完整,反對調吳三桂入援。
遷延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中旬之後,山西的戰局越打越壞。北京城的空氣已經相當緊張了。朱由檢仍在逼首輔陳演、大學士魏藻德二人,就吳三桂馳援京師一事表態。陳、魏二人再次耍滑頭,讓皇帝去征求當事人吳襄、吳三桂父子的意見。吳襄、吳三桂父子同意放棄寧遠城。朱由檢這才痛下決心。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六日,朱由檢嚴令吳三桂放棄寧遠,與薊遼總督王永吉一起回防京師,同時接到調令的還有薊鎮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