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時走不脫,朱由檢剩下的唯一一條路子便是守城。『可*樂*言*情*首*發(www.klxsw.com)』
崇禎時的北京內外城示意圖北京的城防體係在明代有四個防衛圈子。第一道是外城。外城的通高約七米,頂厚十米,基厚十一至十五米。修建有永定門、左安門、東便門、廣渠門、右安門、西便門、廣安門。結構如此之嚴整,比李自成三打不下的開封城要堅固了許多。
再進來,是北京的內城。城牆的內外牆體均砌磚包裹。內城的通高十二至十五米,頂厚十六米,平均基厚十九至二十米。內城有城門九座:正陽門(前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東直門、西直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角樓四座,水門三處,敵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一萬零三十八個。城外有寬三十至六十米的護城河,這是北京城防最重要的一道防守線了。
大明曆史上,北京城防曾遭受少數民族三次攻擊。前兩次是北元蒙古也先瓦剌部的“土木堡之變”,俺答汗韃靼部的“庚戌之變”,都是直接圍攻北京內城,無功而返。1629年皇太極的“己巳之變”,北京城已經修好外城。皇太極的白旄黃鉞遇上了矯首昂然的北京外城,也隻能喧擾而止。
崇禎時的紫禁城示意圖北京內城套著一座皇城,皇城裏麵才坐著紫禁城。皇城有四個城門:**、地安門、東安門和西安門。這便是史地專家在講到北京城防時,所謂的“裏九外七皇城四”之城門的森嚴壁壘設置。冷兵器時代想要把這樣一座鐵壁銅牆打開,真的不太容易。
當時,保衛北京城的武裝力量分兩大塊:一大塊是負責整個北京城軍事保障的,活動範圍主要為北京的內外城。主要力量為京營,分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三大營。明朝本著“利器不可示人”之精神,負責北京城警戒任務的京營,擁有占壓倒性多數的最先進的火器。另外一大塊則為負責保衛皇帝住著的皇城--紫禁城安全的天子禁軍。崇禎年間,在禁軍中挑選勇衛營,又號黑虎頭軍,這支隊伍中,後來便湧現了像黃得功、周遇吉這樣的虎將。
明軍自“土木之敗”一過,元氣大傷,之後便再也無力恢複它早年的榮耀。至崇禎十二年(1639年)時,王章奉命巡視京營,“按籍額軍十一萬有奇”,附加的班軍則減為兩萬。不過,大清的皇太極多次用兵侵擾京畿山東各地,北京屢屢告急,崇禎靠這些人守城卻也亂而不危。
當初,一個正規軍不滿萬人的開封城,李自成先後聚積數十萬重兵,攻打了三次都無法拿下,李自成大順軍根本不具備對峭拔森然的北京城防進行攻堅作業的能力。因此,後來有人說:偌大一個北京城,其實不應該說是李自成憑本事打進城去了,而是朱由檢自己頭腦發昏,手忙腳亂地把一座錦繡北京城拱手送給了李自成。
當時,北京內外城上的城堞口有十五萬四千多個,而當時願意登陴守城的京營士卒僅僅不過六萬人。朱由檢緊急從內宮抽調了近萬名粗通軍事的太監守城牆。
其實,這個時候,問題的關鍵已不在於守城的人數多寡了,而在於這支軍隊的士氣是否振作。軍中的一般士卒,無論崇禎以怎樣的春秋大義去激勵大家,當兵的吃軍餉,家中的老小要吃飯,便始終是一件大事情。守城士卒饑寒交迫,為此,便有不少人開了小差。而且,北京城也一直存在著類似於開封城的“兵民”那樣的準軍事組織。隻要朱由檢肯從皇宮內庫中掏出銀兩,北京城也可以打出類似開封城那樣軍民團結如一人的整體保衛戰。可是,朱由檢卻再次記起了薛國觀提議過的捐餉路子。
捐餉這玩意兒,本來就相當於變相的敲詐勒索,第一次沒有走通,第二次回轉頭來試圖再走,除非你用鐵血的手段,否則仍舊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