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二月春寒。朱由檢助餉的範圍從過去的皇宗勳戚深入到了太監和百官階層。包括李邦華、李明睿在內的許多朝臣都無比堅定地相信,皇帝私人的小金庫中有大把的現銀躺在幽深的庫房中發黴。於是,大家都默不作聲地盯住朱由檢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你朱皇帝不是鼓勵納銀達到三萬兩就是大大的忠臣嗎?那你先從自己的老嶽父嘉定伯周奎開始勸捐吧。如果你朱皇帝說得動鐵公雞周奎,這才顯出你做皇帝的好本事!

朱由檢拗不過那一班刁鑽的臣下。下手前,便先給周奎派發了一點小甜品,將他的嘉定伯晉升為嘉定侯。鐵公雞周奎自忖這一回無論如何也躲不過了,便向朱由檢報了捐助一萬兩的數目。朱由檢首戰失利。這一次的獻愛心捐款活動,勳戚、太監、百官齊聲叫苦連天,捐款所得隻不過區區二十萬兩而已。

難怪朱由檢越走到後麵,心境便越悲愴,最後竟走進了一條江空岸寂、孤泊無依的絕路。

進入三月份之後,北京城進入一級戒嚴狀態。朱由檢調整了城防的軍事指揮官,任命襄城伯李國禎總督京營,司禮太監王承恩提督內外軍(稱總察),兵部尚書張縉彥負責調度各處兵馬,王家彥協理京營戎政。

王家彥協理京營戎政提督內外軍的太監王承恩雖然忠心,可他從未經曆過陣仗。大明朝的最後一任兵部尚書張縉彥基本上仍屬於那種語言表達能力特強,動手能力奇差的明末無良官僚。至於掛總督銜的李國禎,徐秉義《明末忠烈紀實》中給他的評價是:“國禎無賴子弟,善騎射,喜大言,數請戰,實恇怯無能為也。”四人當中,真正做得了實事的,恐怕隻有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戎政王家彥。

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大順軍偵察兵來到了北京外城的城下窺探。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之下,襄城伯李國禎忽然起了一個大膽的念頭,盡點五萬“三大營京兵”出城與大順軍決一死戰!

王家彥趕緊來到朱由檢的跟前據理力爭:在目前軍心極度動搖的情勢下,千萬要采取守勢,固守城池。三大營出城必潰,三大營如果潰散了,北京城就在劫難逃。

朱由檢卻十分頑固地批準了李國禎的出擊計劃。

果然,李國禎、王承恩的主動出擊變成了迎賓行動。

五萬明軍出城未走到五十裏地,即遇上了大股的大順軍騎兵。明軍一槍未放,即稀裏嘩啦在頃刻間崩潰了。部分明軍士兵當即倒戈投降,掉轉槍口來打守衛城牆的昔日弟兄。大順軍按照軍中形成的作戰慣例,脅迫剛剛投降的明軍在前麵打頭陣做炮灰。城下降兵極力宣稱大順軍如何的兵強馬壯、勢不可擋。城上守城的士兵聽了,氣勢更加沮喪。

史實證明,吳三桂關寧軍三月二十日進抵現在的河北豐潤,與北京城已經不到三百裏的距離了。這次吳三桂帶來的是三萬關寧軍精騎,與唐通先前帶來的八千拆爛汙的軍隊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而大順軍真正進入已經無防可設的北京城為三月十九日。王家彥說的固守待援,用現代的語言通俗來講便是“請你堅持最後五分鍾”!但是,朱由檢命慳福淺,最後的五分鍾他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三月十九日清晨,東廠提督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了崇文門,太監王相堯打開宣武門。兵部尚書張縉彥見大勢已去,也打開了正陽門,朱純臣打開阜成門,此時,內城九門一起打開。李自成竟輕易地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術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