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這才冷靜地命令戴鬥笠拖大辮的三萬清兵預備隊出擊!

大順軍終於在這樣凶悍的逼攻之下,倒了下來。

事後,隨軍的朝鮮世子追憶當時的情形說:“清兵三吹角,三呐喊,一時衝突賊陣,發矢數三巡後,劍光閃爍。是時,風勢大作,一陣黃埃,自近而遠,始知賊兵之敗北也。一食之頃,戰場空虛,積屍相枕,彌漫大野。騎賊之奔北者,追逐二十裏,至城東海口,盡為斬殺之,投水溺死者,亦不知其幾矣!”

是役,李自成損失了大順軍所有的精銳,僅率三千不到的殘兵退回北京城。山海關下大順軍六萬餘將士的屍骨,據說,在後來的三年間都無法收拾幹淨。

取得這樣的勝利,多爾袞當然是開心啦。當即在山海關城頭賜給了吳三桂一個“平西王”的光榮稱號。

不過,山海關之戰以後,吳三桂手上並無明太子。後來,李自成從北京城退出後,明太子與永、定二王即下落不明。這樣,多爾袞與吳三桂實踐於南京立明太子為帝之合約的先決條件已不複存在。多爾袞便不再理會這個合約。

其時,多爾袞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優勢已經從容掌握了多爾袞、吳三桂這支聯合軍隊的主導權。李自成主動撤離北京後,多爾袞想一人獨享北京城的話語權。於是,多爾袞便派給吳三桂一個光榮的任務,讓他去追殺李自成。這樣,吳三桂關寧軍與多爾袞配給他的一萬清兵,僅僅隻是從北京城西的城牆邊繞過,即一路向西窮追下去了。

山海關之戰,李自成幾乎打光了所有的精銳,僅率三千殘兵遁回北京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三千殘兵遁回北京。劉宗敏在山海關征戰時全身多處受創傷,這時便固定於一張長桌上,用棉被疊蓋抬回。

李自成鬱悶得心在滴血。為泄憤,李自成斷然下令斬殺吳三桂之父吳襄一家老小三十餘口,吳襄的首級被高懸於旗杆之上。

此刻,李自成精銳俱失,顯然已經沒有了跟多爾袞清軍爭雄的本錢。因此,李自成跟軍師牛金星商議說:“滿洲兵勢大力強,北京之地,豈可久留?不若舍去,退回西安,憑險可守!”

這時,牛金星心裏極度灰暗,原本想做一個劉基、李善長式的開國良相,卻不料仍淪落於江湖狗頭軍師的下場!於是,他冷凜地跟李自成說:走是可行的,隻是我們辛苦了這麼些年,也不能白白地到這千古之都走一趟,我們既要留下一個流芳千古的回憶,也要留下一個烈火熊熊的紀念。

牛金星所謂的流芳千古即是勸李自成在臨走之前於北京城登上帝位。

之前,李自成雖然在西安成立了大順政府,他當然行使了皇帝的權力,卻一直沒有舉行稱帝的儀式。這好比現在青年男女的同居,而沒有履行結婚的儀式,同居與結婚無論如何都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所以,四月二十九日,“追尊七代皆為帝後,立妻高氏為皇後,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金星代行郊天禮”。所有參加儀式的農民軍將官都神情沮喪。隻有李自成的頭始終是倔強高昂的,他圓了許多野心勃勃之男人無法企及的皇帝夢,心理上便有一種最大的滿足感。

其次,牛金星建議火燒紫禁城,這自然是一種承擔千古文化罪人的流氓行徑。可是,自己一時用不上的好東西,又不能帶著走,那是絕對不能留給別人的,這是從前李自成、張獻忠這一路梟雄人物荼毒江湖之時的共同規則。因此,對於牛金星這條建議,李自成也答應得很爽快。《李朝實錄》說:“宮殿悉皆燒盡,惟武英殿巋然獨存,內外禁川石橋亦宛然無缺。燒屋之燕,蔽天而飛。”

李自成自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八自西安發兵,三月十九日即住進了紫禁城,其興起何其勃然焉!可是,李自成的政治相當幼稚,他像一個青春期渴望女子的大男孩,他把北京的政治秩序搞得一團糟,如此,李自成的堅挺並不能維持很長的時段,他很快便跌落到了萎縮的狀態。

有人講,大順的速亡,主要在於它的暴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卻也不盡然。曆史往往沒有我們坐在稱心如意的書房間評議曆史時所想象的那樣簡單。因為,其後,替代大順軍的大清國,你也不妨把它看成一個中了頭獎的粗獷漢子。它的政治當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映碧流丹、花木翛然的。它在鎮壓自己的反對麵時,同樣也有著其冷酷與鐵血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