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懂得放下,才是最大的收獲(2 / 2)

誰說放下就是吃虧,退讓就是失敗呢?你爭我爭,隻能爭個兩敗俱傷;你讓我讓,卻讓出了方便,讓出了鄰裏和睦,讓出了“仁義”之名。

安德魯·卡內基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他曾與“汽車大王”路易斯·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這兩個大財閥的名字並列在一起,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從一個不名一文的蘇格蘭平民,變為世界性的“鋼鐵大王”,卡內基靠的不是“爭”,而是“讓”與“放下”。

懂得“讓”,卡內基才會用湯姆生的名字來為自己的煉鋼廠命名。湯姆生是當時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董事長,卡內基的做法讓他十分高興。於是,他宣布修築賓夕法尼亞鐵路所需的鐵軌一律從卡內基處購買。卡內基的“讓名”,為他爭得了一宗很大的鐵軌生意,他的事業從此興旺起來。

懂得“讓”,卡內基才不會像別的企業家一樣,靠一味壓榨員工的油水來謀求財富。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帶走我的員工,給我留下一座工廠,不久之後工廠就會長滿荒蕪的雜草;拿走我的工廠,把我的員工都留下來,我們很快又可以建起一座新的工廠。”卡內基對員工“讓利”,才籠絡了人心,最終建起了一個龐大的鋼鐵帝國。

放下眼前的名利,追求長遠的名利是一種“讓”的智慧;放下身份,用更低的姿態去麵對這個世界,也是一種“讓”的智慧。

曾經有一個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找工作。可找了很久,沒有一家企業錄用他。博士百思不得其解,他想:很多不如我的人都能謀生,為什麼我卻偏偏找不到工作呢?左思右想後,他決定收起自己所有的學曆證明,以一個高中生的身份去謀職。

不久,他謀得了一份程序輸入員的工作。讓一個博士幹這樣的工作,似乎有些太大材小用。可他幹得十分踏實、細致。老板發現他總能糾正程序中的錯誤,認為他不同於一般的輸入員。這時,他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於是被調升到跟本科時所學專業相對應的崗位上。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博士依然幹得一絲不苟,還總能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建議。老板發現了他的才能,詢問起原因,他又亮出了碩士文憑。

就這樣,他通過自己卓越的表現,而非自己的學曆,一步步得到了提升,並最終獲得了老板的信任和重用。

身居低處,自然引川入海。懂得放下,懂得退讓,何嚐不是一種人生的藝術,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呢?

心靈悟語

原來,有一種態度叫寬容,有一種寬容叫放下。放下了,退讓了,才能舍小謀大,以退為進。

人活一世,如果做不到完全與世無爭,至少也可以學著放下一些東西,看淡一些東西。放下不是放棄,看淡也不是漠視。隻因生活原本就是如此:懂得放下,才能擁有;懂得看淡,才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