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都有自己處世的原則。沒有原則,做事就會隨波逐流,就會唯唯諾諾。可是,有些人模糊了原則的概念,忘了原則的目的,把自己的一切喜好都當成原則,把固執己見當成原則,聽不進勸告,不知道忍讓,結果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
這些人忘了,不管做什麼事,不論講不講原則,目的都是為了讓事情變得更好。有句話叫“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當自己堅持的原則有悖於事情的合理發展時,就要學會變通,學會通融。如果為了堅守原則,反而讓自己和別人都陷入了不幸的境地,那還要這樣的原則做什麼呢?
曾有一對戀人,在一起五六年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男方父母親自登門拜訪,向女方提親,不料女方父母表態:“結婚可以,但必須在婚前給足10萬元現金,並在江濱買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做彩禮。”
對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來說,要一下拿出這麼多彩禮錢,不能不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聽了女方家長的話,男方父母十分為難。想了想,隻好跟未來的親家說好話:“就隔兩條街,我家情況你們也清楚。彩禮肯定要給,房子肯定要買,婚禮也要風風光光地辦。你們是一個女兒,我們是一個兒子,誰不心疼自家孩子?我們也想讓孩子過得好一些。隻是日子還得一點一點過,一下子要我們出這麼多錢也困難。房子的事兒不妨先緩一緩,讓孩子們先把婚結了。”
這樣的話並沒有錯。可女方父母的心卻是鐵做的秤砣,實心的,怎麼說也勸不動:“別的什麼事兒都可以商量,就嫁女兒這件事絲毫不能含糊。”
過了幾天,男方父母拿著10萬現金,又上門說好話。他們本以為自己做事這麼幹脆直爽,至少也會博得一些體諒。誰知女方家長還是那句話:“嫁女兒的事是原則,沒什麼可商量的。”
男方父母也失去了耐心,於是跟對方爭吵了起來。兩家爭得臉紅脖子粗,還差點打起來。女孩和男孩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又毫無辦法,急得直哭。
這樣鬧了一番,從此兩家傷了和氣。男方父母氣呼呼地提著錢袋,拂袖出了女孩家。女孩的父母卻還在門後大嚷:“沒本事就別想娶兒媳。”
此後,兩家的關係就這樣僵持著,相互不再往來,也不說話,猶如冤家。
一晃半年過去了,冷戰卻還在繼續,依然沒有絲毫緩和的趨勢。男孩不太高興去女孩家,女孩也不好意思再見男孩的父母,這對年輕人索性兩家都不回,自己在外麵租來的房子裏過起了日子。
一年後,女孩懷孕了。結婚這件棘手的事情又被迫浮出水麵,不能一拖再拖了。
這對年輕人心想,如今生米都煮成了熟飯,女方家裏應該沒有不同意的道理了。於是,他們一起拎著大包小包的禮物,來到女孩家,向女孩的父母彙報了懷孕一事。
不料,女孩的父親暴跳如雷,將女兒劈頭蓋臉痛罵了一頓,又對男孩說了“別拿懷孕作要挾”“下流的手段”等不堪入耳的狠話。
這些狠話就像無數的針,紮在男孩心中,疼得滴血。若不是看在女孩的麵子上,他也許早就發怒了。
回到家,女孩痛哭了半天,男孩也十分鬱悶。“要不然,我們先去領證吧。反正隻要法律上許可就行。大不了不辦婚事了。”男孩說。
可女孩並不讚同,她在跟自己的父母賭氣:“過一陣再看看吧。到那時他們還不同意,我就偏不結婚。他們不心疼我,我也要讓他們後悔。”
一晃又是幾個月過去了。看著女孩的肚子越來越大,男孩十分著急。一天,他鼓起勇氣,提著一大堆禮物,再次去嶽父家說情。誰知這一次,女孩父母連門都不打開。冷冰冰的鐵門內傳來一句冷冰冰的話:“你就別再做我們的工作了。真想娶我女兒,就去做你父母那邊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