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四大皆空看破紅塵(3)(3 / 3)

大凡世上的無謂爭端多起於芥茉小事,一時不能忍,鑄成大禍,不僅傷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達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縱然有點愚勇,終歸城府太淺。人有時大愚,小氣不願咽,大禍接踵來。

忍耐並非懦弱,而是於從容之中冷嘲或蔑視對方。

唐代高僧寒山問抬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視我,毀我傷我,嫌惡恨我,詭譎欺我,則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讓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裝聾作啞,漠然置之,冷眼觀之,看他如何結局?”這種大智大勇的生活藝術,用老子的“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這句話來評論恰如其分。

唐朝的婁師德,是世家公子,祖父曆代都做大官,他弟弟到代州去當太守,他囑咐說:我們婁家屢世餘蔭,所以難免被人說道。你出去管理,要認清這一點。遇事要能忍耐,他弟弟說,這我懂得,就是有人把口水唾到我臉上,我也自己擦掉算了。婁師德說,這樣還不行。弟弟又說,那就讓它在臉上自己幹。婁師德說,這才對了。

忍耐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它需要健康的心理。忍耐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也不是誰都能學會的。做到了,萬物皆備於我;學會了,人格就被提升。婁師德教誨他的弟弟“唾麵自幹”,實在是毅力的展開和情性的張揚。

無論是民族還是個人,生存的時間越長,忍耐的功夫就越深。生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業,誰都難免經受一段忍辱負重的曲折曆程。因此,忍辱幾乎是有所作為的必然代價,能不能忍受則是偉人與凡人之間的區別吧。韓信受辱胯下,張良納履橋端,皆英雄人物忍辱軼事。屈辱能令人發憤,催人奮進,是一種無形而巨大的向上動力。

玄機就在顯山露水之機

管理心術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本身一看就詭詐多變的,讓人避而遠之;另一類則是表麵平淡無奇、無“神”的跡象,然而其深處則是包藏了極深的玄機,不易讓人識破,隻是在關鍵時刻才顯露山水,讓人恍然大悟,歎服不已。這兩類心術不能說那一種更高明一些,隻是在不同的具體情況下用不同的心術罷了。

唐代大臣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以後,又經過肅宗、代宗、德宗三朝,屢建功勳,被封為汾陽王。他身為國家元老,功高幾可蓋主。

然而,在汾陽王府第裏,卻與別家府第大不相同,毫無森嚴壁壘之勢,而總是門戶大開,任出任入。

有一天郭子儀員工的一位將軍求見。當時郭子儀正在侍侯夫人和愛女梳妝,他毫不在乎被人看見,仍不慌不忙,照舊侍侯完畢才去接見。他的兒子們見了,麵子上很覺得過不去,便一起約好向父親勸諫。他們說:“父親功業赫赫,世所罕有,但卻不注意尊重身份,憑誰都可以進入你的臥室,這樣沒有規矩怎麼行呢?”

郭子儀聽了這話以後,隻好向兒子們講明他這樣做的用意。他說:“你們的心意我又何嚐不知道呢?可是你們卻一點也不懂我的良苦用心,我們的家現在有五百匹吃公家草料的馬,有上千個吃公家糧食的仆人,人口雜多而繁亂。而我自己呢,權勢地位、聲名財產,什麼都已經到了頭。往前,我沒有什麼可以再去追求的東西;往後,也沒有什麼可仗恃的東西。就我現在這樣的情況,如果像別人家那樣大門緊閉,不與外人往來,搞得門深似海,隻要有一個人誣餡我,就會有人跟著胡亂猜測,如果傳到聖上的耳朵,弄不好全家九族都將遭遇殺身之禍,那時便有口難辨,悔之莫及了。而像現在這樣,我們家的四門洞開,任出任入,一切都明白地擺在眾人眼裏,誰要想加罪於我不是就找不到借口了嗎?這正是我的用意所在啊。”

郭子儀一席話,道破了玄機。他的兒子們聽了恍然大悟,認為實在有道理,紛紛拜倒在地,深深佩服父親的深謀遠慮。

封建社會官場險惡,政治鬥爭激烈,像郭子儀那樣地位和權勢的人,必須時刻提防別人的陷害,而這類陷害往往又是難以預料的,他采取這種開放性的方法,從而達到了“不神之神”的境界。

郭子儀的做法,是對封建社會深刻理解,對封建官場了如指掌,對最高統治者心態透辟掌握後的聰明措施。

其實,由於世間的萬物無不處於對立統一、矛盾變化之中,“神奇”與“不神”往往也是可以統一和轉化的,而不是完全對立的。有些人往往容易用習慣的舊眼光對事物進行衡量,因而看不到這類特殊事物本身蘊含的神奇內質,隻是把它視為平凡的變體而予以忽視,甚至加以嘲弄,直到該事物的神奇內質被揭露開來,露出奇光異彩時,才恍然歎服。

烏龜、蛇頭與蛇尾

“忍”是一種大本事,要出忍的本事,重要的在於兩點:一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必須忍;二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必須不忍。忍辱是為了精進,策略上的低頭為的是再次昂頭。但是對於歧視,特別是民族歧視,決不能聽之任之,決不可忍。“忍”是有原則的。忍辱精進,先要學會分辨是否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