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小國寡民無為而治(7)(1 / 3)

喜怒不形於色:古時認為修養好的人能夠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寵辱不驚於身,處危難之際而仍然能夠性情閑適爽朗,聽到讚譽或低毀時能夠顏色不變,以天下之興衰治亂為己任,先天下之優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人是高居上位的君子;憤怒而不至於放肆,得意而不至於忘形,從不猜測將來人生、事業的得失取舍,更不因此而忽喜忽怒;不揣度未來己身的榮龐和恥辱,更不因人欣優戚,這樣的人是身居下位的君子;喜怒哀樂都由感情,恩人仇人界線分明,喜歡玩弄權術欺上瞞下,固執迂腐,驕傲放縱,喜歡同類,排斥異己,患得患失,色厲而內荏,羞於談及自己微賤時的小事,害怕別人提及自己未發達時的經曆,這樣的人是在上位的小人;一有風吹草動就驚慌失措,遇到事情就慌裏慌張、風風火火,喜歡賣弄自己的長處,害怕提及自己的缺點,附合自己就十分歡喜,反對自己就憤怒異常,想到自己可能榮華富貴就神思飛揚,將要升至高位時便顏色大變,這樣的人,是身居下位的小人。

古代名臣中能夠喜怒不形於色的不計其數,西晉王戎與嵇康相處二十來年,卻從未見他有喜悅憤怒的氣色;他自認為自己的德行、智力不及中人,因此努力加強自己的修養,不以自己的喜怒來影響工作,所以一輩子喜怒不形於色;北宋時,呂端任宰相,受到皇帝褒揚嘉賞也不喜,遇到坎坷挫折也從不畏懼。上述諸例都是賢德之人道德深厚、器宇軒昂、見真識遠的反映。

少言自重:古時認為喜怒不形於色者修養成熟可以擔當大任,而少語多思則是判斷一個人城府和心機的重要標準。口總是張著的人,他的腦總是空著的;而口閉住的人,他的大腦是充實的。少言而自重不但能夠知人,也能夠取得別人的尊重。

曾國藩就是這樣一位少言自重、喜怒不形於色的人。由於他個人修養十分深厚,因此員工的將領很難從他的表情中得知他的喜惡。這樣的話,那些想要進餡言、溜須拍馬的人也不知道從何下手,尤其他的那雙三角眼總是半眯縫著,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所以曾國藩在軍中開始訓話之前,所有將官都心有畏懼,一旦得到命令,無不戰戰兢兢地努力完成。

現實生活中就有這種情況,羅克在一家證券公司當董事長。他自大學畢業後,就在其父親創辦的公司服務,不久公司的一切都由他一個人經營。然而,他父親是一位相當自信、頑固的人。因此,他為了說服他的父親,費了相當多的苦心。由於不懂得少言而自重的方法,進入公司五年中,幾乎每天都在爭吵。最後,在同事的啟發下,才逐漸了解到他父親的偉大。學會了不加以反駁,默默地聽講。等到彼此冷靜時,才把自己的主張說出來,如此,父親較容易接受,這種方式很快使父子和好,而公司很快也發達昌盛起來。

這個例子中,羅克利用自己的沉默,促使頑固的父親有可能較客觀地考慮一下自身的看法,而不至一味感情用事。修養好的人也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來傾聽和思考別人的話,所以很多情況下,修養不是一種表現,而是一種成功的方法。

深藏不露真君子

當自己的力量處於弱勢,比如兵力還不夠多,勢力還不夠眾,威望還不夠高,如此等等不及別人的情況下,必須韜光養晦,做到深藏不露,絕不可讓人看出你有意和對手分庭抗禮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苗頭。否則,你此時羽毛未豐,他若生了殺機,要將你剪除,那實在易若翻掌。

從曆史來看,韓信、馬謖不可謂不聰明,但鋒芒太露,一個無止境地逼著劉邦要給自己封王,一個妄自猜測軍中主帥意圖並動搖軍心,所以都沒有好結果。而陳平因為懂得隱藏自己,後來成為漢室複興忠臣,劉備懂得藏鋒不露,後來竟三足鼎立而分天下,可見這深藏不露的學問實在是太高深了。所謂喜怒不形於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是同樣一種生存策略。

其實,深藏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須看準時機,在該露的時候毫不猶豫,立刻脫穎而出,當然,在藏的時候,並非被動地四處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時而藏時而露,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樣才能保證他日時機一到,你能一出必勝。

同樣,武則天初期攝政時,在高宗麵前將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裏,已經顯示了她的執掌政權的實力,所以日後她能一舉成功取高宗而代之。

藏與露的時機實在不易掌握,何時當藏拙,何時當露鋒芒,是沒有一定之規可循的,隻有相機而動,適時而出,而能夠掌握這一絕妙時機的,絕不是普通人。

謹防禍從口出

“口者,心之門戶也。”這是《鬼穀子·捭闔第一》卷中說的話。意思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心靈欲念,總是要通過“口”這個渠道和語言的媒介表達出來。

人說些聰明話並不難,難的是少說一些蠢話。

“自負”,大約可以說是“蠢話”連篇的淵藪。自負人之“口”,雖未喝遍五洲之水,卻時常誇下“海”口,以致以偏概全、貽笑大方。曾有一自負青年,自己剛剛出版了一本分量並不太重的著作,於是麵對一批待業青年擺出了一副導師之貌,豈知有些雖暫時處於待業狀態的青年人,早已“業精於勤”,多有學術上的重要突破,猶如待機爆發為“新星”的“暗星座”。之後,等這些青年接連提出一係列頗具獨到見解、難以回答的學術難題時,這位以“作家”自詡的青年人,才察覺到自己說的是一通“有眼不識泰山”的蠢話,以致羞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