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小國寡民無為而治(9)(1 / 3)

無用、無為的道理在老、莊著作中隨處可見。無用和有用,無為和有為,其中充滿了辯證法。那棵大樹,看似完全沒有用,實際上有大用,供成千上萬的人乘涼不是大用嗎?這則故事還說明了另一個問題,有大用的大樹表麵上全是疙瘩,顯示出無用的架式,並因此保存住了生命,越長越高大,同時也保住了大用。這棵大樹還頗有點智慧。

世上常有一些聰明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聰明反被聰明誤。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楊修,孫權帳下的諸葛恪都是高智商的才子。曹操曾對楊修感歎道:“我的才能要比你差三十裏。”諸葛恪也是口才極佳,思維敏捷。但是,楊修鋒芒畢露,尤喜賣弄小聰明,在軍機大事麵前,輕率不慎,被曹操斬了首。諸葛恪過於自負,剛愎自用,最終為東吳另一權臣孫峻所殺,結局可悲。相反,具有大智大勇的劉備寄於曹操籬下時卻不露鋒芒,每日種菜澆園,顯出一副胸無大誌的樣子。深謀遠慮的魯肅,憑著外表一副“愚”相,得到劉孫雙方的信任,施展其高超的公關手段,每次孫劉之間關係緊張時,他都能充當“緩和劑”。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裏和露在臉上之分。有人“大智若智”,如諸葛亮、周瑜等高才。諸葛亮長身玉立、氣宇軒昂,看著聰明,實際也聰明。有人“大愚若愚”,像晉惠帝司馬衷,看著像個傻子,實際上還就是個傻子。“大智若智”和“大愚若愚”的人,一目了然,沒什麼好說的。值得說道的倒是另外兩種人:一種人“大智若愚”,內心極聰明睿智,臉上卻顯得愚魯木訥,像東吳的魯肅、嶽元帥帳下斷臂的王佐;還有一種人,貌似聰明,心裏卻是一堆亂草,像一隻繡花枕頭,這叫“大愚若智”。

大智若愚,既有大誌,又不露鋒芒,人際關係又好,生存和發展環境平和。許多人追求大智若愚,不但自己追求,而且希望子女也是這樣的人,因而常見以“若愚”命名的人,暗喻身藏大誌。但是從來沒聽到過有人給自己或給子女取名“若智”的。凡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聰明麵孔糊塗心腸的人,沒有什麼用處。

生意場上也有“大智若愚”或“大愚若智”的事情。從前有兩個賣甕的,一個外號叫“憨老大”,另一個外號叫“小精心”。他倆同在一個窯上取貨,又都到鄉下叫賣,每個甕賣8個銅錢。“小精心”算賬很準,每個8個銅錢,買10個則是80個銅錢。“憨老大”不同,誰買3個甕,就少收一個銅錢。“小精心”喊破嗓子,賣得又慢又少;而“憨老大”賣得又快又多。不知底細的好心人對“憨老大”說:“老弟,一個甕8個錢,3個甕要收24個銅錢,你咋算錯了?”“憨老大”笑眯眯地回答:“三八二十三,人人說我憨,憨的賣完了,精的沿街擔。”看來“憨老大”表麵糊塗,實則精明,薄利多銷,這就是精明之所在。這個故事講的是憨與精的辯證法。俗話說,大智者若愚,聰明過頭了反被聰明所誤。有些人拚命想賺錢,斤斤計較,甚至缺斤短兩,顧客卻不願意和他打交道,有心栽花花不開;有些人表現出一種寬厚的態度,讓利給顧客,顧客當然喜歡與他打交道,無心插柳柳成陰。

清朝嘉慶年間,有個名叫“五百包子”的小吃攤,每天隻賣500個包子,賣完就收攤,多一個也不賣。500個包子往往不到半天就賣光了,沒買到的,隻好第二天再來買。一個讀書人認為攤主的做法有點傻,就問攤主:“你的包子這麼好賣,為什麼每天不多賣些呢?”攤主反問道:“當你酒足飯飽、撐得直打飽隔時,再上來美味佳肴,你想不想吃?”攤主的限量銷售法看似愚,實則精,他巧妙地抓住“商品隻有在你想買而不容易買到時,你才會想盡辦法去買”的消費心理,“欲擒故縱”,成功地製造出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麵,吊起顧客胃口,又使顧客產生稱心如意的感覺,這不失為一種巧妙的營銷手段。

然而,有一些老板卻采取了“撐破”消費者“肚皮”的下策。我國南方某無線電集團公司,前些年設計生產價廉物美的收錄機係列產品,一時間暢銷國內,飲譽獨聯體。可是該企業產品打響後,便急不可耐,隨意擴大生產規模,產品在市麵上比比皆是,使消費者目不暇接。從此,該企業收錄機係列很快便失去其誘惑力。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

看起來很傻

國內外商界有許多看起來很“傻”的事。多米諾皮公司為了讓其一家代銷店不電斷生麵團的供應,竟包了一架飛機專門把不值錢的幾百斤生麵團送去。運輸費多少錢,生麵團多少錢,誰都會算這筆賬。但聰明人說:“我們用高價的運輸費,送去了本公司的信譽,值!”

太陽神企業是一個知名的大企業。太陽神在為殘疾人運動會讚助100萬元以後,主動地把主席台後麵本應懸掛的耀眼的紅黑兩色大大的太陽神標誌換成了淺灰色的太陽神標誌。也許有人認為太陽神有點傻,花了100萬元,為何不理直氣壯地掛上鮮明的標誌。太陽神卻認為,如果過分炫耀,可能會使觀者產生逆反心理,認為企業出錢讚助隻不過是沽名釣譽的手段。太陽神真誠的讚助行為和謙虛的姿態得到公眾的認同。太陽神此舉也係“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