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該引進的項目一定要大膽引進,不然難以改變企業的落後麵貌。但是,如果好高鶩遠,引進了尚不具備條件的項目,便成了屠龍之劍,就會因圖虛名而得實禍。
製度在禮文為在禮
世人心目中的老板風格,是以愛人的高尚精神從事管理,通過富民、教民的管理措施,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老板方麵說,把仁愛化為實際行動,對待社會和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創造和諧的完美的人際關係和周遭環境。而在管理過程中老板則應嚴於律己,以“克己”的修養功夫來確保管理措施的貫徹和管理目標的實現,對員工、對員工、對一切合作夥伴都應當誠懇,尊重與你打交道的一切人群,保持有禮節的風度,在他們心裏樹立起良好形象,形成寬鬆與友好的人際氛圍。這樣才有利於管理目標的實現與合作關係的加強,從內到外為公司的發展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
發展是硬道理
也許有人覺得,講“禮”是中國人的管理概念,西方人不知“禮”為何物,其實不然。請看如下的案例,丹尼爾·I·凱普蘭是美國赫茲公司執行副總裁、赫茲設備租賃公司總裁,他在管理和交往中是極為注意“克己複禮”的。他說:“例如,在工作現場,每一個人——包括我——都必須戴上頭盔和安全帽。如果我搞特殊化,社會產生一種信息:某些規定並不重要,或老板畢竟在普通員工之上。再如,我們公司在各營業點的露天場地都安置著為本公司車隊的車輛加油的加油槍。有時,當我在長時間的歸途中經過本公司的某一營業點而又正巧發現自己車內的汽油已所剩無幾時,心裏也想拿一把唾手可得的加油槍來為自己的汽車加油,但我從未這樣做過。如果我被員工看到用公司的加油槍在為自己的車加油,那我發出了一種錯誤的信號。如果公司的總裁自己也犯規,甚至隻犯過一次,那麼張三、李四或王五等人為什麼就不能犯規呢?因此,每一項規定都應該針對每一個人,這是一條永恒的準則。當你看到有人濫用職權時,你不能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這樣做會損於你作為老板的信譽和降低整個公司的道德標準。”
丹尼爾·I·小凱普蘭嚴於律己、“克己複和”的程度令素彌古誌禮儀之邦的中國人也感到佩服,因為他要在每件事上做到這一點,哪怕是吃一頓飯也要講“禮”。他曾自述道:“當我與其他公司的人員共進晚餐時,如果時間很晚,那我會感到非常疲倦和不舒服,而且會想再喝一杯。但我從沒提出過這種要求。我堅持認為,要嚴格區分私人招待與公司業務招待。當我在後一種場合中,我一直代表著自己公司的形象。如果我要求多喝一杯,我就會給大家一個錯誤的信號。”總而言之,一切言行舉止都以公司準則和公司的形象、聲譽為取舍的標準,也就是儒家的那句話:“非禮勿行”。
曾經從事教育工作的現任LG集團董事長具滋訒先生接手企業時,應該說已相當不錯,但麵對著他的先父的遺照,他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要繼承和發揚他先父的創業宗旨,更好地老板企業走向21世紀。經過思考、研究和調整,他重新於1990年確立了企業未來的目標與新的經營思想:“為顧客創造價值”、“尊重人格的經營”。圍繞著這個目標與經營思想,LG從點滴做起,經曆風風雨雨實現了企業與老板的可持續發展:今天的LG已不隻是韓國LG、日本LG、美國LG或中國LG,它已然是世界LG。《幸福》(Fortune)雜誌排列的世界五大企業集團,LG已連續多年榜上有名,即使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陰影籠罩下,企業仍實現了15%的利潤率(想想中國的某些“大企業”一夜之間發展速度達到2000%,就可明白他們真正追求的是什麼而其結果又將如何)。在哈佛經營學院的一次講演中,他說:“LG之所以成功,乃是我們的企業著眼於長遠的利益,規劃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成功,隻不過是新的起點。是因為我們的經營思想‘虛心傾聽顧客的意見,以實際行動滿足顧客的要求’、‘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的經營管理’等等已從理論變成了我們大家——企業人與顧客甚至全世界的公眾的行為方式,它已深入到人的內心之中。”正因是這樣LG才一步步走向了世界一流的先進企業之林。而這成就,都是源自1947年至今半個世紀以來LG人堅持不懈的努力。而我們也看見,著名的南德總裁牟先生,希望幾乎在一夜之間靠“虛業”——“智慧經濟”;隻要有了好構想也就是搞空手道,什麼資金啊,人力啊,自會千裏有緣來相會——就可以在2005年前成為“世界十強企業”。我們不敢斷然為這一豪言下結論,但我們想,如果牟先生的企業更多一點“克己複禮”的因素,更多一點與大眾與民族發展相關的需要之理念,更多一份“虛中之實”,則我們會更有信心等到這一天的。具滋訒就“克己複禮”與企業和愛國、一企業發展與民族發展之關係還說過這麼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