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李嘉誠確有高人一籌的眼光和胸襟。
家族式管理會將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拒之門外。這樣的管理,也許憑創業者的傑出才華可以顯赫一世,但很難維持第二代的輝煌,更難像一些具有先進管理製度的家族企業百年興盛。
當然,西方管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不像華人經商那樣富有人情味;研究和計劃十分周密,但決策周期相對較長,不像華商握一握手,便達成決議。
李嘉誠中西合壁,各采其長,因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比如一個項目,李嘉誠會周密調查,仔細研究——這是西方的方式。一旦確定,打一個電話或握一握手,就完成並實施了決策——這是李嘉誠的風格。
經過多年思考的探索,在李嘉誠的現行管理體製中,既有老、中、青相結合的優點,又兼備中西方的色彩,可以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長實是一家股權結構複雜、業務範圍廣泛的龐大集團公司,李嘉誠可以說是這一商業帝國的絕對君主,但在集團內部,卻絲毫看不到家長製的影跡,它完全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運行。
不管長實係的未來發展出現什麼樣的局麵,也不管李氏父子未來將有何作為,李氏王朝的興起與發展已經告訴了人們許許多多。
當然,不隻是李嘉誠,任何大老板都有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一方麵靠學習別人的長處,一方麵靠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根據企業自身特點進行整合,因此既不能輕視管理,也不能圖省事,照搬別人的經驗,非得花費心血自己研究不可。
審時度勢先虛後實
“虛虛實實”一計出自《三國演義》第49回:“孔明笑道: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隻此可以瞞過他也。”這裏所說的虛虛實實,就是用各種方法迷惑對方的方法,這也就是孫子所說“兵者,詭道也”的全部含意。
辦事如此,管理亦是如此,尤其在麵臨命運的轉折關頭時,我們更應虛虛實實,讓對方陷入迷茫之中,為自己贏得勝利奠定基礎。
老板關懷員工,第一句話就觸及他最需要的地方,施以適當的關切,員工便會自動以工作來回報。這表麵上是虛,實際上是實。自動化管理的第一步,即是用看得起他來提醒他自動遵守製度去有所作為。老板與員工之間,或者同仁彼此之間,都要真誠地關懷,以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他人的關心,促動對方自動自發。
關心別人,別人自然也關心我們,這種熱忱,是具有傳染性的。相反地,不關心別人,別人也就不來關心我們,因為消極的作為同樣也具有傳染性。其實這就是“感應”,是彼此交互作用的。
三思而後行
《論語·公冶長》中說:“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是魯國的大夫,遇事必三思而後行。孔子知道後說,思考兩次就行了。孔子的意思是,季文子善於思考,非常嚴謹,對於像他這樣深謀遠慮、智慧超群者,不必思考過多,他也不能一下就拍板決策。對於一般人,孔子當然是讚成三思而行的,其實古人言“三”,是言其“多”。換句話說,在儒家先哲看來,凡事都應深思熟慮,切忌盲動,事後還應認真總結得失,以為下一次的工作考慮好原則或方案。所以孔子的大弟子曾子就強調“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這個道理。
在現代企業中,行事必須科學決策在先,事先的策劃安排、宣傳籌備都是必要的,每一步驟均應科學安排,注意每一進程的合理性,優化程序分配,這些都會對產品的結果產生關鍵的影響。因此,如聖人所言,在做到每步安排妥當以後,更要回頭做整體分析,做到管理的科學化和合理化,隻有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裏之外”。大千世界,心同理同,今古如一,曆史上無數次勝敗實例都印證了這個道理。
前通用電氣公司的兩位赫赫有名的工程師韋爾·費根鮑姆和唐·費根鮑姆倆兄弟,一直努力使大公司的管理科學化,因此他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創立了通用係統公司,專門對任意公司的業務過程的每一步做分解分析,因此他們被稱為理性的“秘密領袖”。在他們承攬的業務中擁有一係列令人羨慕的顧客:花旗銀行、太平洋聯合鐵路公司、坦尼科公司、皮雷利公司、3M公司和強生控股公司。
費根鮑姆兄弟取得成功的絕招就是要從經營中去除“失敗成本”——不能正確行事的成本,同時消除某種低效率,克服以往工作流程中的缺點或不必要的繁複。在他們的指導下,坦尼科公司改進了經營,每年獲得2.5億美元的額外收人;花旗銀行通過改進該行的信用卡業務,大大增加了顧客自留額;太平洋聯合鐵路公司自1988年以來,增加了鐵路的客運時間、改善了維修和旅客服務,每年除去了7億多美元的“失敗成本”;DEERE公司現在設計、生產和銷售的拖拉機和其他工業設備都采用費根鮑姆創造的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