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無為而治”,人們一般都會認為這是中國古代道家的思想主張。就連司馬遷之父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也說:道家“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而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君倡而臣和,主先而巨隨,如此則主勞而巨逸”,於是他指斥儒家“博而寡要”(《史記·太史公自序》)。初一看,有道理,實際上不無偏頗。其實“無為而治”乃是中國古代管理哲學各家各派的共同理想,隻要能達到“治”的效果,既然可“無為”,又何樂而不為呢?儒家有主張“有為”的一麵,也有主張“無為”的一麵。孔子曾有言:“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麵而已矣”。(《論語·衛靈公》)由此可見,“無為而治”同樣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管理行為方式。所謂“無為而治”,其實就是管理行為中的“最小——最大”原則,即如何以最小的行為來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在這一點上,儒道兩家認識是一致的。這裏的關鍵在於對什麼是“最小”,各家各派在理解上就殊異了。道家所理解的“最小”是道法自然,因而主張以清靜無為達到無為而治;法家所理解的“最小”是“君主集權”,因而主張以專製手段達到無為而治;而儒家的“最小”就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以道德教化即價值導向來達到無為而治。在儒家看來,老板的言行舉止都具有示範的意義,故老板應該實行象征性管理。隻要搞好個人道德修養和對員工的道德教化,就可以上行下效,員工就能自覺地按照組織的價值準則去行動,“垂衣裳而天下治”。儒家認為,老板應該實行“分級管理”,“任官得人”,集眾人之長而又免去眾人之勞,用人得當而又充分信任員工,敢於放權而又善於抓住大事;老板還應實現“自動化管理”,“行其所無事”,巧於使民,惠而不貫,為而不為,實行“不管之管”,從而達到無為而治的管理極致。當然,相對於道家“無為無不為”,什麼都沒做什麼都做了來說,儒家旗號的老板還是要“勞”一些的。“主勞而巨逸”——司馬談的指責也是不無道理的。但是這裏的“勞”並不是具體管理事務的“勞”,而是道德修養上的勞。這表明儒家老板應多在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
日本超級富翁堤義明是一位自覺運用中國古代儒家哲學的老板,他眼膺荀子的學說。他不僅自己學習和研究荀子的學說,把它應用到現代工業社會,而且還向繼承家業的兒子灌輸荀子的思想。人格比金銀更重要,這是堤義明經商的準則,同時也是西武集團才能充分體現的獨特思想。堤義明曾多次被評為世界首富,錢多得用不完,但他從不在大庭廣眾下擺闊炫耀,也不與人爭財鬥富。堤義明特別注重人格教育,他有一句名言:“沒有經過教育的人,他隻能算是一個動物,而不是一個符合群體社會要求的政黨人,當然沒有可能成為有益於人群的老板”。他在企業經營上,一貫采用溫和的策略,將“感謝、奉獻”視為發展事業的宗旨,因而他的事業無論擴展到哪裏,哪裏的政府和民眾都會給予熱情的歡迎和支持。這在日本的企業界,簡直就是一個奇跡。還是舉兩個小例子吧。
1976年,堤義明代表日本體育協會到奧地利出席冬季奧運會,順便到歐洲各地考察觀光旅遊事業。堤義明上飛機後,公司裏有人開玩笑說,祈求上天保佑老板旅程愉快平安,我們都自動參與不吸煙運動。這明明是一個玩笑,可在第二天,人事部征求全體職員的意見,竟無一人反對,公司發布了一項新條例:全體職員為老板外出的安全順利而祈禱,從即日開始大家不再吸煙。第三天,公司裏沒有人再吞雲吐霧了。第四天,連接待外來訪客的貴賓室的煙灰缸也不翼而飛了。西武國土公司成了日本第一家全體職員及來客一律不再吸煙的企業。堤義明回到公司後初時還很奇怪,弄清原委後,他把各部門老板召集到一起說:“既然是大家的決心,我倒認為是公司裏團結一致的最佳表現,值得維持下去。但是如果是你們隻想討好我,才施高壓手段禁止職員吸煙,那就不對了,應該取消這種命令。”一個企業有這樣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市場競爭中必定無往而不勝,而這一切與堤義明人格修養對西武職員的感召力分不開。這不正體現了儒家“無為而治”的思想精髓嗎?堤義明常對西武國土公司的職員們說,我最大的心願並不是要擴大公司,而是希望能夠與了解我的職員一起工作。在堤義明“感謝、奉獻”精神感召下,絕大多數職員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工作,任勞任怨,想方設法實現優質服務,提高經濟效益;他們中有人為社會、為民眾而工作,有人為工作而工作,但很少有人為金錢而工作。有位記者采訪西武鐵道前社長小島正治郎,以為小島一定很有錢,便問:“你有多少財產”?出乎他意料的是,小島說:“我沒有什麼財產,不過我覺得在西武工作,對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有一次這位記者在一家西武飯店門前看到一位年輕男子在門口掃地,當記者得知他就是這家飯店的老板,不由驚訝不已,他以為是人手不夠,老板才親自上陣。然而老板的解釋是,並不是因為人手不夠,隻是剛才看到門口有點髒亂,所以就順便打掃一下。飯店裏的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最空閑的大概就是他,他覺得老板最適合做這些打雜的事情。堤義明後來接受這位記者采訪時說,在西武職員的心目中,掃地、撿垃圾也是工作,能為公司做這些事,是自己的一種榮幸。他們用很實際的行動表達了對公司給予自己酬勞的感謝,同時也以此向公司、向社會、向民眾略表自己的奉獻之意,這正是西武的良好傳統和作風。我們不難看出,堤義明之所以能夠成為世人矚目的成功老板,緣於他感謝社會、奉獻民眾的坦蕩胸懷,緣於被他感染的人們用同樣的“感謝、奉獻”精神給予他的巨大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