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市場經濟以義取利(8)(2 / 3)

堤義明用“感謝、奉獻”戰勝了自己,也戰勝了他的10萬職工,同時也戰勝了整個日本,而這也正是“無為而治”的最佳範例。

美國行為管理科學家利克特(R.Likert)在其“行為管理支持關係理論”中指出,企業老板與其員工之間要相互支持,即老板要考慮員工處境、想法與希望,支持職工實現其目標的行動,使職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由於老板對員工的支持,因而激發員工對老板的信任感,工作中采取合作態度,支持老板的管理。這樣,企業凝聚力增加,老板通過“無為而治”就能達到理想的管理績效。

“性相近,習相遠也。”人性是可塑的,人皆可以當堯舜。既如此,以德服人者.必然令人心悅而誠服。

賣貨與識貨

人們通常認為孔子是聖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遑論市場經濟,這是誤解。哲學是各門科學的總和,精於哲理的孔子在商品交流頻繁的春秋時代,具有精明的商品意識。他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對好玉的處置,孔子當即說賣掉它,並且要賣給識貨的人。這給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屯積居奇固然可取,但更重要的是加速商品交換,盤活資金,獲取更大的利益。可見,孔子並不迂腐,深諸貨幣流通的規律。

在現代商品社會,商品未進入交易之前,隻是一個符號,唯有與貨幣等價交換,才能體現商品的價值,老板才可能獲利。這情形同股市投資者相仿,股票持有者無論賬麵上獲利多少,若不進行交易,則毫無利益可言。曾有股民張道達持有“深發展”若幹股,在牛市時盈利數十萬,卻持股觀望,未能及時拋出。後來熊市出現,數十萬盈利皆化為泡影,反而虧損。還有一位藥材商,適值1998年華中洪災,急需抗菌素,他樂觀地認為價格看漲,遲遲不肯售藥。結果其他藥商捷足先登,搶占災區藥市。待冬季來臨,藥品滯銷,該藥商存貨過多,過了有效期,蝕財甚巨。惜售,是商場上的通病,常使業主錯失良機。孔子迫不及待賣掉好玉,值得我們借鑒。

但好貨未必能賣好價,孔子深諳其道,主張要等待識貨者。在商品交流過程中,持貨者的自信和耐性十分重要,常常有同行業商家在價格上達成默契,堅持最低保護價。但若有商家沉不住氣,率先打出降價牌,結果導致競相降價,損失在所難免。我國近年來的彩電、VCD價格大戰正是這種情況。長虹電器自信品牌優勢,以技術為保證,加上完善的售後服務,降價幅度最少,市場占有率未見衰減。可見,賣者自信,買者識貨,是維持市場秩序的基本條件。有家涉外賓館旁邊的古玩店金古齋,門可羅雀,生意寥寥,老板終日喝茶養神,似無事可幹。有人耽心他難逃關門厄運,老板卻說:“我的貨,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的確,他的古玩多是珍品,一月中隻賣掉一件,盈利可維持半年房租。可見,古玩老板最耐得性子,等待識貨人。當然,這和貨幣流通理論相悖,但商品經濟是靈活多樣的,對一些特殊商品而言,能有識貨者上門,賣個好價,遠比流通過程重要。孔子對好玉的態度,可作借鑒。

虛虛實實好管理

東漢末年,羌兵在西南地區騷擾當地的百姓,搶奪牲畜和糧食。朝廷任命大將虞詡為武都太守,鎮守邊關。

當虞詡率領3000兵馬從長安出發,走到陳倉崤關時,突然被一萬羌兵攔住了去路。虞詡因不熟悉地形,不敢硬拚。他命令隊伍停止前進,並放出口風:等附近的漢軍一到,再合殲羌兵。果然,羌兵不敢貿然進攻,分兵到村莊搶東西去了。

虞詡乘羌兵分散之機,命令部隊全速前進,日行200裏,還規定宿營時,每個士兵挖兩個灶頭。有人不解地問虞詡:“從前孫臏用減灶的辦法打敗了龐涓,而將軍卻用增灶的辦法對付羌兵,行嗎?兵法上說,為防不測,日行軍不要超過35裏,而將軍卻讓我們每天急行200裏,這是什麼道理呢?”

虞詡說:“敵眾我寡,走得慢了容易被敵人追上;走得快,敵人就對我們捉摸不定。敵人見我們燒飯的灶頭每天都在增加,必定認為武都郡的援兵到了。我們的兵多且行動迅速,敵人就不敢輕易出擊。孫臏用減灶偽裝軟弱,以引誘敵人上鉤;我們用增灶來顯示強大,目的是嚇退敵人。這是由於處境不同啊!”

事情正如虞詡所料,羌兵以為援兵到了,沒有發動進攻。虞詡趁機率領漢軍進入武都郡的赤亭。羌兵這才發覺上當了,忙集結部隊,把赤亭團團圍住。麵對來勢洶洶的羌兵,虞詡心生一計,下令守城的漢軍不準用強弓,隻用小弓射箭。羌兵誤認為漢軍弓力很弱,便蜂擁而上。待到羌兵衝到城下時,虞詡令漢軍用強弓放箭,羌兵頓時亂作一團,漢軍乘勢出擊,大獲全勝。